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牛市什麼時候來?這一文講的明明白白的!

在證券時報舉辦的“第12屆中國上市公司價值論壇”上,中國著名的學者型官員,官員型學者黃奇帆,給我們的A股號了號脈,並開出一張6味藥組成的藥方。

原意大概總結是這樣的:

第一,儘快建立有效的退市制度,打破A股市場的“剛性兌付”。

第二,鼓勵上市公司回購並註銷本公司股票。

第三,遏制大股東高位套現、減持股份的行為。

第四,大力發展各類專業投資私募基金。

第五,鼓勵“獨角獸”企業在股市健康發展。

第六,以企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作為資本市場的源頭活水。

我個人覺得這總結的很有道理,給大家講解一下:

首先現階段一個市場中的資金是一定的,如果沒有節制的發行新股但是退市制度不合理,只上不退,就會打破市場健康發展的進程,對比於美國的股市市場,之所以人家牛市,一個根本的原因是有合理的上市制度。1999年,紐約交易所上市公司數量為3025家,隨後實行退市制度,使得紐約紐約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逐漸減少,在2006、2007年穩定在2000家上市公司,一直穩定維持到現在。而下圖是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數量:

中國的牛市什麼時候來?這一文講的明明白白的!

18年間的上市公司家數統計

從2001年的1163家到2018年的3565家,一路直線上升,而這樣的結果只能是使得A股的“殭屍股”越來越多,存量資金博弈減少,在滬深兩市的交易量就可見一斑。優勝劣汰、有進有出、有呼有吸是股市健康發展的生命之基,什麼時候把退市制度搞好了,中國股市的長牛趨勢也基本就快來了。

今年以來,僅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回購並註銷股票數額接近6000億美元。當下,A股市場大量上市公司股價跌破淨資產,大量股權質押貸款頻頻暴雷,股市下跌更加劇股權質押貸款風險,如此惡性循環,不僅暴露了主權資本價格控制權旁落的風險,而且推高了我國以資產價值計算的企業槓桿率。老王認為,股價破淨是最適宜上市公司回購並註銷股票的時候。資本市場需要從監管角度破除一些制度障礙,鼓勵上市公司以自有資金回購並註銷股票,而不是單純的數字遊戲,回購不超過XX億XX萬股,1股也不超過,現在中小投資者都被忽悠怕了。

現在,以圈錢為目的的上市公司太多太多,做好實體企業不如講一個好故事的事情發生的太多太多,上市公司寧願大成本講一個好的股市,來做高股價然後減持的事情比比皆是,樂視網連發8次退市風險提示,結果半個月內股價也能翻倍;中弘股份為了避免退市坑蒙騙的招數都使出來了,還能斬獲兩個漲停板;竟然因為它的事情證監會都為此修訂了退市制度的“ST長生”都會有資金去炒作,其實老王認為,這種現象完全可以靠制度去規避,設定好前十大股東減持必需提前3個月預公告,

把股東減持的預告期限拉長,這樣可以遏制股東頻頻減持的現象。

如果現階段,A股市場又海外股市的區別在於散戶太多,據騰訊財經統計:A股成交額90%都是中小投資者所貢獻,而機構投資者僅佔10%,反觀美國股市,美國三大證券交易所個體散戶日均成交量僅佔總體成交量的11%,可以這樣說,美國股市都是中小投資者把資金交給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去交易,避免了行情的大起大落,所以更加穩定。現階段我們股市還是很大的潛力的。

說一下關於獨角獸基金,獨角獸企業已在境外上市多年,已處成熟階段,未來只能靠規模擴張實現增長,這樣的企業以CDR方式高價迴歸A股,基本就是“圈錢”,只會給投資者帶來高風險,只會讓獨角獸變為“毒角獸”。事實上,我國新三板企業中有一些極具潛質可能發展成為“獨角獸”的公司,只要資本借力得好,就一定能把它們挖掘出來的。

中國企業年金相當於是“中國版401K”補充養老計劃(不懂的可以百度一下401K),但運行十餘年,2016年底總規模剛達到1.1萬億元,尚不足GDP的2%,而且90%企業年金來自大型企業,老王認為中小微企業年金方面存在巨大提升空間,可以充分利用稅收優惠的政策槓桿,撬動數倍、數十倍規模的長期穩定企業年金性質的股權資本,強化資本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實力,這樣一來,既增加的股市中的增量資金,還能將股市盤活,最後還能讓更多人分享到股市的紅利,實現了養老金的作用。這樣就建立了“源頭活水”。

現在,期待中國股市的牛市到來,還有些不現實,A股牛市任重而道遠。

中國的牛市什麼時候來?這一文講的明明白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