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故事|北漂導演回衡陽創業,一年賺100萬!

蓄有鬍鬚的何國樑——這位2018年才滿34週歲的紀錄片導演身上,流露著與其年齡和履歷不太相稱的緩慢與謙抑。

創業故事|北漂導演回衡陽創業,一年賺100萬!

從攝影入行的一個導演夢

何國樑,1984年出生于衡南縣硫市鎮的一個殷實家庭,父母都是銀行職員。2002年,他考入衡陽師範學院新聞系,大學期間,何國樑從父親給他買的第一個dv攝像機起步,當同學們還在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他已經帶著dv,實踐操作起來了,正是這份濃厚的興趣,讓他打下了紮實的基礎,以及讓他在後來從事編導時,能夠做到遊刃有餘。大二那年,自覺學有小成的何國樑和學長一起成立了影視沙龍,期間也製作了不少頗受好評的小短片。在校內何國樑也小有名氣。

其實,何國樑想做導演,源於大三時,一個朋友的畢業參賽作品。

2005年3月,長沙大眾傳媒的朋友找他幫忙做一個紀錄片用於學院參賽,兩個晚上的時間內,他與其他幾位朋友一起完成了這個作品,片子在學院放映之後,好多同學都哭了,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影像的魅力,覺得如果一個人能用影像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能和人分享,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2006年6月,何國樑畢業之後,就有了北漂的想法。當他把想去北京的願望告訴父母時,遭到了父母的一致反對,何國樑回憶說:“那時的種種抗爭現在都記不起來了,只記得離家的火車上,爸爸問他,你知道導演的工作有多辛苦嗎?他笑著說這沒問題,等我捧倆小金人回來……”

創業故事|北漂導演回衡陽創業,一年賺100萬!

為夢想選擇北漂 導演夢一步步看到曙光

同年10月,何國樑懷揣夢想來到北京,剛到北京的他卻被現實逼的傻了眼,“北京租房太貴了,押一付三,交完房租身上只剩幾百塊。”但迫於生存的壓力,何國樑進入北京書畫頻道當一名記者,專門採訪書畫名家。為了能多賺一份錢,拍攝、剪輯、採訪、出稿都是他獨立完成。就這樣堅持了一年,何國樑一直在反思:“自己來北京究竟是幹嘛的?”最後的得到的答案是“學導演”。

2007年8月,何國樑跳槽到卡酷動畫編導崗位,終於離自己的夢想進了一步,但工作的壓力也是成倍的增長,熬夜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因為自己曾做過剪輯,有時候也會陪著團隊的夥伴一起在深夜剪片。常常為了趕項目的進度,連續幾天只睡幾個小時。

2008年,後期工作已經得心應手的何國樑又有了跳槽的想法。同年9月,他進入中視購物頻道做一名資深導演。三年的學習和實踐,他從一個稚嫩的少年已經成長為一個合格的導演。

創業故事|北漂導演回衡陽創業,一年賺100萬!

回鄉創業屢遭挫 3次重來終成功

在北京工作期間,何國樑逐漸摸清了公司的運作模式,想著:“不能總是給別人打工,自己也可以創事業。”

2009年9月,何國樑回到衡陽和朋友開設了“華凱影視”,但只堅持了一年,就被迫中斷。回憶起創業的失敗,何國樑說:“當時衡陽影視製作並不流行,工作室的單子不是很多,還因為缺少經驗,經常要倒貼拍攝,最後導致‘華凱影視’無疾而終。”

2011年初,何國樑再次從整旗鼓,合夥開設“夢卡朵影視”,又因和合夥人發展方向不能達到統一,最後被迫分家。

2016年3月,何國樑第3次重頭再來,成立“衡陽美博傳媒”。經過自己的一番努力,通過獨特的創作視角,打響業內知名度:幫珠暉區檢察院拍攝的微電影《爸爸你去哪》獲得全國優勝獎;衡陽市紀委“第一屆紀委微電影大賽”,公司在不到20天的時間內趕製6部微電影,獲得兩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的好成績;幫珠暉區紀委拍攝的微電影《最熟悉的陌生人》獲得市一等獎。“美博傳媒”逐漸為業內熟知,成為衡陽影視製作行業的一塊金字招牌。公司業績也呈井噴式增長,由2016年的20萬,翻至2017年的百餘萬。

創業故事|北漂導演回衡陽創業,一年賺100萬!

不忘初心 創意、手藝並重

何國樑說:“在不斷成長的這10餘年裡,‘我要成為一個好導演’這個夢想是沒有變的。知行合一,你知道了就要去做,在做的過程中不斷地去學習新的東西,然後再轉化為你的行動。這是我的初心,我做不到,但我天天都這樣提醒自己。”

我們這個時代,很多人都希望投機取巧,都希望最快地獲得一些東西。現在大家都還在關注渠道和傳播方法,三年五年以後,也可能很快,我們這樣的團隊會非常有市場價值,因為我們能夠保持一顆初心,保持我們好的創意和手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