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

——伊—16战机在中国

本文作者为烦恼的爱,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装备了美、英、法、德、苏、意、日等多个国家的数十种战机,但其中能够担任主力驱逐机的仅有美、苏两个国家的几种机型。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便是1938—1941年间担任中国空军主力驱逐机之一的伊—16战机。

伊—16战机是苏联于20世纪30年代初所研制的一款下单翼可收放起落架的单座驱逐机。该机借鉴了美国“黄蜂”竞速机的设计特点,体型甚小,机身粗短,被人们戏称为“小苍蝇”。伊—16战机重点强调速度,1934年1月,它曾创造过454千米/小时的世界纪录。

中日全面开战仅一个月,中国空军的战机就已经损失巨大,此时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作战飞机,首批机型为伊—16—6。这款机型安装有730马力的M-25A发动机,3000米高度的时速可达440公里,座椅后方安装有防弹钢板,配备两挺7.62毫米机枪。1937年9月,空军第4大队前往兰州接收伊—16—6,11月21日,大队长高志航率10架伊—16—6前往南京,在周家口机场中转时,遭到日军10架96式陆攻的轰炸。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高志航

由于地面监视哨的延误,高志航在紧急启动战机起飞时被炸身亡。已升空的2架霍克战机和3架伊—16—6击落96陆攻一架,剩余的伊—16—6战机则参加了最后阶段的南京保卫战。11月22日,苏联志愿队员驾驶伊—16—6战机击落了日军最新锐的96舰战,极大的震撼了日本海军航空队。12月3日,我军四大天王之一的乐以琴驾驶伊—16—6战机单机迎战3架日轰炸机,但却遭到埋伏在后上方的日军96舰战的偷袭,不幸殉国。

1937年12月15日,空军第4大队21队在兰州开始接收13架伊—16—10战机,这款战机是苏联提供我国数量最多的伊—16型系列战机。该机为改善伊—16—6战机封闭式座舱罩狭窄视线不良,改为了开敞式,换装750马力的M-25V发动机,装备4挺7.62毫米机枪,增加新式光学机枪瞄准器,并在发动机座架上加装减震设备,以提高射击命中率。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伊—16—10战机的最大时速提升到476公里,综合性能较伊—16—6型战机有了大幅提高。12月21日,日军9架轰炸机空袭兰州,21队队长董明德率7架伊—16—10战机迎敌,董明德此战击落一架日机,但自己的座机也中弹16发。

1938年初,集体换成了伊-16战斗机的第21队参加了武汉会战。2月18日,日鹿屋航空队15架96陆攻在11架96舰战的护航下直奔武汉而来,我第4大队3个中队集体起飞迎敌,在空中将敌机团团围住。突如其来的攻击让日军心惊胆寒,按照日方的情报,中国空军已经在上海、南京和南昌等地的战斗中损失殆尽了,但现在他们却被中国人以3比1的数量优势包围了。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抗战期间空军的头号王牌柳哲生此时正在21队服役,只见他猛推油门杆,驾驶着伊—16—10战机笔直地向一架落单的日机冲去,在300米距离上来了一个短点射,稍带一点提前量,弹道射在了敌机前方。日本飞行员以为柳哲生枪法不好,便按下机头装备横滚脱离,不料柳哲生已经杀到100米距离上4枪齐发,打得日机当场爆炸。随后他又配合3架友机击落1架96舰战。此役,中国空军共击落4架96舰战。

苏联空军根据西班牙内战中的经验,认为单、双翼机协同作战,以高速重装甲重火力的单翼机,配合轻巧灵活的双翼机,可取得空中优势。因此苏联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新式单翼驱逐机和最后淘汰双翼驱逐机的国家。日军海航的96舰战和陆航的97单战,在综合性能上要优于伊—16战机,特别是在1938年才首度出现的97单战,在近距离格斗上不输于伊—15战机,在爬升率和极限速度还要超过伊—16战机。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中国则根据苏联顾问的建议,也采用了这一高低搭配的战法:即在与这两款日机的对抗中,首先使用伊—16—10战机的高速度和大编队,冲散日机的队形,然后拉高爬升,伺机再作第二次攻击,而伊—152战机则利用其转弯灵活的特点,切入日机群,进入格斗,这样的配合使用极大地克制了日机的性能优势。

为提升伊—16战机的作战能力,延长其服役期,苏联方面开发了一型重火力的伊—16—17战机.该型战机在左右机翼上各安装了一门20毫米机炮,机身上另安装有两挺7.62毫米机枪,这样强的火力,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实属罕见。中国空军于1939年后曾引进过这款战机。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此后,苏联又推出了伊—16—18战机,该机安装有1000马力的M-62型发动机,由于发动机过于庞大,便将原来可容纳420公升的机身主油箱改为了250公升的小油箱,为了维持航程,在机翼下装有可抛式80公升外油箱两具,而在武器方面则恢复到伊—16—10战机的4挺7.62毫米机枪。该机在4800公尺高度的时速为463公里,海平面的最大时速高达528公里。

由于抗战空军研究史料极其混乱,这两款战机在中国的装备数量也是众说纷纭,甚至在型号和装备性能上也极不一致,比如到底是伊—16—17战机还是伊—16—18战机装备20毫米机炮就有不少争论。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根据苏联援华军事代表团总代表崔可夫的记录,苏联方面提供给中国空军“最新伊—16驱逐机75架”,此款机型据推测应为伊—16—17战机。而根据当时的空军飞行员回忆,伊—16—18战机装备数量应该极少,最多只有不到10架。

1940年9月13日,我空军25架伊—152战机和9架伊—16—10战机与日军13架零战在重庆璧山上空展开激战,此役我军空中损失战机13架,迫降损失战机11架,共计损失24架战机,牺牲10人,受伤8人,完全无法抗衡零式战机。此战之后,伊—16系列战机开始逐步退出一线战场。

伊—16战机的高速度和重火力,代表了当时新一代驱逐机的发展方向,高志航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也因此更加偏爱这款战机,因为高志航的缘故,第4大队中装备的伊—16系列战机要比其他大队的数量偏多一些。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高志航曾对刘荫桓说:“这款苏制战机比霍克Ⅲ的速度快三分之一,与日军作战,日必败,我必胜,不久就要回老家了,让他们放心,为国家好好干吧!”

空军的飞行员们也曾对这款战机报以极大的希望,时任第三大队见习飞行官的高庆辰在《空战非英雄》一书中曾这样写道:“11月22日正午(注:此为1937年),我们第一次见到伊—16,来了好几架,到大校场落地。但是我心里也有一点失望。因为我们常常聊到将要来的伊—16如何如何快。好快?有人说像箭一样。'哼!当然要比箭快得多。''你才看见它在东边,就已经到了西边了。''哼!才比那快些呢。才一看见就已经到了西边了。'因为这些幻想或奢望,现在看到它从东飞到西,仍然要飞很久,当然就要失望了。”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作为第一代单翼驱逐机代表的伊—16战机,由于其原型是参照运动竞速机进行设计的,导致此后它无论怎样改进,其综合作战性能都不可能有着决定性地改变。同时,作为第一代单翼驱逐机,它的缺点也是极多的。由于伊—16战机的机翼和机身都很短粗,导致浮力较差,使得飞机的的起飞和降落必须保持较大的速度,而且几乎与平飞时的速度相同。

同时它的起落架设计与结构很不理想,弹簧不能吸收重三点降落时的部分重量,降落时容易跳起来,即便飞行员能作轻三点降落着陆,但仍然跳动不稳,常被人们形容为骑在野马的背上。

而且如果跳得太高,机头就会仰起,这个时候飞行员要是不能迅速适当的进行处置,机头就会向一边偏下,像失速一般的摔下去。有经验的飞行员都知道伊—16战机落地的最后一段比较困难,必须格外细心,他们会让战机低低地、慢慢地接近地面,但是想要做到这一点却是极其困难的,即便是苏联飞行员也不例外。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1938年1月下旬,苏联飞行员驾驶伊—16战机从新疆飞兰州,降落时就摔坏了7架,而中国空军训练时又摔坏了几架,结果仅仅几周时间就有20多架飞机躺在了修理厂。中国空军此前的主力驱逐机是美制霍克双翼战机,霍克机降落速度慢,操作起来极其舒服,用当时飞行员的话来说就是:“最后的落地就像坐沙发一般的舒适稳当。”

因此换成苏制伊—16战机后,中国空军还进口了一批伊—16双座教练机进行带飞,并且带飞的时间还相当久,据说在此后成立的伊宁空军教导队的苏联顾问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要带飞伊—16战机起落100次才准送考单飞,其严格程度可想而知。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抗战空军名宿徐华江将军曾回忆说:“我曾飞过中、美、英、俄、日各国制造的飞机,有二十多种,包括喷气机在内,以伊—16战机的操纵最为困难。它起飞落地时,蹦蹦跳跳,机头拉高了会失速摔下来,机头推多了就起不来了,最难驾驭。俄国大鼻子们也以飞伊—16为荣,不是好飞行员不能飞伊—16战机。”

1937年10月下旬,高志航前往兰州接收伊—16—6战机。苏联方面要求中国空军要先经过理论学习、地面座舱教学、带飞、单飞等程序后才能顺利接机,但高志航急于接机后回南京参战。

情急之下,他在未经苏联飞行员讲解飞机性能,未得到飞行手册的情况下,驾驶伊—16战机进行了单飞,并且还在空中做出了多种特技动作,彻底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苏军官兵,被奉为中国空军的战神,使得空军接收伊—16战机的速度大大地加快了,这也从一个侧面看出伊—16战机的操作有多么的困难。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伊—16战机相比空军此前普遍使用的欧美飞机,很多设置都不太一样。它的驾驶杆顶部不是一个柄,而是一个拳头大小的小铁环,环的中央有一个小柄,这个就是机枪或者机炮的按钮,而且它的操作还不是以往的向后扣,而是向前压。伊—16战机没有操作安定面的装置,操作起来是很费劲的。

很多飞过伊—16战机的飞行员普遍反应在三千公尺以下飞行,机头很容易往上翘,必须推住驾驶杆才能维持正常的爬高速度。而在三千公尺以上飞行,机头又往下沉,必须拉住驾驶杆才能保持适当的速度。这样拖久了或者拉久了,胳膊往往酸得不能支持,只好用胳膊肘子顶着肚皮来飞,十分的辛苦。

作为第一代单翼驱逐机中的佼佼者,伊—16战机的起落架是可以收放的,这能大大降低风阻,提高速度。但是收放起落架是需要用手的摇的。做这个动作是非常辛苦的,飞机离地后,首先换用左手操作驾驶杆,用右手去摇把,到最后还要用右脚顶着才能摇到尽头,按下卡子锁住。放下时,松开卡子,如果不紧握着把柄,就会因轮子下沉,回转速度加快,这样常常会出现把柄打伤手脚的情况,严重时甚至能把手打断。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伊—16战机上的7.62毫米机枪每分钟可发射2200发子弹,但是因为枪管的钢不够坚韧,耐热性也差,如果连续射击的时间长了,枪管就容易变弯曲。伊—16战机射出的子弹,要经过螺旋桨旋转的间隙,如果同步调整不佳,螺旋桨就会被击中。而在抗战中就曾出现过此类事故。

伊—16战机还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发动机性能不够稳定,并且在缺乏足够电力启动时异常困难。这时候就必须用一根粗大的橡皮绳,一头挂在螺旋桨上,机械人员用手持按着反桨,另一头用人力后拉,飞行员在座舱内打开电门,向地勤人员打声招呼,手持螺旋桨者口数“一、二、三!”松手,橡皮绳收缩,使螺旋桨加速转动开车。但是实际实施起来时往往多次都不能开车,尤其在冬季天冷时更为困难。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联想起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在周家口机场被炸身亡,除了防空警报来的太迟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高志航的伊—16—6战机的发动机始终未能启动。高志航当时命令全体飞行员登机迎战,他本人最先进入战机的驾驶舱,帮他发动战机的是第四大队地勤主任于觉生和军械长冯干卿,这两人已经是大队中技术最好、经验最丰富的地勤人员,但高的战机连续发动3次都未能成功。而在场的总共10架伊—16—6战机中,只有3架未关发动机的战机得以顺利升空,高志航最终在第4次启动战机时,不幸殉国。

伊—16战机是一款优点和缺点都同样突出的战机,可以说是让人即爱又恨。在华期间,它参与过首都保卫战,武汉空战、南昌空战、兰州空战、重庆空战、成都空战等各大战役,在美援战机到来之前,它和伊—15战机共同撑起了中国天空的保护伞。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在当下抗战空军的热潮中,伊—16战机亦然成为了一款网红机。很多历史爱好者尤其喜欢研究和讨论伊—16战机,特别是伊—16—18战机强悍的性能。他们认为该机的爬升率和俯冲速度甚至要强过首次在华登场的初代零战,还设计了各种战术来解释如何使用伊—16—18战机去吊打零战,并且举出苏军使用伊—16—18战机“吊打”Me109的战例,以此来衬托出国军空军在抗战中的各种“无能”表现。

但是,还是那句老话,看待历史问题,必须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当时的那个历史环境中去看,这样我们才可能窥视到那一丝历史的真相。且不说当时伊—16—18战机在中国的数量极其稀少,根本就不会出现伊—16—18大战零式的情形。抛开地勤、指挥、预警、战术、维护保养、后勤训练等各种因素,仅就飞机性能来说,中国空军使用的伊—16系列各型战机均不是零战的对手。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柳哲生

徐华江曾在回忆录中写道:“俄国卖给我们的飞机,没有一架是新的。都是他们自己淘汰的飞机,经过整修后,以新机的价钱卖我们。各国因为受到日本的压力,多不敢卖飞机给我们。所以哪怕俄国以旧货当新品,我们也只有收下,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例如伊—16式驱逐机,按他们新机的规格,最大速度是每小时440公里。

但我们在理想的高度下,开满油门也到不了350公里。规定航程800公里,但我们即便尽量设法省油,也只能飞两小时,飞不到600公里。后来接的”伊—16Ⅲ型油量更短,有的只能飞45分钟就没有油了。各机彼此的情形,也都不大一样,派飞时全靠运气,来决定分到飞机的好坏。”很多爱好者将纸面上的飞机性能,甚至是网络游戏里的飞机数据来作为实战中的评判标准,实在是一种不严谨的做法。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张光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很多历史的真相终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但那些抗战老兵们却很多都再也无法看到那一天了。

2016年4月,张光明将军因病逝世,享年103岁。

张光明是最后一位健在的曾参加过8.14中国空军首战日军的飞行员。

上个月31日,唯一还健在的曾参加过“人道远征日本”的空军机组成员陈光斗将军也在美国去世了。

还健在的那些抗战空军的老兵们已经越来越少了。

所以请善待这些抗战的老兵们,至少也要做到不在网上肆意谩骂他们。

这既是对抗战老兵最起码的尊重,也是对中华民族抗日战史的尊重。

抗战中的飞行员,他们的平均年龄仅仅23岁。

为了国家民族,这些中华民族的精英献出了自己最宝贵最年轻的生命。

在抗战中,他们根本没有党派之争;他们保卫的是祖国;他们是我们国家民族最伟大的英雄!!!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陈光斗

陈光斗将军曾在纪录片《冲天》中这样说道:“报国为民啊!生命牺牲置之度外。假如是为了这个任务牺牲掉,也是无上的光荣,个人得失微不足道。”


保卫中国领空的小苍蝇还是小苍鹰?扬威抗战的伊16战机


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回。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