教育“開掛”過猶不及

看到種種被網友評價為“雞血媽”的家庭教育“開掛”行為,作為家庭教育指導的專業研究者,看到當下湧現出這麼多對孩子教育如此上心的父母,說句老實話,我會有發自內心的喜悅與欣慰。因為,縱向來看,這是整個國民素質與教育水平提高的體現,是父母教育觀念的進步,也是社會整體進步的表現。

父母不再把孩子的成長簡單推責給學校,而更重視孩子個性化的成長路徑,更多的父母主動承擔起家庭教育的責任。很多父母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重視孩子的全面發展,如閱讀、旅行等,而不只是知識接受與應試能力訓練。很多家庭重視高質量的陪伴,重視日常生活細節的有序組織與精細管理,努力挖掘生活教育的強大功能……這些好的做法體現了家庭教育的進步,是可喜的。

但同時,我們也要警惕過猶不及的教育誤區與偏差。比如,父母在生活中重視細節管理、重視精細有序的規劃,無疑會給孩子帶來高效率的學習。但是對孩子成長而言,高效有序成長的背後可能是對孩子成長主體性的傷害。過分強調成人的規劃管理,很容易忽視兒童的自主性成長。孩子如果完全生活在父母的“成功”設計與愛心“控制”下,好習慣的背後是一切的按部就班。孩子很容易“愛”上父母的單向教育提供,但父母稍不留神就容易忽視孩子的意願,剝奪孩子嘗試與選擇的機會。

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有其側重,過分拔高和超前有違科學理性,會帶來拔苗助長的隱憂。如在幼兒階段過分強調孩子的“符號知識”學習,忽略孩子多感官體驗與經驗的豐富與積累,不僅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不利,也不利於孩子的感受性與自我掌控性的提升。

另外,討論教育問題時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兒童心理層面,因為教育的功能不僅關乎兒童個體的成長,還涉及社會的公平發展。美國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認為,家庭組織是社會達到公正機會平等的障礙,家庭環境的差別阻礙了社會平等的發展。從社會學角度分析,源於父母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而產生的兒童受教育起點與結果的差異,很容易導致階層的固化。因此,在分析社會強勢階層教育“開掛”行為時,我們也呼籲政府為大量社會資本不足的家庭提供更多的扶持與教育援助,以保證兒童教育的起點公平與社會公正。

(作者殷飛 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8日第10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