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金字塔裂变:第2道“杨家之光”出现

碧桂园金字塔裂变:第2道“杨家之光”出现

说不清楚哪一天起的,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园的员工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多了一只不到20岁的小正太。

这个清秀的少年,是碧桂园大boss杨国强硕果仅存的儿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自不必说了。

小正太正懵懂。boss杨除了开会时带着他,见一些国内外商界友人时,也忘不了带着他。

3年前的一天,boss杨带着他还会见了碧桂园第2大股东,平安的老板马明哲。平安的朋友看到了,有一个人,给少年题了“杨家之光”4个字。

诶,可杨家之光,不一直是小正太的二姐,那叫豆豆的姑娘么?

假如说公司也有天灾,一把手年华衰老,致使公司权利被迫传承,必定是当中最难抵挡的那一个。

老人们手里的棒子实在很难递。

搞权利平均是不行的——权利平均意味着让亲人的利益密不可分,这是内斗的原罪,多少公司因为内斗垮掉了?霸王、真功夫、小马奔腾、余仁生……可为公司培养接班人,同样历程艰难,不但要看准人,还要为这个人的接班扫清一切障碍,可这些碍手的“障碍”,同样也是老人的亲人——老人既得了解人性,还得敢违背人性,甚至践踏人性,甚至践踏自己的人性,需要的洞察力和手段可想而知。又有多少公司因为接班人差劲垮掉了,比如李兆会的海鑫。

不光杨boss,融创孙boss、世茂许boss等也都面对着这个难题。

另一家一喊宇宙NO.1房企,就以为叫它小名的南方房企。boss也为不知道把公司交给哪个儿子而郁闷。老大佛系,老二闹腾。因为老二太闹腾,前两天被扔进小作坊修自行车去了。

可boss杨的难题比其他boss大得多。这是他自己造成的。

13年前的2005年——不清楚是小正太出生前,还是后,boss杨把股权一股脑给了二小姐豆豆,杨家第一位“杨家之光”。

另一宇宙房企的太子们是对等的:性别相同,年龄相仿,在公司不同岗位轮着班,优点、缺点将渐渐明朗。可boss杨家治下的力量是非对等的:boss杨、二小姐、职业经理人——每个力量方都不同。

本来这些力量构建了微妙的平衡,以颇有些诡异的姿态,推动着碧桂园委曲前行,并且还走到了宇宙N0.1的位置。

可由于可能连cmbs还没整明白的少年的存在,一切都变了。

二小姐和小正太年龄、性别的不对称,以及同样重要的——小正太能力、个性迄今还是未解之谜,导致了碧桂园的未来走向,存在着多种可能。

不确定下,除了boss杨的碧桂园各力量方,唯一能做的,只是抓住尽可能多的筹码。

会利用人之恶的boss杨,还能烧着这些人的自私,俾倪着一切前行么?

1.

让你眼前浮现这个场景:

高管们都在的大会上,杨老板发了火,愕然扭头,看到了得之不易的小公子,呆坐着,一声不吱的看着自己,boss杨的面目一下子和蔼了,眼光用高阶计算器在0.08秒内换成了宠溺。

继续联想别停:旁边的二小姐和特别懂boss杨心思的莫斌,眼神是否会在同一时间变得复杂?

碧桂园的房子要是能盖到村儿里去,boss杨下乡的时候,也许会听到一些可怕的声音:仇人转弟兄。

何必考验人?不考验可能一辈子当亲人当朋友。不管有钱人家还是没钱人家,兄弟阋墙连新闻都算不上了。上辈子的家产,给了ta就无法给ta,任多少都没人嫌多。碧桂园权利传承最大的bug,是10年前boss杨给了二小姐希望,现在又可能亲自把这希望捏碎。这希望就因此而变得可怕了。

2006年上市时,碧桂园的招股书上明确写着:“意欲训练杨惠妍为其家族拥有的本集团权益的承继人。”10年前这次传承的疑问,伴随着小正太也出现了:

2005年那一年,二小姐到碧桂园不到1年,能力和个性并不鲜明。boss杨为什么过早选定了他?


既然选定了二小姐,现在为什么又试图让小正太发光发热?

都说人最不懂自己。难道熟稔人性的boss杨没熟稔的是:自己的战斗力能够坚持这么多年?

一个碧桂园的朋友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碧桂园形成“家族人+职业经理人”模式前,是“家族+家臣”的模式。2007年上市的时候,像苏汝波、区学铭这些老家臣功不可没。洞悉人性的boss杨明白,这些人打江山是合适的,坐江山并不合适,boss杨让女儿上位的重要原因,是找替身来进行一次内部清理。

碧桂园新旧势力的较量,随着莫斌的加入而登顶。把股权给了二小姐,把长刀的刀柄递给了莫斌的boss杨,肆无忌惮的清理不合时宜的家臣。

当十几个老臣在boss杨别墅门前沉冤无望后,现在已经走的七七八八了,剩下的也被摆在了边缘的位置。

跟肥皂剧一样,旧势力消失了,新势力会渐渐变成旧势力,更新的势力也出现了,新旧势力较量的2.0版本上线。

与第一次不同的是,首次“较量”是希望“让合适人做合适事”。可是,这一次,明显掺杂了boss杨太多的个人情感。

2.

少年能力并不鲜明的现在,boss杨本来想把海外给少年练手。

boss杨给少年选的地方需满足的标准有2,对各力量方冲击最小,不影响公司高效率运行;还得让小正太充分试炼。

boss杨不但想把中国房子的城镇化红利吸干,也想把世界房子的城镇化红利吸干。

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缅甸、老挝等这些发展中国家,都在boss杨的射程半径之内。

为了吸干全世界房子的红利,boss杨把碧桂园弄成了像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跨国快餐店。只不过肯德基、麦当劳造鸡翅,它造房子。

碧桂园里没有人,人都是螺丝钉。盖房子时,碧桂园自买地到盖完全部流程化;卖房子时,市场好卖高价,把量产的房子当劳斯莱斯卖,卖不出去时,当白菜卖也行——每平米只赚100块,照样出手。

2016年,碧桂园实施海外扩张时,纵然区域总们各认领了一个海外区域,可他们势力还是被圈定在国内,市场更大的海外,出现了势力真空。boss杨把海外送给小正太,就顺理成章了。

可世界不是麦子,也不是韭菜,没有那么好收割的,尤其对个体来说。

不少国家对中国还存有警惕,类似boss杨这样上千亩买地模式,又降低了地方的好感。马来西亚前总理纳吉布的被捕,让碧桂园海外扩张彻底降到了冰点。

2017年年底,碧桂园在国内一共有1468个项目,在国外只有12个项目,加起来还够不上国内一个小区域。

世界上那么多发展中国家,碧桂园现在只进入了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印尼等区区几个……

对海外失去了耐心的boss杨把教室又换在了国内。可具体选择哪个区域,同样是难题一个。

“降低对各力量方的刺激”依然是安排小正太的第一原则。

有没有发现,操着一口顺德普通话的boss杨,这两天频繁出没在一个北方区域。据说:这个区域将变成少年最终的练兵场。

的确,江苏区域的刘森峰、西北区域张志远属于莫斌的中建帮,安徽区域被莫斌的老司机孙继召占据了,这些都不能动;boss杨自己麾下的莞深、苏皖、浙江区域太大了,因小正太能力不济,而带来销售动荡,同样是boss杨不想看到的。

不大不小的北方,太合适小正太了。

3.

boss杨有从人之恶里掘金的本事。

犹记得5年前,碧桂园一次成就共享会上,boss杨的一句语录被奉为经典:今天不是昨天,明天不是今天。 未来的区域总裁,年薪应该在千万元级别以上。

之后,碧桂园的区域总们又双叒叕年薪过了亿。

p@镇长得到了一个成就共享的计算公式:成就共享股权金额=净利润–自有资金按年折算后的金额×30%)×20%。

可会上,boss杨没有说的是:个人拿了利润20%变成千万级之后,碧桂园拿了利润80%,变成了亿万级。

可能觉得赏善动力还不够,2015年之后,boss杨又加上了罚恶,区域总必须跟投。区域总要是把项目做坏了,不但赚不了钱,还得陪钱。加班加点熬夜赚出来的钱,分配机制和之前一样的——个人拿小头,公司拿大头。

人都有个极限。boss杨希望大家忽略了作人的极限,变成可以24小时运转的机器。“上班光荣、睡觉可耻”的洗脑文化,渐渐盛行了。

在boss杨这样的激励制度下,自然而然形成了上层领导拼命干,下层小工拿命干,买房人买到烂房子的情况。因为上层领导的假期,底层员工的生命,以及好房子必须承担的成本,会影响到碧桂园各方多拿钱。

在碧桂园权利金字塔的斗争中,boss杨同样希望把人性的贪婪当做企业发展的主推剂。

一切变化,都隐藏在大环境剧变的草蛇灰线下。

一直逆市扩张的碧桂园,最近一两个月,第一次在棚改货币安置比率下降,政府银根持续收紧的双重打击下,选择了退守。

碧桂园退守的步骤有3:降低了“全覆盖”的要求,退出了不操盘的项目,第三季度延缓一切支出,甚至把拿地节奏也放缓了。

碧桂园的朋友告诉p@镇长:

这次战略调整,不是因为利润低或卖不出去,而是因为公司现金流太紧张了。

假如快餐店模式还有用,碧桂园是可以抗一抗的——之前的碧桂园,4个月开盘,5个月钱为正,6个月,就能把钱投入新项目中了。

可是现在,银行减少了按揭额度,碧桂园即便把房子卖出去,也不知道猴年马月能收回钱来。

被大幅收紧的还有融资口。

p@镇长的一个券商朋友说:

政策现在放款的上限是:企业别死了就行。旧债到期,才有发行新债务的可能。


为了防止房企浑水摸鱼,交易所和银行间协会分别检测自己的债务:公司债只能还公司债,票据只能还票据。

有放款口的朋友说:

碧桂园“无钱不要”了。前两天,一笔利率到了12%的钱,碧桂园也做了。

碧桂园房子由去年的劳斯莱斯价,开始朝着大白菜价过度。全款和高首付可以拿到惠点儿,1%到3%不等。一切向现金流看齐,可依然不能缓解1500个项目回钱慢的痛楚。

退了3步后,boss杨的野心又驱使他在安全区域选择了进一步深耕:把60多个区域变成了100多个大区域。

上文碧桂园的朋友解释:

碧桂园区域参次不齐,好的区域1年卖几百亿,基本可以进全国房企前50强了,差的卖几十亿。把大的区域拆分之后,包括二小姐、莫斌,甚至boss杨自己的势力范围,全部被打破。


这次分拆,形成了更集中的中央集权。当然,位于上层建筑的莫斌、二小姐等力量方权利没有被消弱。甚至短期内,有利于各力量方的势力掌控。可是,最后的最后,如果boss杨认为碧桂园需要一次大颠覆,未来会容易得多。

对农民出身的boss杨来说,好像没有什么比公司变最大更能彰显成功。boss杨,好像没有太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把60多个区域分拆成100多个区域的利好还包括:碧桂园区域是相互嵌套的,而像上海、江苏、杭州等核心城市,被嵌套在多个区域之内,大区域变成小区域之后,不但收了权,还有利于增加了区域竞争,有利于产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碧桂园的未来传承,还是困难重重——一个最大的问题是,boss杨对小正太的宠溺到了什么地步,是已经确定了把二小姐看做曾经的家臣,只是权利传承的阶段性工具;还是小正太和二小姐,未来能者居之?

如果boss杨对小正太存在偏心,这种偏心的程度有多大?是否会因为这个偏心,让后碧桂园时代进入歧途?

那些已经到了二小姐手中的股权,又怎么解决?

谁知道,这家迅速变成宇宙NO.1房企的碧桂园,会不会像它盖的房子那样:一场雨后,轰然倒塌。

来古楼镇约个破呗。

加p@镇长粉粉哒的小伙伴:糖小姐,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