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幼兒園的春天來了!

普惠幼兒園的春天來了!

普惠幼兒園的春天來了!

一直以來,我一直在思考兩個問題。

一個是:不少人對生孩子望而生畏,尤其是生二胎。

另一個是:學前教育股票在海內外過的非常滋潤,並且他們旗下的教育機構正在大範圍的擴張。

我認為,正是後者的繁榮導致了前者的畏懼。不是這樣嗎?

最近,一切都在改觀。

一紙《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發佈,幼教概念股(比如紅黃藍)遭受重創。

看輿論信息,人們關注的基本上是這兩點:一,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二,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但是,如果不全面的看《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而是單純看這幾句話,那是不合理的。

在筆者看來,對於學前教育的未來,所謂不準幼兒園上市只是表面的信息,它背後更深遠的意義是:普惠幼兒園的春天來了!甚至可以說,學前教育產業化可能會轉向到學前教育“普惠化”的軌道。

首先,我們要清楚的認清一個事實:之前,學前教育佔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比例是非常不足的。

2017年5月,教育部網站發佈“2016年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快報”,數據顯示,教育經費總投入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間的分配佔比分別為7.21%、45.29%、15.84%、26.01%,5.65%。

2018年5月,教育部網站發佈“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統計快報”,數據顯示,教育經費總投入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間的分配佔比分別為7.65%、45.49%、15.60%、26.10%、5.17%。

這個構成比例很清晰,學前教育所佔比例嚴重不足。而這兩年的數據,還有一個前提:學前教育投入大增。

其次,我們要看到,“意見”的目標是“普惠性幼兒園”大範圍普及。

一直以來,由於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的不足,盈利性民辦幼兒園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大到什麼程度呢?2017年,教育部相關人士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民辦幼兒園撐起了學前教育的‘半壁江山’,為緩解‘入園難’‘入園貴’發揮了重要作用。”當時的數據是:“2016年全國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17.10萬所,比上年增加8253所,其中有民辦幼兒園15.42萬所,比上年增加7827所,佔全國學前教育的比例為53%-54%。”

也就是說,公辦學前教育的比例不到一半。

而《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則給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提了一個目標:“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

未來,普惠性幼兒園的覆蓋比例是很亮眼。

也就是說,在未來兩年內,普惠性幼兒園要將自己的覆蓋比例提高30個百分點以上。

顯而易見,這樣的比例,最大的作用將是極大的降低入園費用。

第三,普惠性幼兒園的分佈將越發深入合理。

這種佈局的合理與深入,體現最明顯的是深度傾斜到農村。

在農村,由於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私立幼兒園的安全性、規範性備受爭議。

“意見”中有這樣一個內容:“公辦園資源不足的城鎮地區,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園。大力發展農村學前教育,每個鄉鎮原則上至少辦好一所公辦中心園,大村獨立建園或設分園,小村聯合辦園,人口分散地區根據實際情況可舉辦流動幼兒園、季節班等,配備專職巡迴指導教師,完善縣鄉村三級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

從這句話看,鄉鎮、大村、小村甚至人口分散地區都有涉及,這應該能很好地解決農村幼兒園短缺的現實。

而這一點,與不準幼兒園上市關係不大。

另外,在規範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使用方面,“確保配套幼兒園與首期建設的居民住宅區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配套幼兒園由當地政府統籌安排,辦成公辦園或委託辦成普惠性民辦園,不得辦成營利性幼兒園。”

希望“公器私用”的現象,從此被遏止。

第四,對民辦學前教育並沒有“當頭一棍”,而是合理規範引導。

除去對無證幼兒園的監管,對民辦學前教育更多的是合理規範引導。

其中,對於我們關心的私立幼兒園學費昂貴問題,“意見”規定:“民辦園收費項目和標準根據辦園成本、市場需求等因素合理確定,向社會公示,並接受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非營利性民辦園(包括普惠性民辦園)收費具體辦法由省級政府制定。營利性民辦園收費標準實行市場調節,由幼兒園自主決定。地方政府依法加強對民辦園收費的價格監管,堅決抑制過高收費。”

我認為,這是很合理的。

第五,不準幼兒園上市,教育概念股的末日沒有來臨!

之前的某一段時間,某些上市的學前教育機構因為管理等問題,已經是“千夫所指”。

對於積極準備上市的學前教育機構來說,不準幼兒園以不同方式上市,從而最大限度的杜絕逐利性目的繼續蔓延,在目前看是最合適的手段。

而對於已經上市的學前教育機構,如果他們能夠合法經營、認真經營、人性化經營,那麼《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應該不會對它們有太大的影響。只是,在海外上市的,怕是不可以再回A股了;已經在A股上市的學期教育機構,就需要好好的運營了;至於那些準備上市的,抱歉,這個產業的主航道是“普惠”,不是“逐利”。

總之,看以上五個方面,我認為,未來,學前教育將由產業化、市場化向“普惠”轉向,普惠幼兒園的春天來了!換而言之,我們的孩子上幼兒園可能要容易、便宜了。希望未來如我所願,期待未來如我所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