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紅橋區這個地方,曾因太監圈地而得名,以前還藏著一件寶貝

說起"天津衛三宗寶",天津人一定不陌生,那就是"鼓樓、炮臺、鈴鐺閣"。鼓樓和鈴鐺閣大家都清楚,可提到"炮臺",很多年輕人就想當然認為是大沽口炮臺,其實不然。

"三宗寶"中的炮臺,實際上是指明崇禎十二年在天津老城外建造的七座炮臺,根據康熙《天津衛志》記載,"七臺環向(繞城炮臺)"是當時的"津門八景"之一,但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天津後全部被洋鬼子拆除。這七座炮臺分別位於馬家口、海光寺西側、三岔口北岸、窯窪南岸、西沽、雙廟街和邵公莊東部。

這篇文章我們就聊聊當年設置炮臺這宗寶貝的地方之一,邵公莊。

天津紅橋區這個地方,曾因太監圈地而得名,以前還藏著一件寶貝

邵公莊位於紅橋區的西南部,其大致為津浦鐵路、南運河、西橫堤、西站前街圍成的區域。關於邵公莊地名的來歷,其背後還有一個故事。

天津紅橋區這個地方,曾因太監圈地而得名,以前還藏著一件寶貝

相傳清初有個姓邵的太監,邵太監進宮前,讀過幾年書,能說會道有點文化,算是個"文藝"太監,因此深得皇帝寵信,而且經常受賞頗有些積蓄。有一次他立了功,被賜可以在天津衛圈地建莊園,具體的尺寸皇帝沒提,他告訴邵太監:"你一口氣能跑多遠,就賞你多少地。"

邵太監來到天津,看中了老城廂西北部的一塊地。可這塊地太大,就是跑吐血也圈不過來,他耍了個心眼,琢磨著皇上說讓他跑,可沒提是怎麼跑啊!於是他找了一匹馬,騎著馬一口氣就圈下了邵公莊這塊地,隨後耗費巨資建起莊園,並以自己的姓氏取名為"邵公村"。(關於這個故事,還有一說是發生於明朝萬曆年,但眾所周知萬曆皇帝怠政是出了名的,懶到三十年不上朝,而且萬曆年有名的太監也就數得上馮保了。所以此說法各位姑妄聽之)。

當年邵太監在莊園周圍種了很多海棠樹,每至花開時節整個莊園就被盛開的海棠花掩映,甚為壯觀,引得附近的百姓都來觀看。據說當年因邵公莊一帶種植海棠的花匠們信奉花神,還在運河邊兒建了座花神廟,年年供奉香火不絕。

天津紅橋區這個地方,曾因太監圈地而得名,以前還藏著一件寶貝

為此還流傳下來一首題為《邵公村看海棠》的詩:

邵公村裡頻相約,

約我來看杜母花;

何物輕盈堪比似?

一枝春雪蘸朝霞。

第二句這"杜母花"我查了半天也沒查出來是個什麼玩意兒,估計是傳錯了……

如需免費領取關於老天津故事的珍貴絕版書籍,請私信我“天津”看領取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