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幼儿园的春天来了!

普惠幼儿园的春天来了!

普惠幼儿园的春天来了!

一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

一个是:不少人对生孩子望而生畏,尤其是生二胎。

另一个是:学前教育股票在海内外过的非常滋润,并且他们旗下的教育机构正在大范围的扩张。

我认为,正是后者的繁荣导致了前者的畏惧。不是这样吗?

最近,一切都在改观。

一纸《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幼教概念股(比如红黄蓝)遭受重创。

看舆论信息,人们关注的基本上是这两点:一,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二,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但是,如果不全面的看《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而是单纯看这几句话,那是不合理的。

在笔者看来,对于学前教育的未来,所谓不准幼儿园上市只是表面的信息,它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普惠幼儿园的春天来了!甚至可以说,学前教育产业化可能会转向到学前教育“普惠化”的轨道。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认清一个事实:之前,学前教育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是非常不足的。

2017年5月,教育部网站发布“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数据显示,教育经费总投入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间的分配占比分别为7.21%、45.29%、15.84%、26.01%,5.65%。

2018年5月,教育部网站发布“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快报”,数据显示,教育经费总投入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间的分配占比分别为7.65%、45.49%、15.60%、26.10%、5.17%。

这个构成比例很清晰,学前教育所占比例严重不足。而这两年的数据,还有一个前提:学前教育投入大增。

其次,我们要看到,“意见”的目标是“普惠性幼儿园”大范围普及。

一直以来,由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不足,盈利性民办幼儿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大到什么程度呢?2017年,教育部相关人士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民办幼儿园撑起了学前教育的‘半壁江山’,为缓解‘入园难’‘入园贵’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的数据是:“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10万所,比上年增加8253所,其中有民办幼儿园15.42万所,比上年增加7827所,占全国学前教育的比例为53%-54%。”

也就是说,公办学前教育的比例不到一半。

而《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则给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提了一个目标:“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

未来,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比例是很亮眼。

也就是说,在未来两年内,普惠性幼儿园要将自己的覆盖比例提高30个百分点以上。

显而易见,这样的比例,最大的作用将是极大的降低入园费用。

第三,普惠性幼儿园的分布将越发深入合理。

这种布局的合理与深入,体现最明显的是深度倾斜到农村。

在农村,由于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私立幼儿园的安全性、规范性备受争议。

“意见”中有这样一个内容:“公办园资源不足的城镇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每个乡镇原则上至少办好一所公办中心园,大村独立建园或设分园,小村联合办园,人口分散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

从这句话看,乡镇、大村、小村甚至人口分散地区都有涉及,这应该能很好地解决农村幼儿园短缺的现实。

而这一点,与不准幼儿园上市关系不大。

另外,在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使用方面,“确保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配套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办成公办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不得办成营利性幼儿园。”

希望“公器私用”的现象,从此被遏止。

第四,对民办学前教育并没有“当头一棍”,而是合理规范引导。

除去对无证幼儿园的监管,对民办学前教育更多的是合理规范引导。

其中,对于我们关心的私立幼儿园学费昂贵问题,“意见”规定:“民办园收费项目和标准根据办园成本、市场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向社会公示,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的监督。非营利性民办园(包括普惠性民办园)收费具体办法由省级政府制定。营利性民办园收费标准实行市场调节,由幼儿园自主决定。地方政府依法加强对民办园收费的价格监管,坚决抑制过高收费。”

我认为,这是很合理的。

第五,不准幼儿园上市,教育概念股的末日没有来临!

之前的某一段时间,某些上市的学前教育机构因为管理等问题,已经是“千夫所指”。

对于积极准备上市的学前教育机构来说,不准幼儿园以不同方式上市,从而最大限度的杜绝逐利性目的继续蔓延,在目前看是最合适的手段。

而对于已经上市的学前教育机构,如果他们能够合法经营、认真经营、人性化经营,那么《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应该不会对它们有太大的影响。只是,在海外上市的,怕是不可以再回A股了;已经在A股上市的学期教育机构,就需要好好的运营了;至于那些准备上市的,抱歉,这个产业的主航道是“普惠”,不是“逐利”。

总之,看以上五个方面,我认为,未来,学前教育将由产业化、市场化向“普惠”转向,普惠幼儿园的春天来了!换而言之,我们的孩子上幼儿园可能要容易、便宜了。希望未来如我所愿,期待未来如我所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