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行業3季報喜憂參半 白電黑電廚電力求差異化

中國家電行業的寡頭效應愈發明顯。從多家企業發佈的2018年3季報數據來看,海爾、美的、格力等白電巨頭業績一路飄紅;黑電領域整體增勢可觀,但海信營收縮水;廚電市場“被”洗牌,老闆、華帝、蘇泊爾初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

白電3大龍頭企業增速飄紅

從白電市場來看,海爾、美的、格力3大白電寡頭,頂住了行業整體的疲軟勢態,3季報營收累計逼近5000億元,利潤、營收均有提拉,與身後第二梯隊差距拉大。

美的今年接連做出重大決策,先是重金收購庫卡,再併購旗下小天鵝品牌,凸顯美的對於智能家居、工業互聯網以及洗衣機高端業務的轉型發力,這與其整體營收增速曲線不無關係:美的前3季度營收2057.56億元,淨利潤17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0%和19.35%,但營收不及海爾,利潤不及格力,且增速明顯放緩。

家電行業3季報喜憂參半 白電黑電廚電力求差異化

海爾前3季度營收增長12.77%,扣非歸母淨利潤55億元,增長17.62%。除原有業務常規增長外,也受託於生態收入的倍速攀升——2018年前3季度,海爾智慧家庭激活量同比增長85%、全屋成套解決方案同比增長134%、成套落地突破500萬套、用戶增長23%、生態收入20.95億元,同比增長200%。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端市場方面,卡薩帝完成了“逆行業”增長49%的佳績。

家電行業3季報喜憂參半 白電黑電廚電力求差異化

格力空調業務依然保持強勢,直接帶動前3季度營收、利潤雙雙創新,營收達到1486.9億元同比增長34%,直逼2017整年業績1500億元,淨利潤增長36.59%。按此形勢,格力今年有望突破2000億元,這對與其對賭“5年之約”的小米而言,可不能算是個好消息。

黑電整體收益曲線“斷層”

彩電行業面臨去庫存壓力,行業走勢趨於平淡。據奧維雲網數據,2018年3季度國內彩電銷售額303億元,較去年縮水54億元,同比下滑15.2%。企業收益方面,整體曲線出現“斷層”,TCL、長虹、創維實現營利雙增長,海信淨利潤卻遭遇39.26%的斷崖式下跌。

報告期內,TCL實現營業收入822.4億元,同比增長0.03%,歸母淨利潤24.9億元,同比增長30.6%。這得益於其智能終端業務的穩定盈利,以及半導體顯示業務的高效收益;此外,海外業務的渠道拓展成果突出,通訊業務實現大幅減虧,並於3季度實現盈利。

家電行業3季報喜憂參半 白電黑電廚電力求差異化

黑電巨頭海信,3季度營業收入246.41億元,同比微增3.77%,淨利潤3.64億元,下滑39.26%。箇中原因,或存在於上半年收購東芝TVS,以及大手筆贊助世界盃的相關動作。報告期內,TVS雖同比減虧2.97億元,但仍處於非盈利狀態。而即便海信並未透露世界盃贊助的具體數額,但此番投資也並未在短時內表現出成正比的市場利好,此舉究竟會為海信品牌帶來怎樣的戰略效益,有待觀望。

家電行業3季報喜憂參半 白電黑電廚電力求差異化

廚電“三足鼎立”格局顯現

2018年的廚電市場歷經波折。受上游房地產調控影響,連續6年的高速增長呈現從緩速、止步到跌落的“倒V型”曲線。從第3季度來看,行業整體形式雖比年初預期要好,但增速進一步放緩已不可逆,眾多中小型企業短時內由漲變跌,甚至被掃地出局,行業迅速洗牌,老闆、華帝、蘇泊爾構起的寡頭格局初現。

老闆電器前3季度營收53.9億元,同比增長8.14%,歸母淨利潤10.1億元同比增長5.33%;而同樣借勢世界盃,並以“法國隊奪冠,華帝退全款”火了一波的華帝,未出現此前外界唱衰的頹勢,前3季度營收46.5億元,同比增長13.78%,歸母淨利潤為4.4億元,同比增長41.91%;以廚電小家電為核心的蘇泊爾營收非常可觀,突破133億元居行業榜首,但11億元的淨利潤並未同身後企業拉開差距,這也限制了一家獨大局面的出現。

家電行業3季報喜憂參半 白電黑電廚電力求差異化

廚電行業的競爭格局頗顯微妙,加之行業增速不夠樂觀,企業紛紛嘗試開疆拓土,佈局差異化創造增速新引擎,致力加固或擺脫當前“三足鼎立”的局面。老闆深耕工程渠道與電器間的融合,從雙線渠道發力,同時保持研發投入,僅上半年便收穫186項專利;華帝嘗試以合併拓深產品線,購入中山市華帝環境科技的部分股權,開始涉足淨水器、空淨器等領域。

2018家電行業風起雲湧,整體形勢放緩令行業格局愈發清晰。無論白電、黑電、廚電,在佈局差異化的共同路徑之下,創新技術迭代、用戶需求滿足、高端轉型升級已成為固定賽道,而在目前齊頭並進的賽況之下,“服務”或許會成為各家下一步會師的戰略高地。

家電行業3季報喜憂參半 白電黑電廚電力求差異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