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車服|這些汽車功能,你一定還不知道!

隨著科技的發展,汽車上的功能越來越豐富,各式各樣的按鈕也是令人眼花。很多新手甚至部分老司機,對車輛上功能的瞭解僅限於配置表上那一欄是否被勾選,至於這些功能的真正用途以及操作方法,則是知之甚少。這裡,我們就來談談那些容易被忽視卻實用的功能。


座椅

在座椅的選擇上,絕大多數車主買車前都有糾結,很多車主之所以選擇貴幾萬塊的中高配置車型就是因為座椅的材質,真皮座椅似乎是中高配的必備項,當然除了真皮材質,座椅還有很多附加選項。

首先便是座椅的多向調節,由於受駕校老舊車型的影響,我們上車做的最多的就是調節座椅的前後位置以及靠背的傾斜度,而在許多中高配車型上,我們可以對座椅進行高低、腰託、腿託甚至於頸託等多個項目的十幾項調節,總能找到最舒服的坐姿。


麥車服|這些汽車功能,你一定還不知道!


一般來說,帶有座椅10 向調節以上的車型都會附帶座椅記憶功能,在反覆調整找到合適坐姿之後需要及時地通過該功能進行記錄,這樣每次上車後,不管這輛車有過怎樣的變化,按下之前的記憶按鈕,都可以自動回覆到之前記錄的最佳坐姿。該功能一般可以記憶2到3名駕駛員的坐姿,對於普通三口之家來說,也是夠用了。

在一些中高級車型上,方向盤、後視鏡甚至於安全帶的高低也是可以電動調節的,部分汽車廠商會把這幾項的記憶功能集成到座椅記憶裡,實現上車後一鍵調節多個項目,大大提升了便利性,是不是很貼心呢?

另外,北方人鍾愛的座椅加熱,南方人鍾愛的座椅通風,被巧妙地安裝於座椅下面,這兩個功能的按鈕十分好找,座椅下有電熱絲圖案的按鈕就是座椅加熱,座椅上有風扇圖案的按鈕就是座椅通風。

隨處可見的“AUTO”

隨著車輛電子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功能不需要人為主動操作,這些功能可以通過車內的“AUTO”標識找到,最為常見的就是自動空調、自動大燈和自動雨刷,這幾個非常實用的功能使用很簡便,平時只要撥在AUTO 這個檔位,便不用操心啦。

隨著電子手剎的普及,自動駐車幾乎屬於“買一贈一”的配置,但這個通常被安置在電子手剎按鈕之後的“AUTOHOLD”鍵卻很少被使用。其實,對於習慣於等紅燈時掛D 檔踩住剎車的車主而言,這是個很好的解放右腳的功能。


麥車服|這些汽車功能,你一定還不知道!

自動駐車功能開啟時,停住車,鬆開剎車踏板,它便會自動剎住車輛,而不會溜車,再次踩下油門,它就會解除制動。在出入地庫時如果遇上堵車,這也是個非常有用的功能,要知道,在面對大坡度的時候,即使是自動擋也是難免會溜車的。

自動泊車這個功能很多車主買車之前挺重視,而真正買了車卻幾乎沒有用過,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們都沒有發現這個按鈕在哪裡。一般來說,這個按鈕會排布在擋把附近,以一個P 加方向盤圖案或者一個小車加箭頭的形式存在,可以說是一個隱藏的“AUTO”功能。

誠然,這個功能目前對車位有比較高要求,但隨著技術的逐步完善,必將成為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

另一個隱藏的AUTO 功能便是後視鏡自動防眩目了,一般開關位於內後視鏡的中間,開啟這個功能,在夜晚行車時,如果碰到後車使用遠光燈的情況,後視鏡反射的光線會柔和許多,這樣可以大大改善夜晚的視線。

駕駛輔助功能

不得不說,現在車輛的智能化是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駕駛輔助功能使得駕馭車輛變得簡便,甚至一些車型幾乎實現了車輛的全自動駕駛。但對於絕大部分的車型而言,駕駛輔助功能的意義並不在於替代駕駛者,而在於減輕駕駛者的疲勞,並儘可能地降低事故風險。

單就減輕駕駛者疲勞而言,最容易想到的便是定速巡航系統了,在路況良好的城市快速路或者高速公路上,定速巡航極大地減輕了駕駛者的負擔,這算一項常見也常用的功能。

而這項功能的升級版——自適應巡航系統也已經悄悄來到了我們身邊。不少車主並不太理解兩者的區別,也容易忽視自適應巡航系統帶來的一些“隱藏”功能。

自適應巡航系統又稱主動巡航系統,其主動性就在於會主動監測前車,保持合理的車距和車速,而不是盲目地保持駕駛者設定的車速。


麥車服|這些汽車功能,你一定還不知道!

“車距調節”和“車道保持“功能。早期的車輛巡航系統設置的最低車速往往比較高,這也使得很多“老司機”在城市道路下從不使用巡航功能,而近幾年的新車對於自適應巡航這項功能進行了加強,原地停車時都可以啟動,在擁堵路況下走走停停,車輛會自動跟隨前車,這樣就徹底解放了右腳。

該系統另外兩個“隱藏”功能便是“車距調節”和“車道保持”了。不同的駕駛者對於“車距”的控制並不相同,有些怕跟近了容易追尾,有些怕跟遠了容易被加塞,所以在使用巡航時調節自己所習慣的車距也很重要,可以有效減少把車輛交給電腦控制所帶來的緊張感。

而“車道保持”這項功能就更厲害了,會自動監測地面白線,控制車輛保持在當前車道,在長途駕駛時,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手部疲勞,更能防止因駕駛者注意力不集中而偏離車道,降低事故風險。


麥車服|這些汽車功能,你一定還不知道!

說到降低事故風險,就不得不提車上的各種電子輔助設備,從最基礎的倒車雷達、胎壓監測,到ABS、ESP,再到這兩年流行起來的360 度全景影像、盲區監測、自動剎車等,各大汽車廠商將這些輔助設備加以整合利用,並增加一些衍生功能,就變成了各家的“安全套裝”,有些直接搭載在高配車型上,有些則以“選裝包”的形式存在。

比較知名的有沃爾沃的City Safety 系統,奔馳PRE-SAFE PLUS 系統,豐田的Toyota Safety Sense 系統等。絕大多數廠商將這類安全系統設置為默認開啟狀態,一些進階功能則往往能在行車電腦的菜單中看到,並可以做適當調整。

車機互聯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們對車載導航的需求越來越低,尤其是老舊的WIN CE 系統主機,功能少,升級麻煩,分辨率低下,說一無是處也不為過。於是近兩年,具備聯網功能、搭載智能系統的車載導航逐漸普及開來,部分車企甚至以此為賣點,賺“噱頭”。

但不得不承認,受限於車輛本身的研發週期,車載系統的更新會大大滯後於手機,所以車載系統雖然一直在更新,但始終不太好用。


麥車服|這些汽車功能,你一定還不知道!

很多車主仍然更習慣於使用手機進行導航、查詢等操作,然而手機在開車時無論是手持還是使用支架,操作便利性都比較差,並具有一定的危險性。

這時候我們便可以使用“車機互聯”功能,比較常見的便是蘋果的Car Play 和百度Car life,只需要連接數據線或者Wifi,你的手機便可以和導航同屏,並且兩邊都能操作,你還可以呼喚Siri 等語言助手,減少低頭操作,更大程度保障行車安全。

不易被發現的“隱藏功能”

如今幾乎已經見不到老式的升降天線了,車頂的“小辮子”也逐步被取消,然而車載收音機信號卻幾乎沒有受到影響,那麼,現在車輛的天線去了哪裡呢?答案就是車頂的“鯊魚鰭”

老一代的中高端車型也有“隱藏天線”的設計,不過往往會把天線置於後擋風玻璃內,而近幾年推出的中高端車型幾乎清一色採用了鯊魚鰭天線的設計,顯然,採用這樣的設計並不僅僅為了美觀。

得益於它的造型,在車頂還可以起到一定的擾流作用,並且由於突出的“鰭”樣結構,行駛中有“尖端放電”的效果,能有效減少車輛靜電,降低自燃風險。另外,鯊魚鰭天線內還集成了FM、GPS、GSM 等功能,可謂“時尚性”和“功能性”兩不誤。


麥車服|這些汽車功能,你一定還不知道!

另一個被隱藏的功能就是大燈自動清洗了,老式的大燈清洗會在大燈下部的保險槓上設有明顯的噴水孔,甚至還會給大燈配上雨刷,而現在則幾乎見不到這種設計了,大燈清洗的噴嘴被巧妙安放在大燈下面的小方盒子裡,在需要使用時自動伸出,不僅美觀,也避免了風沙堵塞噴嘴。

最後要說的就是前排氣囊關閉功能,安全氣囊作為重要的被動安全設施,一般來說是不允許關閉的,而在前排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情況下,安全氣囊對於幼小的寶寶來說反而是危險,為了極少數需要關閉前排安全氣囊的情況,廠家貼心地把這個開關藏在副駕手套箱裡或是側面,並且需要通過機械鑰匙才能關閉。

聊了這麼多,相信還有很多有趣又實用的功能等待細心的你去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