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是員工養活了公司,還是公司養活了員工?為什麼?

經濟時報網


如題,是員工養活了公司,還是公司養活了員工?這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一個道理。我的理解就是,雞大生蛋,蛋破生雞;所以,對於員工與公司的關係,是相生相剋、相輔相成的,員工與公司是相互養活的。

道理本來是如此的,但我仔細一想,又覺得有些不妥。誠然,公司離開了員工,公司就會倒閉破產了;員工離開了公司,員工也就失業了。但還有一點很關鍵,員工沒法在公司裡面幹活了,但員工可以回家種地,可以自己做生意或者創業,員工一樣可以養活自己,只不過這個時候,員工的身份變成了農民或者自由職業者,但他們是不靠公司養活的,然而公司離開員工就不行。所以嚴格的說,應該是員工養活了公司

員工是人,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公司是物,物沒有主觀能動性。所以再好的公司,再大的公司,再先進的公司都要依靠員工,公司才能成為公司。加之公司的成立、發展、衰退以及破產倒閉整個環節都是由人操作的,所以員工對於公司而言起著主導作用,因而可以說是員工養活了公司。

無論是老闆、創始人、股東或者是普通打工者,都是公司的員工。是先有員工的存在,然後才有公司的存在。員工是因,公司是果,有因才有果,所以我認為最終的結論應該是員工養活了公司。但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因果關係是可以相互影響、相互轉化的,所以當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公司反過來能養活員工。

總之,從狹義的理解和辯證關係上來講,員工與公司是相互養活的,既可以說是員工養活了公司,又可以說是公司養活了員工。從廣義角度而言,還是員工養活了公司更為根本。

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個人看法,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的,歡迎留言探討。


Sir聊HR


很簡單。你就是不上班。你試一下。你會發現,你餓肚子了。家人餓肚子了。你什麼都不是了。而公司卻正常發展。就像最近一些人天天在喊是農民養活了一大批人。農民就應該得到什麼什麼。可是。喊話的這個人幾年不種地了。卻發現社會沒有因為他的不種地而餓死人。我們都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我們都要清楚地知道:這個社會多一分子少一分子根本就不重要。好好生活,別再亂想了。幹活去吧。不然的話你會很差。


新年快樂216922147


是公司養活了員工,如果沒有公司的存在,沒有公司提供給員工合適的勞動崗位,員工就會面臨失業,就會向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碰毫無頭緒。就不會亨受到生活的樂趣!離開了公司提供的平臺,員工會感覺毫無用武之地,根本體現不出人生應有的價值,更不可能成為勞動中的佼佼者,職業場上的羸家!

是員工養活了公司,如果沒有員工兢兢業業的工作,誠墾踏實的付出,鞍前馬後的忠心,毫無怨言的勞動,無可奈何的奉獻,那公司也只能是一俱失去靈魂的軀殼。在市場競爭中會失去生存空間,最終走向倒閉徹底破產。

其實公司與員工之間的關係,是相互依靠的,是共同勉勵的。伯樂不能沒有千里馬,千里馬也不能離開伯樂!不存在誰養活誰,公司離開了員工會另聘高人,員工離開了公司也會另謀出路。只有互助互利,自願平等的相處,公司才能做大做強,員工才能更加有施展才華的平臺。



呆眉呆眼


可以說員工與企業之間是一種勞務合同關係,是一種勞動力的買賣關係。既然是買賣,肯定是對買賣雙方都有利,買賣才會存在。因而說員工養活了公司,或是說公司養活了員工都不恰當。

然而即使是買賣,並不是所有買賣都是公平的。徦如當一個人在沙漠中口渴難耐時,如果有人提出用一斤水和他交換一斤黃金,這時這個人就不得不接受這種買賣了,但這對於他來說肯定不公平。

在勞動力市場往往也會存在這種不公平。 當一個勞動者沒地方住在飽受日曬雨淋之苦時,別人給他提供一份工作,工資只是提供住宿。只要他不覺得工作比露宿挨凍更難受,他也會接受這份工作。在網上看到香港的一位母親帶一個孩子,做一份工作得到的工資只夠交房租,除此之外飯都吃不飽。這時你還會覺得是員工養活了公司嗎?


大方妹幾


到底是公司養活員工,還是員工養活公司?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咱們先來個定義。

【公司】泛指由老闆控制,由眾多員工參與勞動的生產組織,【員工】泛指公司裡的工資勞動者。假定社會上只有公司與員工,沒有其他勞動者。在此情況下來討論問題。

一般人理解,公司銷出產品,掙了錢,才有能力給員工發工資,讓員工養家活口。所以有人說,公司養活員工。

也有人理解,員工為公司勞動,生產產品,創造價值,供公司銷售,獲取利潤,是員工養活公司。

這兩種說法是雞生蛋,蛋生雞的關係。有時還真說不清。

不過,我們應該明白,從整個市場的角度看,員工同時也是消費者,公司發給員工的工資,又構成了客戶購買消費品的支付能力。

我們常說客戶是上帝。相應地說,員工兼消費者(客戶)兩種身份,也是上帝。從這個方面講,員工養活公司又有了新的含義。

本來問題很簡單。現在參合進市場競爭因素後就使問題複雜化了。

我們來看,如果一個公司的員工購買本公司產品,他可以把支付員工的工資理解成消費者支付本公司產品的價款。問題在於,在市場競爭的情況下,本公司的員工拿上公司發的工資很可能會購買其它公司產品,而非本公司產品。這樣一來,本公司支付給員工的工資,就變成了其他公司的銷售收入,而非本公司的收入。這時,為了爭取客戶(其他公司的工資勞動者),就不得不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結果,大家都競相降低本企業員工工資支出,以討好客戶。殊不知,等整個社會都在降低工資總額時,相應地整個市場的購買力都在下降。原本為增強單個公司的市場競爭力,結果大部分客戶都沒錢消費了。使整個市場更加不景氣,導致企業銷售更難,生存環境更加惡劣。

結果出現了我們都看到的現象:

企業產品堆積如山賣不出去,而消費者急需消費卻無錢購買。企業無力發工資不得不裁員,消費者為提高購買力卻掙錢無門。

陽城導航


員工到公司工作,是因為公司能提供更好的工作條件,或者公司能提供更高的待遇,總的來說員工到公司工作比自已創業當老闆要好,這是員工的選擇,如果沒有公司,員工就沒有這個選擇,從這方面論證,公司是因為員工選擇而生。沒有員工選擇的公司,是不可能長期生存的公司,這些公司一般在經營不善中倒閉了,或者處於快倒閉的狀態,所以這類公司在正常情況下數量不會多。至於是公司養員工,還是員工養公司,這兩種情況都可能發生,如果總體處於員工養活公司的狀態,全社會就會出現到處創業開公司,只要公司開起來,並招到了員工,錢財自然滾滖來。如果創業的人很少,公司到處倒閉,失業的人很多,總體來說是公司養員工,一般來說,公司不會白養員工,公司養員工是希望在經濟好轉時,佔先一步由員工來養養公司。


龍一歐


世上只有人類創造世界創造了歷史,創造了一切。沒有員工那來什麼狗屁公司,沒有員工公司在大也是個空架孑,公司靠員工來建設發展壯大養活,沒有那個離得開員工,所以說員工養活了工司。


雪鷹137053546


幾十年前就曾經討論過這個問題,好像當時已經有了統一認識,今天,再次提出,恐怕另有原因吧! 是資本家養活了工人,還是工人養活了資本家 ,只要看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任何一本著作,其中,已有了十分肯定的答案。


弓老爺


都是員工在養活公司,而不是公司在養員工,在老闆們的心裡都一樣,每個員工對公司沒有利益時,就等著炒尤魚了,利益日增就是公司業績,公司沒有利益時,就將日雛衰退,所以每個公司都用有價值的人,


坐井觀天210390681


從哲學角度來說員工與公司是相互依存的的關係,其實是員工養活了公司,是員工創造出來的價值養了公司,如果工人每天創造的價值只是五十元,公司不可能給工人一百元的工資,這就是階級,用資本主義的說法就是剝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