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上海人外出就餐的人变少了?

戀丄緦淰


商业街星转斗移,门面房起起落落,餐饮业一片萧条。

我们楼下就是一条商业街,几年时间,还是那两家大众餐馆,与周边近万户社区很不匹配。这两家餐饮消费水平并不高,一家三囗2百元左右,相当于三线城市的水准。

上海的外卖市场很火爆,外卖小哥的业务量蛮大的,中餐和晩餐高峰期马不停蹄,解决了一部分懒人的需求,这也会影响餐馆的上座率。

其次,餐馆的食材很不放心,一般用转基因大豆油,是市场上最便宜的一种。上海人对卫生比较重视,蔬菜的清洗干净与否?有沒有过期的食材?餐馆的菜肴喜欢重油,而上海人着重清淡的。加上家庭结构越来越简单,上海主妇随意弄几个菜,色香味不比餐馆的差。

上海人的收入要高于全国水平,他们的消费理念是经济实惠,安全卫生。除非招待客人,才会去餐馆整一桌。这些原因,上海餐饮不景气在所难免。


秋平171152879


作为上海人,有必要正面回应下,为什么上海人不太喜欢上饭店。

1,上海爱干净的多,一般上小饭店只要探望下餐厅厨房,你的胃口就倒了,那些菜根本不浸不泡,把黄叶摘了,手抓着匆忙在水笼头左右冲几下,就上板切碎。想想在家不泡个半小时,不放点盐或小苏打怎么也不敢下锅。

2,油是问题,就是不用地沟油,大都用的是转基因油。一般上海人在家不会买那种油,尽管人们防不胜防,加上厨房师傅油料反复使用,致癌物质几率大增,所以能不去饭店吃总比自己找上门去要好些。

3,现在饭店不少是外地人开,厨师多数只会烧辣的菜,对正宗本帮菜一点不会,对习惯本帮菜的上海人自然没多大胃口,光用麻辣只会掩盖菜本身鲜味,营养也荡然无存。当然相对洋人阿婆这类饭店更受上海人欢迎,就因为有上海人更多选择。

4,吃个饭是想换个环境换个心情,现在服务生大都不学讲上海话,无影中感觉不尊重上海本地文化,当然也在不尊重上海本地人。以前城隍庙南京路是上海人爱去的地方,现在上海人不去也有这个原因,感觉缺少乡音像是在外地旅游。

5,上海人除了本帮菜也爱吃海鲜之类,更喜欢清蒸的,这些菜在家很容易做。除外上海人会去日本料理西餐店之类,这类餐厅相对干净,环境比较讲究,价格方面也并未高的离谱。上海人平均寿命在全国排名第一,除了锻炼身体洁身自好,与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关,应该引起各地人深刻学习。(油画《水乡》作者俞果)欢迎讨论,欢迎关注?



画家俞果


为什么一些上海人外出用餐少了?

这其实是个已先有结论,再找原因的误导性问题。

看了众多已有的答案,貌似给人一种上海餐饮已日薄西山的感觉。

那么我可以告诉你,那些答案都是偏执的。

这里用事实说话,本文这些都是仅限今天中午朋友圈发的美食照。

不可否认,因经济的或反腐廉政原因,有些上海人外出用餐会少,这个也不是上海独有的,或许各地都有。

但是就我的视野所及,上海人外出用餐减少,是匪夷所思的,你看看淮海中路陕西路的那家“老人和”饭店,午餐和晚餐时间那天不排队?那个天天排队买熟菜的光明村酒家,那天有空位子?

你还可以在用餐时间去五角场商圈,中山公园商圈,陆家嘴商圈,徐家汇商圈等餐饮店铺随便看看,有那家是门可罗雀的?

前几天随便经过一家商铺,里面某家卖奶茶的都在排队,你说上海人减少外出用餐了,谁信啊?











一世明哥私家历史


上海的街边生意包含餐饮,经过多年的积累,完美的诠释了劣币驱逐良币。快递和订送平台的出现让作坊式的个体产生大量的落后服务,落后地区的饮食文化带给上海餐饮的大量落后元素,细节,做工,食材,服务,卫生,安全等等,因子打分完全恶化,落后的烧烤文化让大街小巷充满烟味,食材细节已经不被考究,堆量生产式的加工出现,有些饮食比肯德基都不如。比如南方主食大米,一般的饭店就不要想吃到好一些的饭,这一点上远远达不到邻国日本的程度,江户时代留下的工匠精神也体现在东京的海鲜市场,国民情愿不要奥运会也要极力维护饮食文化,淮扬菜和粤菜作为台面上的中华主流饮食文化正在被大量的污染。同理,拼多多等弱消购买力平台的崛起,直接指明了购买力断层,要么吃垃圾,要么吃顶级。


Tang唐399


上饭館啚吃得好奌,上海大多歺館供应的产品都带辣麻,就是你到新天地这种比较前卫的地方,烧的菜中不中西不西,本邦菜主要浓油赤酱烧得透,现在工序减少调料减少会烧得好嗎?连全国土座的醤瓜都甜勿甜咸勿咸、连邵萬生的黄泥螺都又僵又腥。只是几个不会动手、进勿得㕑房只能在床上的嫩娘上館子了!


张洪熹1


说白了,原因无非以下一个或几个:

1、菜价明显上涨,原来10几,20几的,基本变成了36、38。原来38的,基本变成52。以此类推。

2、大家实际可支配收入没有增加或者赶不上通胀。这个不用细说,你自己感受的出。

3、食品安全堪忧。随着道德素质普遍下降,无良商家已不罕见,你吃到嘴里的到底是什么,都很难保证,谁还敢总去饭店。

4、对健康的重视。低油少盐不要转基因,这些理念也让在外面吃饭变成了不健康的事


薛薛


人们现在理性了,过去有句话当家理财,这理财是指庭开销精打细算合理安排不是指现在的投资理财。有些年轻人和父母一起过对外面饮食一个口味一个是不放心,象我们家里冷菜熟菜上桌首先要问自己烧的还是外面买的是外面买来的一概不吃。因熟食店当天卖不掉不可能晚上倒掉。家里青菜叶子一片一片洗外面不会这样洗。尤其小包庄孰食保质期較长的更不能碰。中午饭店点菜有时会吃隔夜的口水菜。


渔翁62954467


大家好,祝大家胃口好,注意身体健康,少油,少糖,少盐,多吃当季蔬果,吃品牌猪肉,散养鸡,,宁可少吃,也要吃好,外出选择放心美食,旅游景点不购物及拌手礼食品,年青人少吃奶茶和外买食物,各大医院的大数据统计要公开,癌症高发的原因要公开,大气,土壤,水,要治理好,节约粮食,水,及一切食物,不能浪费,农作物要严格查验农药及重金属就残留,保证品质提高价格,忽悠是犯罪,真实是为善。


冬日暖阳1787681


N久没有逛过街了,今天出去看了看。嘿嘿,哪物价嗖嗖的涨啊!为啥不敢消费了,如下:

1、吃碗面,面条就三口,但是碗比头都大,一碗30-60不等。

2、吃个炒菜,嘿嘿,一盘土豆丝-15-20不等。

3、叫个外卖没有30+你估计吃不饱。


50743774


人很奇怪,改革之初,黄河路,乍浦路经常去吃,现在年纪大了,看着这些菜都没胃口了,你想上海老邻人多了,上班的叫外卖,年纪大的又不想吃,每次出去就喜欢吃些小吃,间餐,除非宴请吃饭。饭店自然去的人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