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上朝故意将衣服反着穿,和珅告状却被罚款十万两,这是为什么?

刺猬七七


在诸多影视剧中,刘墉和和珅的关系被刻画得泾渭分明:一正一邪,一忠一奸,于朝廷内外不断斗法,这其中,刘墉从来都是正义和智慧的化身,而和珅永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跳梁小丑。本题目所涉及的事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故事是这样子的——

一日,乾隆从午门前往正阳门,发现有一段路年久失修,坑坑洼洼,且石子松动,惹得她很不高兴。于是他下旨修缮此路,为了博得乾隆的欢喜,顺便从中捞一笔,备受宠爱的和珅自告奋勇领了这份差事。

(正阳门)

征得同意后。和珅从国库支出15万两用于重修此路。然而这15万并没有全部用于修路上,和珅从中贪污了10万,以5万的价格外包给了亲戚。和珅从中渔利,亲戚也不例外,于是修葺这条路实际上只花了不到了2万两银子,这么低的成本,光材料费都不够的,所以这条路只是把原来的石头洗洗翻过来重铺了一遍。

(和珅)

等到顺利竣工后,乾隆兴高采烈地带领诸臣前来观瞻,随行的大臣们纷纷夸赞这项工程令人满意,唯有刘墉默不作声,不发表任何意见。

等到第二天上朝,刘墉一反常态,竟然反穿朝服公然登堂,这可把和珅高兴坏了,立即向皇上打小报告。乾隆果然十分恼怒。召刘墉上前回话。只见刘墉神态自若,款款而道:“臣反穿朝服不要紧,我一会反穿过来就行了。可是,皇上的御道可不是翻过来就行的。

(乾隆时期名臣)

乾隆多聪明,一听话里有话,便直接询问和珅铺路的事儿。和珅见事情瞒不过去了,只好老实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并保证将银两全部退回国库,自己掏钱重新修筑这条路,乾隆这才不追究他的责任。


这就是此题中和珅偷鸡不成蚀把米的故事。

团队特邀嘉宾:飓风娱乐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我们看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了解到,刘墉与和珅是一对冤家对头,虽然真实历史不是这么回事,在历史上刘墉年龄比和珅大,但官职和资历不如和珅,和珅像一个年轻有为的中青领导,而刘墉更像久经官场的“老油条”,二人没有针锋相对的死磕,而是相互欣赏。

在电视剧中,人们更乐见刘墉斗赢和珅,这是人们朴实的爱恨观念。本题也是这样的故事,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



有一天傍晚时分,乾隆爷吃罢晚宴出了太和殿溜达,走到午门时,发现右侧养心殿一段路破败不堪,垫在路上大青石板经雨水的冲刷变得高低不平,小石子松动,用脚一踢能飞出老远。路旁的石像变得面目全非。乾隆爷皱紧了眉头,心想:“我大清乃万邦之主,从祖上接手基业以来,吾无时无刻都在维护国家的尊严,这段路如此破败不堪,要是让朝贡的外国使臣看到,岂不是丢大清的脸吗?”

乾隆是最爱面子最有虚荣心的一位皇帝。他再没有心思溜达匆匆回府了。

第二天一上朝,乾隆就把昨天看到的情况一说,话音刚落,和珅点头哈腰的出班奏道“惹皇上龙颜不悦是微臣之罪,臣最该万死”。

和珅当时是军机大臣,是乾隆的红人,我们都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但是和珅聪明,知道如何来钱,乾隆喜欢游山玩水,和珅通过许多非正常渠道为乾隆提供了经费,别以为是皇帝就可为所欲为,不是正当消费国库也是不报销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这个道理。



乾隆听后对和珅说:“其实这不是你的责任,不必自责。”和珅一听,打蛇顺杆爬,急忙说“微臣愿意承担重修这段路的工作。”“那就有劳和爱卿了,多多受累!”乾隆说道。

“这段路一定要修成样板路”和爱卿,钱不是问题,面子要紧,在外国人面前,咱丢不起这个人!乾隆嘱咐道。“皇上放心吧,我办事你难道不知道吗?”和珅得意的说。旁边的刘墉拱了拱罗锅腰,干咳了两声。

乾隆好像突然想起来了问和珅,“和爱卿重修这段路需要多少银子啊?”和珅故作思索状,然后说:“精打细算也得15万两文银。”好吧,我让户部给你拨十五万两银子,但是必须要两个月完工,荷兰外交使者马上要朝贡。”皇上尽管放心好了,只有提前,没有滞后一说”和珅拍着胸脯打包票说道。这事就这么定了,散朝。

你道和珅为什么揽这活呢?原来他有他的想法,要想贪污你得大修大建,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只要一动工,这里面就有油水(脑补贪污腐败案例),和珅怎能不知里面的道道?

和珅报价报的高,要15万两银子,他开始内部招标,他的亲信说10万可承包,他的小舅子更狠,说5万这活我包了。和珅把五万给了小舅子,他贪污了10万修路的钱。

有人可能问,他小舅子用5万承包岂不是亏大了?放心吧,他小舅子还能挣2万,只用3万就能修成,不过质量就别苛求了,说白了就是豆腐渣工程,不过他姐夫是监工和验收人员,不怕不过关。

可以想象出,这条路根本就不是重修,而是翻新,也就是把原来的石材翻过来继续用,小石子用水冲冲再垫上就ok了,就这么简单,国家的钱经过这一“洗”到了和珅的手里了,没操心费力十万大洋到手,真黑啊!

和珅的小舅子办事效率还是蛮高的,一个月就搞定了。群臣和乾隆都参观了一番,都说修的很好,是样板路。只有刘墉没有说话。

为什么群臣都附和皇上说好呢?难道群臣都不懂其中的猫腻吗?我告诉亲们,除了皇上不知道外,群臣都心知肚明,都是看在乾隆宠爱和珅的面子上,谁不识趣揭穿这一切呢?揭穿这一切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群臣这么想,可刘墉不这么想,如此欺瞒皇上,大清江山早晚得败在这些人手上。思来想去刘墉有了妙计。




第二天,刘墉反穿朝服上殿了,他的举动让和珅捉住了把柄,和珅与刘墉不对付,急忙跑到皇上面前告状,状告刘墉藐视王法,不尊重皇上反穿朝服上殿,乾隆很生气,就传刘墉近前说明情况。

刘墉望着和珅嘿嘿冷笑,笑和珅直头皮发麻。刘墉跪倒说:“臣反穿朝服不要紧,我一会反穿过来就行了”可是,皇上的御道可不是翻过来就行的。乾隆多聪明,一听话里有话,知道刘墉借反穿朝服与和珅“说道说道”“和爱卿,怎么回事?说说吧。”和珅以为自己做的事露馅了,急忙坦白了,想得到从宽处理。

和珅说道“臣该死,不该贪污十万银子,我现在就退赃,御道我重新修,不要国家一分钱。乾隆这才放过了他。这就是和珅告刘墉不成,自己退回十万银子的故事。


秉烛读春秋


首先要明白问题的来历,这个问题来自评书大话刘罗锅,故事的经过是这样的,明清两朝的的皇帝都和玉泉山的水,有一天皇上,刘墉,和珅,去玉泉山游览,由于这个路是明朝修的,经过二百年的沧桑已经不好走了,皇上去一次把腰累坏了,让和珅去重新修。拨给了十万两银子。那条是石头的,石头要从房山运过来,那时候运石头必须是冬天,皇上让修路的时候是春天,单等石头就忒一年。他为了显示自己的工作能力,也想贪点钱。他就想到上面的一面坏了,地底下的一面可是好的。他就让人跟翻馅饼似的翻了过来。皇上知道以后让人去检查,这些人不敢得罪和珅,就说非常好。 但是身为御史言官(中央纪委委员)的刘墉,就上奏折举报和珅。但是由于和珅喜欢也不在乎这些钱,就没有批复。第二天他就使了这一招,不是反穿朝服而是把帽子反过来。和珅就举报他对皇上不敬,皇上问他为什么,他特有气势的说了一句:“御路都能翻个,为什么顶戴不能反”这样一说皇上哑口无言,才让和珅返还十万两银子。因为这些钱已经属于和珅,所以再拿出来也算罚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