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寶發佈支付寶盒“蜻蜓” 以後出門購物手機都不用帶了?

最近這段時間,銀聯聯合手機廠商推出手機POS(手機安裝APP即可當POS使用),騰訊推出“收款有禮”活動(商戶通過微信支付官方郵寄收款碼收款獲得積分,並在“收款有禮”中兌換多種優質、個性化的產品服務和權益。)力推自己的原生收款碼,支付寶一方面大發花唄紅包15億(君不見,各種微信群、群發短信裡都充斥著支付寶紅包碼),另一面,支付寶又宣佈推出一款叫做支付寶蜻蜓刷面付款產品,直接將使用通過人臉來進行支付,讓刷臉支付設備的成本降低了80%。

刷臉支付,是基於臉部識別系統的支付方式,用戶不需要攜帶銀行卡和手機,直接通過“刷臉”即可完成。人臉識別其實不是什麼太新奇的技術,只是受限於各種問題,一直沒有像二維碼掃碼這樣得到比較好的商用。

傳統刷臉設備主要的幾大缺陷:

1.體積龐大。我們在各種展會或者體驗店裡看到的刷臉設備的概念版,都是需要一塊大大的屏幕以及後面支持的機器設備。

2.成本較高。傳統的掃臉設備,單臺設備成本遠高於一臺二維碼受理終端。目前,一臺二維碼受理終端的價格在200元上下。

3.技術問題。人臉識別的精度不準確,包括iPhone也會遇到將兩個不一樣的人識別成一樣,另外就是孿生兄弟問題。另外,人臉識別算法還是有一定的門檻,大多數廠商做出來的人臉識別體驗需要的時間與掃碼差距較大。

支付寶此次推出“蜻蜓”則是宣稱解決了上述的幾大痛點。

支付寶發佈支付寶盒“蜻蜓” 以後出門購物手機都不用帶了?

在新聞報道和一些媒體參訪中,我們可以看到:

1.刷臉支付產品“蜻蜓”的體積只有原來自助刷臉機具的十分之一

2.設備即插即用,無需改造商家ERP系統。類似於目前的掃碼槍或者掃碼盒子。

3.它在刷臉技術上更為先進:採用了3D結構光攝像頭,更快更準;升級了智能引擎,保證用戶在常去、熟悉的環境下,無需輸入手機號碼即可完成付款。

支付寶盒外觀和支付體驗如下圖:

支付寶發佈支付寶盒“蜻蜓” 以後出門購物手機都不用帶了?

支付寶盒F1

支付寶發佈支付寶盒“蜻蜓” 以後出門購物手機都不用帶了?

“蜻蜓”支付體驗

我們可以看到,除了支付寶,銀聯和微信其實也有刷臉支付解決方案。

微信近兩年也開始在一些商場進行刷臉支付試點。深圳家樂福、南京蘇果超市和金鷹超市等零售商戶,均上線了微信刷臉支付終端。

銀聯也介紹其目前設計的“刷臉支付”產品通過對人臉識別技術研究和運用,識別準確率達到行業級標準,實現精準識別;安全防護方面,通過數字簽名、加密等技術手段有效保證人臉採集、傳輸、存儲等各環節處理安全;受理終端方面,經過金融安全檢測的銀聯智能POS符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終端安全要求,具備高安全性,持卡人可安心使用。同時,依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持卡人提供有效的風險監控和預防措施。目前可在北京復興門百盛、好利來、上海新世界城、世博源、顓橋萬達、U便利等部分指定門店搶先體驗。

各大巨頭紛紛入局,刷臉支付會是未來的趨勢嗎?

相比二維碼掃碼支付,刷臉支付存在的風險更大。如果刷臉支付普及,一旦生物信息洩露,這將比掃碼支付盜刷更加嚴重。畢竟,二維碼可以隨時更換,但人臉信息洩露,人卻不能換另一張臉。另外,人臉識別算法各家水平不一,監管目前也很難界定一套行業標準和安全規範來有效保證人臉採集、傳輸、存儲等各環節處理安全。畢竟生物特徵區別於傳統的密碼等手段,對安全要求極高,一旦出問題,後果不堪設想。

所以筆者認為,刷臉等生物識別方式只會是支付環節的一種認證形式,未來的趨勢在體驗上更可能是無感支付,通過多種識別方式來全方位定位一筆真實交易,對客戶完成身份認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