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也有坑,知乎、喜馬拉雅、蜻蜓FM的會員服務有何不同?

知识付费也有坑,知乎、喜马拉雅、蜻蜓FM的会员服务有何不同?

6月6日,知乎正式對外宣佈原來的知識市場升級為知乎大學。升級後的“知乎大學”由“課”+“書”+“訓練營”三套內容體系組成,為用戶提供涵蓋通識知識、專業知識和興趣愛好等維度的綜合知識服務。

同時,知乎還推出了定價348元的超級會員服務,用戶購買後可在一年內享受包括但不限於知乎Live、私家課、讀書會音頻、付費電子書在內的各種付費服務。

對於尚在萌芽階段的知識付費市場,知乎宣佈的這兩件事足夠重磅了。知乎大學代表了知識付費市場條理化、系統化的時代來臨,超級會員服務則預示著知識定價體系已趨於完善。

但要注意,在此之前得到、在行、喜馬拉雅都已推出過類似的策略,尤其是會員服務,知乎能在其中分得多大一杯羹?

知識付費的差異

從爆款的單次付費到平臺化的整體會員售賣,知識付費經歷了一個由點及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裡,知識這種非標商品也逐漸成為像電商、視頻一樣的可消費內容,並形成了一套可持續化的銷售體系。

在這樣的銷售體系下,各家都在嘗試打造各自的會員服務,比如知乎此前上線了199元/年的讀書會會員服務,得到上的聽書VIP和喜馬拉雅的巔峰會員均是365元/年,蜻蜓FM的超級會員套餐相對低一些為198元/年。

會員服務的推出,順應了用戶願意為優質內容付費的強烈意願。過去一年,無論是網易戲精課還是新世相的“知識裂變”營銷,都證明了這一點。

但會員服務也不盡一樣。今天知識市場的會員服務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規則,各家完全按照自我策略推行符合自身定位的會員服務,就導致會員服務的內容出現了分差。

研究了知乎、得到、喜馬拉雅和蜻蜓FM的會員服務之後發現了以下這些問題:

1)權益不統一

得到的聽書VIP僅限於聽書頻道,其他如電子書、專欄的使用和訂閱仍需付費;喜馬拉雅和蜻蜓FM的會員服務雖然包含了所有的聽書資源,但在購買非有聲書類內容時需要付費,會員享有折上優惠。

知识付费也有坑,知乎、喜马拉雅、蜻蜓FM的会员服务有何不同?

知乎超級會員則在其會員權益裡標明提供3000+精選Live和優選私家課以及600+領讀音頻和700+電子書,也提供電子書會員折扣。

2)內容有差異

知乎、得到、喜馬拉雅和蜻蜓FM的會員服務整體來看,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差異在於,後三個產品多以提供音頻內容為主,譬如喜馬拉雅和蜻蜓FM都在會員權益裡主打有聲讀物,包括出版物和小說,而得到提供的聽書更多是解讀版本,類似於《XX分鐘讀完紅樓夢》的精華閱讀。

知乎的超級會員在原本讀書會員的基礎上加入了3000+精選Live和優選私家課,相對於其他三家來說,相當於整合了視頻、音頻、電子書等多種內容形式。

3)質量有高低

知識付費從某種角度講是在海量的互聯網內容裡提煉精華,提供給用戶用於快速學習、碎片學習。知識付費的剛需是人們精神需求渴望得到滿足,所以能讓用戶付費的內容就必須是有價值的。

從這點來看,喜馬拉雅、蜻蜓FM提供的有聲讀物中網絡文學、出版物的音頻版,實際上是對書籍和網文的轉換,提供了另一種消化方式。這種方式的收費在於用戶體驗和資源規模的獲勝,但可能並不是剛需。

得到App的聽書、知乎大學的Live和私家課這類形式,更接近我剛才講的內容付費剛需。並且,這種剛需帶有濃重的運營平臺色彩,也就是平臺參與內容製作。

比如社會學家李銀河,在多個平臺都有開課和專欄,但據知乎表示,知乎上李銀河的課程都是在知乎團隊的參與下完成的。它在內容上的特點就結合了知乎社區裡的話題討論和用戶熱議、關心的內容。所以李銀河在講授方法和講授的內容上,知乎跟其他平臺有一個比較大的區分。

知識服務迎來系統化時代

行業對知識付費市場的看好,一方面取決於現階段知識會員服務的出現,用戶渴望為優質內容買單,形成了知識付費的第一源動力;另一方面知識付費已從焦慮販賣向解決剛需過渡。其實,會員服務的出現已經代表著焦慮販賣不再是知識付費的主流了,用戶開始向職場、財務之外的更多知識領域轉移,並希望借會員獲得穩定、高回報的服務。

在這樣的背景下,再來看知乎大學的出現就很有意思了。

知識會員同電商、音樂、視頻的會員服務一樣,在內容量級達到一定程度後將其打包做整體售賣,但之所以出現這種形式,我們先不去探究會員服務的差別,只看會員服務的根本,其實是知識本身從商品向服務過渡的一個體現。

從本質上講,會員行為就是平臺向用戶兜售的一種服務,但這種服務必須要建立在有價值的內容和體驗之上。知乎將知識市場升級為知乎大學,目的就在於打造一個更適合產出高價值內容和更好體驗的平臺。換句話說,就是聚焦連接創作者和消費者的同時,完成更加系統化的服務搭建。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截至目前知乎已提供15000個知識服務產品,生產者達到5000名,付費用戶人次達到600萬,每天有超過100萬人次使用知乎大學。據我所知這樣的成績已經是國內最好的了,遠勝其他知識付費市場的玩家。

當量級達到一定規模後,系統化、條理化的梳理內容產品和服務是非常有必要的。雖然推出會員服務的時間稍晚,但知乎大學依然走在了行業前面。

知乎大學的優勢

之所以知乎大學走在了行業前面,源於知乎在知識付費和知識服務這兩個過程裡,都站在比較靠前的位置。在知識付費階段,知乎沒有參與“賣課營銷”,一度被外界誤解,但今天來看常規意義上的“賣課”只是短暫的直接的拋售知識,其性質與廣大中小學生被動接受的補課班類似,不管你平時的學習成績如何、是否偏科,補課班只是賣課時。

知识付费也有坑,知乎、喜马拉雅、蜻蜓FM的会员服务有何不同?

知乎創始人周源此前在決定做知識市場時,就強調過知乎不追知識付費的風口。知乎D輪融資領投方今日資本創始合夥人、總裁徐新也說,知乎不追風口,而是把握擅長的細分市場精耕細作,抓住用戶需求把產品做好,以此為基礎成長變大。

所以在知識服務階段才會有知乎大學的出現,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是知乎大學區別於其他知識付費產品的關鍵。

總結下來,我認為知乎大學的優勢有三:

1)知乎社區,知乎大學是在知乎社區這片土壤上生長起來的這樣一個產品,緊緊圍繞社區裡用戶的提問、回答以及優秀回答者去做內容產出;

2)多媒體發展形態,也就是我上面講的知乎會員服務差異,不僅包含音頻、電子書,還有視頻、線下活動等等;

3)綜合知識平臺,這一點也好理解,知乎自己定位是一個平臺性的知識服務平臺,所以提供的內容更具綜合性。這個綜合性第一個體現在各個層次,第二個體現各個領域的關注上。

寫在最後

知乎大學的推出,不僅是知乎平臺的一個進階,也是整個知識服務市場的一個起點。賽道上的各家都在加速衝刺,包括知乎在內其實大家都不清楚知識經濟最終會發展到何種階段、何種形態。知乎作為市場上僅有的重量級選手,在探索的過程中能做出這樣的動作,其背後的壓力也可想而知。

但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知識經濟的規模不會止步於此,現在研究誰是最後的勝利者不如大家一起合力將知識經濟的盤子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