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FM推出主播選秀,“天聲計劃”要打造音頻網紅

互聯網讓繁忙的都市白領在讀書這件事上有了更多的選擇,有聲書就是其中一種,也是網絡音頻平臺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

8月21日,網絡音頻平臺蜻蜓FM在上海舉行“天聲計劃”活動首期簽約儀式,這是為素人群體專門打造的主播選秀比賽,選手就百餘本經典出版物及網絡文學作品進行有聲演繹,經由用戶投票和導師評審最終與蜻蜓FM簽約,成為新聲主播。據瞭解,活動開啟一個月內,有3000餘名用戶上傳試音作品近萬份。

網絡音頻行業曾經歷過有聲書版權的激烈競爭,如今已漸漸迴歸正軌,各個平臺呈現出自己的運營方式。蜻蜓FM在2014年併購有聲小說版權方央廣之聲後,以此為基礎規模化培育有聲書主播,至今已擁有一支300人的音頻內容製作團隊。

如今,蜻蜓FM已上線的10000本有聲書中,半數以上為平臺自制,經典作品如《盜墓筆記》的節目播放量已超過60億。

此外,在知識付費風口興起之後,網絡音頻行業普遍達成一種共識,頭部KOL能更好推動行業得到認可,但更廣大的內容生態仍需要腰部主播來支撐,因此PUGC順勢成為扶植素人的一種主要策略。

界面新聞對蜻蜓FM COO肖軼進行了採訪,瞭解了有聲書的發展近況、“天聲計劃”與PUGC的關係,及其對於平臺的真實意義。以下為採訪實錄,界面新聞略作編輯。

肖軼:版權這方面,音頻平臺有三類合作方法:第一類,平臺採買文字版權並尋找配音演員錄製,按時付費,音頻版權由平臺所屬;第二類,與已經制作成品的工作室合作,平臺進行採銷和分成;第三類,文字版權方(如縱橫)以較低價格提供版權,平臺承擔錄製費用,形成的音頻版權由雙方共享。

現在比較大的問題就是盜版問題,比如有人付費買一部有聲小說,然後拿手機翻錄。我們平臺不允許純粹的UGC內容進行商業化,因為不清楚主播是自己錄的還是盜錄,音頻行業必須用耳朵聽,現在還沒有技術能全自動、大批量對音頻進行監測。

蜻蜓FM堅持跟專業的CP(內容供應商)、SP(服務供應商)合作,用合同、商業法則拿到優質的內容,我相信有一天UGC會打開,但是監管和防盜變得很好,否則會出現作者和版權方的權益受侵害。

界面新聞:這個領域現在還沒有法律訴訟的案例?

肖軼:還是有大量的案例,企業維權基本可以成功,個人維權相對很艱難。這個事情和大概5、6年前中國視頻網站做UGC上傳是一樣的,電視翻錄上傳到網站,這個很難防,現在國家管控越來越嚴也強調版權合法,一旦出現違法成本非常高。

蜻蜓FM嚴控UGC,現在只做PUGC,包括一些自媒體、大V或者個人工作室,本質上用商業合同約束就好辦,因為可以追溯。蜻蜓FM目前不開放純粹的UGC,同一內容提供給用戶的必須是最好的。

第二件事情,我們會培養更多的人主動參與PUGC的創作,拿出更好的內容,我們平臺花錢買版權,買好之後把這些播送、創作的資源和版權對接起來,再用平臺力量創作更多的作品提供給消費者。本質上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對所有主播開放,但前提是技術手段要足夠健全。

界面新聞:“天聲計劃”裡面有很多學生,但他們的作品並不太出名,一開始選擇的時候會比較有激情,如何保持下去?

肖軼:對的聲音是有講究的。這裡說的“對”,不是對的意思,是契合的意思。文學作品中,打開這本書畫風不對,可能就理解不對,聲音也是一樣。今天讓聲音去創作文學作品,首先這個聲音一出來是帶有情緒,那麼會有情感、場景性,這個場景合不合書的畫風,和是不是大牌沒有關係。比如,讓一個很有磁性的男聲配熱血、中二的角色就不對,但反過來說,一本很有情感、有沉澱的書,讓年輕人來配也不對。所以書本身就有所蘊含,聲音也是一樣,這兩者如果按照人類講法就是三觀合。

界面新聞:未來對這樣不太有名氣的主播還有什麼培養計劃?

肖軼:我們培養主播培養不僅是做音頻節目,也有可能選送視頻節目主播。比如最近有一檔開學季的文學節目叫做《一生之書》,也是騰訊視頻的節目,蜻蜓FM是獨家音頻合作伙伴,會跟實力文化深度合作做衍生節目。

從主播中挑選出優秀的主持人來為《一生之書》做衍生節目的計劃,就是主播和藝人的上升通道。不僅僅只是音頻節目,優秀的廣播劇、影視作品都有可能從主播藝人團隊中選送人才進行輸送。有些人不願意做這樣的作品,想專注讀書和書籍配音也沒有問題,還有一些人願意做直播,喜歡和粉絲互動,就可以開直播間做直播專場,通過付費直播也可以健康地持續。

界面新聞:剛才提到的主播藝人團隊是什麼?

肖軼:從“天聲計劃”開始簽約、在蜻蜓FM專門註冊作品的這些人將作為可培養對象,有專門的團隊支撐和服務,會用平臺資源進行扶持。扶持方法可能多種途徑,對不同人設立不同的需求,也可能會有藝人或者主播以後成為大咖。

我們現在有一個專門的部門,還沒有到藝人部這樣的規模,但這其實是我們的期望。要把整個行業生態做大,一定需要一些意見領袖,走到前面的開拓者,如果不支持開拓者,實際上對行業是不健康的。平臺不是讓開拓者自己披荊斬棘,自己流血養活自己,而是要輸血支持他,他健壯了之後會將行業帶動起來。

界面新聞:目前天聲計劃簽約主播的體量在什麼樣的規模?

肖軼:第一期大約籤500人,具體要看整個評審團包括內部負責這個業務部門的評選標準,基本上沒有給他們制定硬性的標準,我希望給他們一個基線,比如說每個主播達到的基本素質,也可能有潛力值,會有多個維度評估,並不是單純的說有優秀作品就可以,因為主播創造能力也有周期性。

界面新聞:之前平臺簽約了10萬個主播,和現在的500位主播概念和性質有區別嗎?

肖軼:還是有區別,原來的主播是泛生態的,就類似滴滴普通司機,而這次簽約的更類似專車司機,約束更大、支持更多。簽約主播要有固定工作的要求,每年要有多少播出的任務,完成什麼樣品質作品,不能完成可能會降級,做的好會得到更多的支持,責任權利是平等的,獲得更多權利要付出更多的義務。

界面新聞:音頻業態收入上限和下限是什麼?

肖軼:音頻主播的上下限,音頻主播和視頻主播上限差的很多,音頻平臺的泡沫少一點,相對比較真實。成績比較好的音頻主播,過上社會的中產生活是沒有問題的,混的不好的沒有收入也有可能。音頻行業稍微健康一些,視頻行業是強烈聚合和投入,真正的視頻行業中,100個主播可能有一個人掙99份錢,剩下的99個人掙一份錢。

界面新聞:除了“天聲計劃”之外,蜻蜓FM有沒有更常規的主播培養計劃?

肖軼:有的,“天聲計劃”更多是面向招募、面向海選,我們還有一些針對最頭部的大咖和藝人的簽約計劃,頭部藝人要選用的合作方法就不一樣了,不能採用同一個策略,對我們來說“天聲計劃”更多是接地氣,給所有有志於做主播、做配音並藉此參與音頻生態的人,不分出身、只拼實力的入口。

界面新聞:你們如何看待同主播簽訂獨家合作計劃?

肖軼:籤獨家是商業化設計,從素人主播成長成成熟主播,實際上有很漫長的學習過程,也許就像在街頭的唱吧小隔間唱的很好聽,不代表可以上歌唱大賽,不專業和專業差很多。

在平臺錄音很難,我現在說話好像很流暢,但真的打開手機開始朗誦或者念一些作品的時候,就會下意識的緊張,達到專業水平其實需要很多技巧,如果在廣播劇中進行演繹和表演,還要有情緒爆發點,非專業的一下就被碾壓掉,就像被隔壁的演員壓倒。

我們希望能夠請一些優秀的人來傳授經驗,包括大學老師、專業配音演員或者是這個領域的大咖。我們給素人一個平臺只是給他一個機會,有沒有真的讓他成長,還要準備一些工具,或者說是一些引導者,最後才能讓他們變成傳播者。如果成長比較順利,可能會對平臺依附感更強或者合作契合度更強,這是我們想看到的。

界面新聞:蜻蜓FM對於大小不同體量的主播的扶持策略有什麼不一樣?

肖軼:世界上的資源永遠稀缺,不可能存在絕對的公平。資源如何傾斜來自於對主播發展潛力的判斷,這件事有專業的團隊來做。我們做主播經營的人很多是來自於視頻行業,甚至包括電視臺、影視公司在內的傳統媒體行業,他們這方面的經驗比較豐富。

我們會把這些經驗帶到行業裡,針對行業特色去創造一套針對音頻行業的主播、藝人的培養方法。這套方法首先在逐步優化,其次也在遵循自由分配原則,說穿了就是優秀的人可能拿得更多,不行的人就會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