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讓程開甲“出了口氣”的炮戰,為中國帶來了“核司令”

大師遠去。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報道,“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017年“八一勳章”獲得者,中科院院士程開甲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这场让程开甲“出了口气”的炮战,为中国带来了“核司令”

回顧程開甲院士一生,這位一生為國鑄盾的學者,當年揮別英倫毅然回國的選擇是這段百年風雲的重要轉折。促使他作出這個決定的,源於一聲“炮響”。

今年4月,《解放軍報》曾刊文《一生為國鑄核盾——記“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八一勳章”獲得者程開甲院士》介紹程開甲事蹟。

文章提到,1946年,程開甲來到英國求學,嚐盡了被人瞧不起的滋味。有一次去海灘游泳,幾個中國留學生剛下水,英國人就立即上岸,還指著他們說:“有一群人把這裡的水弄髒了。”“看不到中華民族的出頭之日,海外的華人心中都很悶、很苦。”他說。

1949年發生的一件事,讓程開甲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即使已經過去60多年,程開甲仍然能夠清晰記起當年的每一個細節。

“那是4月的一天晚上,我正在蘇格蘭出差,看電影新聞片時,看到關於‘紫石英’號事件的報道。看到中國人毅然向入侵的英國軍艦開炮,並將其擊傷,我第一次有‘出了口氣’的感覺。看完電影走在大街上,腰桿也挺得直直的。中國過去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國家,但現在開始變了。就是從那一天起,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

“紫石英”號事件,讓程開甲開始瞭解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他給家人、同學寫信,詢問國內情況。先他回國的同學胡濟民告訴他:“國家有希望了。”那一刻,程開甲決定回國。

1950年,程開甲婉拒導師玻恩的挽留,放棄英國皇家化工研究所研究員的優厚待遇和研究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中國,開啟了報效祖國的人生之旅。

回國的行囊中,除了給夫人買的一件皮大衣外,全是固體物理、金屬物理方面的書籍和資料。

1952年,程開甲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56年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程開甲用自己的一生兌現了在入黨申請書上寫下的誓言:“一輩子跟著黨,個人一切交給黨。”

這裡提到讓程開甲下定決定回國的“紫石英”號事件,發生於1949年4月的長江之上。

據人民網2015年7月發佈的文章《揭秘中英長江炮戰 百萬雄師跨江前的一場惡戰》介紹,1949年4月,渡江戰役前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野戰軍百萬雄師雲集長江北岸,在西起湖口,東至江陰的一千多華里的戰線上嚴陣以待,積極準備渡江作戰。對岸,戰備精良的國民黨部隊沿江設防,構築立體防線。雙方隔江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當時,國共和談正在進行著,國民黨希望劃江而治,這在當時的實力對比下根本是不切實際的,蔣介石自己也知道,早已經準備著逃往臺灣。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和談最後期限是4月20日,不簽字,就打。

1949年4月20日清晨,長江之上霧氣瀰漫,漫漫江水緩緩東去,顯得特別平靜。誰也沒有想到,幾十分鐘之後,一場震驚世界的長江事件即將發生,由此引發了一場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外交較量。

4月20日,距離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只剩下一天的時間。長江北岸,解放軍渡江作戰部隊已經做好戰鬥準備,一門門大炮直指長江南岸,等待著總攻時刻的到來。前沿陣地的解放軍觀察哨所高度戒備,透過望遠鏡,密切監視著對岸的一舉一動。

上午8點30分,江面上的霧氣還沒有完全散去,解放軍八兵團炮兵三團位於鎮江以東45公里的三江營陣地觀察所突然發現了一些異常情況。焦山下游約500米處,從薄霧中漸漸露出一個黑乎乎的龐然大物,一艘軍艦在晨霧籠罩中,若隱若現,自上海方向由東向西駛來,若無其事地闖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區。

這兩軍對峙陣前,怎麼會突然冒出一艘不明軍艦?這到底是哪國的軍艦呢?觀察所立即把這個情況向團指揮所報告。只見這艘軍艦開足馬力溯江而上,離解放軍的陣地越來越近。透過晨霧,觀察所炮兵已經清晰看到,軍艦懸掛著英國米字旗,編號是F116。它就是英國皇家海軍紫石英號快速護衛艦。

1842年,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之後的100年間,外國兵艦在中國內河可以說是橫行無忌。直到1943年中英簽訂《中英新約》,英國軍艦在中國內河的航行權才被廢除。既然已經廢除了英國軍艦在中國內河的航行權,為什麼紫石英號還會在這個時候進入長江出現在國共兩軍陣前呢?

上述人民網文章透露,英國皇家海軍遠東艦隊獲取長江上海至南京段航行權有其不可告人的軍事目的。

1948年末,解放戰爭大局已定,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岌岌可危。英國政府見國民黨大勢已去,要求當時的英國駐華大使拉福斯玳文遜,向國民黨政府提出如下請求:由於中國國內政局動盪,請求實施英國在長江上海至南京段江面上的航行權,並在首都南京停泊一艘皇家海軍護衛艦或驅逐艦。

表面上,英國政府是為了在出現緊急情況時救助大使館及英聯邦國家僑民,但實際上,它有兩個目的:首先,當時與南京地區的電報聯繫不僅慢,而且經常出錯,因此,在一個港口停泊一艘配有先進通訊設備的軍艦,有利於南京的英國大使館與外界的聯絡。其次在南京停泊的軍艦,可以憑藉非常先進的無線電竊聽技術,監聽國民黨政府和人民解放軍的電報波長,獲取急需的情報。

1948年11月,國民黨南京政府同意了英國政府的請求,軍艦每月輪換一次。

斯玳文遜知道長江水域國共軍隊即將發生大規模戰役, 1949年4月7日,他致電英國遠東艦隊副總司令梅登,請他不要在這個危險時刻派艦來南京輪換伴侶號。但梅登不以為然,解放軍的炮兵在他眼裡只是小米加步槍,是不會主動對英艦開炮的,即使開炮也不會對英艦構成威脅。4月16日,梅登決定仍派紫石英號前往南京,19日早上8時,紫石英號從上海前往南京。就這樣,4月20日,經過一天的航行,紫石英號出現在國共兩軍陣前。

面對這突然出現的紫石英號,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官兵究竟應該如何對待呢?在渡江戰役前,中共中央有命令:如果和帝國主義軍事力量發生衝突,我們不要打第一炮、第一槍,不要挑起衝突。如果他們敢於先打第一炮、第一槍,就要堅決予以回擊。

紫石英號所處的三江營水面沿岸是長江附近水域的要點,地處長江、大運河和淮河的交匯處。這裡地勢高於周圍,江面較窄,是很好的進攻出發地,而對岸揚中島平緩、開闊的沙洲無疑又是一片很理想的登陸場。顯而易見,這是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的關鍵位置。紫石英號的航線直接威脅到了解放軍的渡江路線。

解放軍前線指戰員決定,向紫石英號鳴炮警告,迫使其撤離。早8時30分,解放軍北岸炮1團向紫石英號左前方發炮警告。但紫石英號不予理睬,繼續前進,在後主炮塔側面展開大幅英國國旗以表明身份,同時又命令各炮塔轉向我方炮兵陣地。

警告後,整整過了一個小時,9點3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和紫石英號之間終於發生了交火。

當時,究竟是怎麼開起火來的呢?1957年,英國導演Michael Anderson拍了部電影《揚子江事件》,從英國人的角度講述了紫石英號事件:面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警告,紫石英號非但置之不理,反而數炮齊鳴,向解放軍陣地開火。解放軍沿江部隊予以反擊,第一發炮彈從紫石英號上方飛過,落入江中。第二發炮彈直接把舵手室穿了一個直徑3英寸的洞,舵手當場炸死,舵手倒下時,將舵卡死,紫石英號失去了控制,全速向前。9點35分,擱淺在玫瑰島以西大約150碼的泥灘上,動彈不得。從被炮火擊中到陷於癱瘓狀態,前後只用了5分鐘時間。

上午10點,解放軍看到紫石英號上升起了白旗,立即停止了射擊。不過,後來英國人說那不是白旗,那是印有英國國徽的旗幟,只是國徽比較小,他們沒看見而已。究竟事實如何,我們不得而知。如果英國人刻意隱瞞,那恐怕是與大英帝國的“面子”有關吧。

事件發生後,英國政府首先發表了一個十分簡短的聲明,稱英國軍艦在中國揚子江上遭到“敵對”部隊炮火的攻擊,英艦紫石英號被炮火擊傷。聲明含糊其辭,不但沒提人民解放軍,甚至連炮火來自長江的哪一邊也沒說清楚。

1949年4月21日,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過長江,4月23日,解放南京。此時,英國軍艦紫石英號,仍然擱淺在長江之上,處於兩岸炮火的監視之下,不敢有絲毫動彈。

7月30日夜,颱風來襲,解放軍沿江許多炮兵陣地紛紛調整部署,疏忽了對紫石英號的防範。紫石英號乘月黑風高之夜潛逃,沿途只遭到解放軍零星炮火的襲擊,7月31日凌晨5時許終於逃到了海面,結束了它長達101天的被困生涯。

與該事件同時結束的,是外國兵艦在中國內河橫行的歷史,是帝國主義在遠東的炮艦政策,是上百年來“弱國無外交”的局面。而英國也成為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

“紫石英”號事件觸動了程開甲這位後來的“中國核司令”。

程開甲90多歲高齡時,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仍然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的手狠狠地錘向桌子說:我當時看到的時候真是高興啊!老人哽咽到不能自已,激動地說:我就知道,我們有這一天能夠這樣子的!

說完這句話,他掩面而泣,良久不能言語……

这场让程开甲“出了口气”的炮战,为中国带来了“核司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