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3》收官:與其記住現在,不如探索未來

愛的《加油!向未來》觀眾朋友們:

《加油!向未來》第三季收官了,對於忙活了近一年的製作團隊來說,我們很滿足,也很不捨。第三季對於一檔季播節目來說是一道很難邁過去的坎兒,能否保持新鮮感和吸引力,這需要全面的突破。幸運的是,大家依然給予了我們足夠的關注和支持,所以我們特別滿足。因為滿足,所以特別不捨。

《加油3》收官:與其記住現在,不如探索未來


這一季節目很難,我們不僅是製作一檔科學節目,我們還要像航天人一樣發射科普衛星,我們還要像互聯網人一樣設計小程序,我們還要像戲劇人一樣排演舞臺劇。即便如此,我們依然選擇堅持,因為我們這個團隊已經愛上科學,“愛”非“堅持”。

進窄門:讓科學變大眾化


選擇科學節目,是開闢一片藍海,是走進了一扇並不寬敞的大門。但是很幸運,我們用了三季節目的時間,把一片藍海變成了紅海,也讓更多的孩子關注科學,愛上科學。孩子們的熱情,變成了我們的使命,我們要通過節目傳授科學知識、點燃科學夢想、教授科學的方法,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科學思維、傳遞科學精神。


《加油3》收官:與其記住現在,不如探索未來


2018年10月27日,我們的科普衛星搭載著中國第一枚民營運載火箭“朱雀一號”升上了天空。但很可惜的是,衛星最終沒能順利進入軌道。習慣了成功的我們,也許很難接受這樣一次坎坷,但是科學的道路就是這樣充滿了荊棘,一次次嘗試是科學探索的常態。讓我們高興的是,這次並不成功的發射,獲得了網友一致的鼓勵,這次活動也成為了最生動的科學精神普及課,“勇於探索”才能讓科學不斷前行。

《加油3》收官:與其記住現在,不如探索未來


行遠路:這是最難的節目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路,科學是其中最沒有捷徑可走的一條道路。我們選擇了科普節目,也就做好了行遠路的準備。科學節目相比於其他題材節目,難;一群以文科生為主體的團隊做科學節目,難;從實驗論證到讓科學在大舞臺上呈現精彩,難;讓科學節目變成最受關注、最易傳播到熱點,難上加難。


《加油3》收官:與其記住現在,不如探索未來


為了讓科學能夠傳播,我們想了好多辦法。我們開闢科學新領域,生命科學首次進入我們的視野,持續21天台網聯動的國內首隻“無殼孵化小雞”活動,獲得了網友的持續關注,小雞“小茶缸”與撒貝寧的“對話”成為了節目的經典鏡頭。我們創新拍攝方法,用超高速鏡頭記錄了穿甲彈擊穿10層鋼板的震撼瞬間。我們追趕技術的時尚,用小程序讓節目隨時能出現在受眾的休閒時間。我們拓展傳播載體,用舞臺劇讓科學走進孩子的生活。正如科學之路必須踏實前行一樣,我們的科普節目之路也在一步一步邁進,我們堅信行遠路者必有成。


《加油3》收官:與其記住現在,不如探索未來


《加油3》收官:與其記住現在,不如探索未來


見微光:打開未來的大門


科學是現代文明對話的基礎,科學是代表未來的文化。三季《加油!向未來》的堅持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而這個希望就像打開門縫漏進來的那道微光,門外的世界是普照的陽光。

我們心目中的節目是屬於未來的、充滿了希望。我們用整個一季的節目來塑造代表中國未來的科學青春偶像。清華00後學霸陳鯤羽、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凌然、模特亞軍王雯萱、國科大博士張昊琳、人大附中理性詩人李翛然、12歲理科小能手徐晨閣……從這些知識豐富、陽光開朗的青年人身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現在,更是看到了中國青年的未來。


《加油3》收官:與其記住現在,不如探索未來


科學不是冰冷的技術,它擁有照亮人心的溫度。截肢女孩安露佩戴義肢與著名鋼琴家郎朗四手聯彈,主持人撒貝寧說他聽到了夢想的樣子,聽到了生命的力量。科學能讓生命插上翅膀,科學能讓人看到未來和希望。

《加油3》收官:與其記住現在,不如探索未來


未來,還有更多的精彩等待我們去探索。與其記住現在,不如和我們一起探索未來。

央視綜合頻道、央視創造傳媒

《加油!向未來》節目組

2018年11月18日


《加油3》收官:與其記住現在,不如探索未來


《加油!向未來》

第三季節目

東風汽車獨家冠名播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