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盟军的火炮精度超过日本四倍,是如何做到的?

林梓源


至于双方差距是不是四倍,我真不清楚。仅回答一下这个问题:笼统的讲,人对技术的尊重,科学合理的规划,坚定人是战斗胜利的第一要素,但不迷信人,而做到人与技术的妥协和统一,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说正题:在那个不能精确制导的时代,打飞机还是数量制胜法!无非两种:第一靠射速提高出弹量,就是小口径、多管泼弹药;第二靠大口径高炮的威力,投射大弹丸,通过弹丸破片的数量来达到目的——而这两种方式的终极目标还是——数量定天!

在那个没有加特林的时代,无疑最后以美军的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战胜了日本、英国等国家的小口径多管高炮!

但是这里(有评论已讲)需要讲的是针对防空的无线电近炸引信,或许是问题所说精度的一个大原因。美军将当时少见的127毫米炮与无线电近炸引信合体,堪称在二战中第一次比较有效的解决了防空效率问题。

还有雷达和火控系统的应用——我们知道,如果当下的导弹离开雷达,还不如高炮,可见雷达的威力!

其实,还有我们看不见的内在因素。比如美军防空用火炮,统一的口径(127毫米,这炮一直用到60年代),简化和统一的后勤补给问题——放开打,别担心你搬的弹药不是给你的跑位用的——而日舰、英舰等就面临这个问题——还是效率问题。

内在的原因还包括炮管的锻造技术。我们还以Mark12型127毫米炮为例,该炮38倍径舰炮就有3个分型。Mod0和Mod1单管铸造液压自紧技术,并且炮管和炮座很容易更换;而Mod2使用的是高强度无涨钢炮管——这是技术上造成的差距。

再有就是科学合理的人机布局和安排。比如,127毫米炮装弹采用人工装弹,机械压弹,让该炮不仅射速高,而且具备全方位装弹的能力。看过《男人们的大和》对一个镜头一定不陌生,舰上的官兵操作的一组防空高炮,却仅能打出一个既定角度的扇面,这无疑在效率上和127炮没法比,在威力上没法比...

据美国1941年在“北卡罗莱纳”号(BB-55)的火炮演习的表现来看,该舰的防空炮在3700米至4000米的高度,连续击落了靶机,从中已经看到了威力!





玻羊车界


不是火炮精度...四倍的那个是美军二战时用的近炸引信...

来自于对比如布鲁克林级轻巡上的mk12 127mm副炮的数据调查..

在1943年之前,没使用近炸引信的时候mk12平均2000发打下一架本子飞机,43年装备之后,平均500发打下一架..

所以我也不知道你哪儿听到火炮精度超日本四倍的


疯狗的轻武


关键还是雷达系统的技术进步!肉眼测距精度无论如何和雷达测距没法比,有雷达测距加持的美军经常在前三轮就能实现跨射,这时候本子估计还在忙着用测距盘算仰角呢……防空炮更加依赖雷达远距离发现,然后精准测距,加上无线近炸引信,差距不是一般大啊!


ly50672


美国火炮最大改变是炮弹和侦测,校正手段,并不是火炮自身牛逼了多少倍,打出去炮弹准才有用,美军这方面世界第一,又准又快又及时!都得得益于电子技术的普及,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的结果


微电脑也疯狂


火炮精度高的一方应该是数学比较好的一方。


山顶洞43


舰炮不可能,火炮是因为日本陆军的本身问题


老衲法号缺钱1


一言蔽之,技术创新。


zyl43851295


甲午时北洋舰队的命中率也是日本的好几倍,日本人除了步枪准其他的都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