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内贸天河区是龙头 外贸黄埔区南沙区不示弱

除GDP外,广州各区逐步公布其他数据,披露经济发展另一面

近日,广州各区的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此前新快报就各区上半年GDP排名情况与第一季度排名进行比较梳理(详见8月7日新快报08版),除了GDP这项经济成绩单的“硬指标”之外,其余经济数据也于近日逐步公布。除了GDP,我们还能从其他数据看出什么实情?新快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天河区是国内贸易的龙头,并且与其他城区拉开一段距离,而南沙区和黄埔区的外贸出口数据则撑起广州市外贸总额的“半壁江山”。

国内贸易:天河区占全市零售总额六分之一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中直接出售给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既包括居民的生活消费,也包括各单位购买的消费品。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拥有最多商圈的天河区稳居广州市首位。从占比来看,天河区一个区的金额就占据了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六分之一有余。越秀区、番禺区、白云区也是消费大户。

对比各区特点可以看出,这项数据比较高的区存在两个特点:一是商贸业发达,如天河区和越秀区;二是人口众多,像白云区、番禺区,根据此前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这两个区是广州市常住人口最多的。

商品销售总额则反映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商品的总量,天河区这一数据更是占全市总额超过三成。排名第二的越秀区上半年累计商品销售总额为5000多亿元,与天河区相差近4000亿元,排名第三的的海珠区累计商品销售总额为3000多亿元,也就是说,天河区一个区的商品销售总额还高于第二第三两个城区之和。

外贸出口:南沙黄埔总额一共占全市四成多

从各区外贸出口总值来看,南沙区出口额达713亿元,占比最大,占了全市的五分之一。黄埔区以660亿元出口总值紧随其后,其次是番禺、花都两区都为300多亿元。南沙、黄埔两区的出口额一共占了全市的四成多,也与其他区拉开了距离。

从出口增长速度来看,花都区以96%的增速领先各区,从化区、南沙区、白云区、天河区的增速也超过了全市平均值。

花都区增速接近一倍的原因在于今年3月,该区成为国家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这是华南地区首个试点。市场贸易的采购方式比起以往外贸客商使用旅游购物的出口方式更加高效快捷,这也意味着国外采购商直接到花都区相关专业市场批发商品到其国家,在通关等环节将更加便利。试点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仅3月,花都区以旅游购物方式出口24.3亿元,大幅增长16.2倍;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32.3亿元,这两种方式出口共同推动3月份花都区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元,增长1.3倍,其中出口增长2.3倍。

广州:内贸天河区是龙头 外贸黄埔区南沙区不示弱

在实际利用外资方面,黄埔区和南沙区可谓成绩亮眼。其中排名第一的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主要得益于强大的招商能力——上半年合计有40多个项目签约落户,50多个投资额超10亿元的重大项目正逐步落实,新引进的重大项目已入统营收超500亿元;全区实际利用外资17.6亿美元,增长41.9%,继续位居全市首位,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增长1.7倍。

多个因素支撑天河消费龙头地位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认为,天河区成为社会消费龙头的原因在于80后、90后已经成为主要的消费力量,这部分人群喜欢去天河商圈消费,“年纪大一点的可能喜欢去北京路那种老区消费。”彭澎称。

彭澎称,天河区的电商比较发达,这也是推动消费的原因之一。比如,通过观察,彭澎发现天河区送外卖的尤其多,很多人不出门就产生消费。

彭澎认为,第三个因素是外地人已经习惯把天河当作广州的客厅,到广州就必须到天河走一圈,所以外地人的主要消费也就集中在天河了。天河区的有利因素还包括搭乘地铁等公共交通比较方便,中心区域的交通比较发达。

至于黄埔区和增城区消费增长比较大,彭澎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是这两个区的房地产发展比较快,产生了新的居住群体。有些白领从中心城区尤其是天河区移居至增城区和黄埔区,新增的人口带来了新型消费。

对于黄埔区和南沙区成为广州外贸出口支柱,彭澎认为这也是区域特质所导致。南沙区的优惠政策比较多,在招商引资方面占了先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