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思考:最好的基礎教育,為何沒能造就大批的“傑出人才”

我國的基礎教育在全球都是搞得最好的,中國孩子對基礎知識掌握在全球也是最棒的,這一點不僅是舉世矚目的,也是得到普遍認可的!

深入思考:最好的基礎教育,為何沒能造就大批的“傑出人才”

我國有最好的基礎教育


最好的基礎教育,既是我們的教育優勢,也是我們的教育劣勢,為什麼這麼說呢?筆者從幾個方面加以分析和說明:

首先、是由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依然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依然是處於發展中國家之列,尤其是人均GDP排在世界70名開外;同時,國內的就業形勢和壓力依然十分嚴峻,再加上高居不下的高通脹物價水平,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仍然面臨較大挑戰。因而來說,學生通過努力學習考取理想大學,將來找個好職業,讓家庭過得更幸福,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源泉!

其次、是受傳統家庭觀念影響的。中國式家庭的傳統教育理念一直就是“學而優則仕”、“知識改變命運,光宗耀祖”!這樣的學習理念冠冕堂皇而又根深蒂固,學習目的性直接而又短視。這就註定了,我們的教育是“速成速食”式的,缺乏遠見卓識,沒有持之以恆;這也是我們的教育為何很難培養出“傑出人才”和“大師級人物”的根源所在。

深入思考:最好的基礎教育,為何沒能造就大批的“傑出人才”

我國的基礎教育遍地開花


再次、是高考指揮棒引領的。我國高考多年來都是“一考定終身”,確定學生前途命運的就是一次高考成績的優劣,“唯分數論”甚囂塵上!因而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和家長把學習成績和考試分數看得特別重,從根源來說,不是知識決定命運,而是分數決定命運!這就勢必導致,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和家長都特別注重學習,努力考出好成績、高分數,我們的基礎教育“響鼓不用重錘”,學生和家長自覺的都會盡力搞好,如火如荼的課外輔導市場就是最好的明證!

第四、是缺乏深入研究的保障。在我國基礎教育具有“雙保險”,一方面國家大力倡導,並且有系統的教育資源和雄厚的財力支持;另一方面家庭也是非常捨得投入,為了孩子的未來不惜砸鍋賣鐵來支撐供應。而學生一旦考取大學以後,國家直接推向市場化,家庭收入又不堪重負,缺乏應有的扶持力度,再有後顧之憂的前提下,學生無力進一步深入研究學問,絕大多數學生選擇就業。最為明顯的就是,當下社會中不少博士、碩士畢業後,找不到適合的工作,沒有豐厚的收入,不得不去和農民工“搶食”,這是多大的諷刺啊!

深入思考:最好的基礎教育,為何沒能造就大批的“傑出人才”

積極打造高端人才培育土壤


我們的基礎教育是最好的,但是我們做這麼好的基礎教育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了急功近利?還是為了長遠利益?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值得國家、社會、家庭、和學生個人深入考量!

好在,國家已經覺醒,現在已經開始大力倡導素質教育,加大高考改革力度,努力改變“一考定終身”弊端,深入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嚴格規劃學前教育,加大重視高層次人才的扶持力度,形勢喜人!

學生、家長、網友們,你覺醒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