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农耕文明发达的古代中国,只发明了白酒,而没有发明啤酒和葡萄酒?

蟒蛇皮


有句俗话“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年轻与否暂且不论,酒的确是粮食的精华。拿白酒来说,中国是米酒的故乡,古语说,“酒之所兴,肇自皇王,一曰仪狄,二曰杜康。有饭不尽,余空桑,积郁成味,反蓄成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酒是如何被发现和发明的:仪狄是个善于烹饪的厨师,他用桑叶包饭发酵后,酿出了一种奇妙的液体,送给了禹。剩饭在空气中逐步分解成糖和酒精,转变为糟香浓郁的酒。

和白酒一样,啤酒的起源也是一个巧合,它也是谷物发酵后的结果。大约在公元前8000年,苏美尔人偶然发现将野生的大麦和小麦浸泡在水中后,会变成黏糊状,酵母菌在露天的空气中自然发酵,产生泡沫,这种液体颜色逐渐加深,香气也慢慢地变浓郁,人们喝过之后,感觉很美味。

后来,苏美尔人有意识地大量收割这种野生谷物,并保留种子,开始了人工栽培阶段。足量的谷物制造出了美味的啤酒,后来这种工艺流传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人那里,古巴比伦人又把啤酒输送到古埃及地区,再传播到欧洲大陆。

多数历史学都认为波斯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在中国也有酿造葡萄酒的记载。葡萄酒的前身是果酒,野果中糖分很高,无须经过液化和糖化,最容易发酵成酒。宋代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载,梨子被人们贮藏在陶缸中,发酵成了清香的梨酒;元好问在《蒲桃酒赋》里提到堆积在缸里的蒲桃,变成了芳香的葡萄酒。

所以说,酒的产生是一个偶然,而产生的过程和原理基本相同。至于古代中国为什么没有最先出现啤酒和葡萄酒,而只出现了白酒,可能只是个偶然吧。


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一只爱吃的小肥虾,带你领略美食背后的趣味与文化。^_^

虾吃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是地中海沿岸居民,而最早开始酿造啤酒的是埃及人。

在古代,这两种酒都传入中国境内,但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依旧没有被我们的祖先所完全接受,其实,古代的中国人更偏向于饮用黄酒和米酒。

世界葡萄酒起源于地中海!

据笔者了解,有迹象表明,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发源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后来古罗马帝国军队征服欧洲大陆和北非在内的大范围土地,地中海成为古罗马帝国的内陆湖。

所以,古罗马帝国对对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的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到了公元1世纪,古罗马帝国征服高卢,也就是目前的法国。

自此,开启了闻名世界的法国葡萄酒的起源,有史料记载表明,法国最早的葡萄种植在法国南部罗讷河谷,到了公元2世纪,才到达现在著名的葡萄酒圣地法国波尔多。

中国古人曾喝过葡萄酒!

有历史研究学者认为,葡萄酒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扩散,得益于基督教的传播,有人甚至做过统计,《圣经》中有521次提及葡萄酒。

根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到了汉朝时期,西域地区的人们已经有饮用葡萄酒的现象。其中《史记·大宛列传》有这样的记载:宛左右以蒲陶(笔者注:蒲陶即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所以,可以这么说,葡萄酒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是由西域传入中国而来。

而中国人开始酿造葡萄酒那就是汉朝以后的事情了。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2.25


粮油市场报


这个关于古代中国酿酒技术的问题里,可以说是错误一堆。要回答这个主题,就必须一一纠正。

首先一条,古代中国哪里“只发明了白酒”?甚至恰恰相反,白酒在中国古代反而出现的比较晚。以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说法,蒸馏白酒“自元时始创”,也就是直到元代时才有。当然,在唐宋时代的文献里,也有各种饮用“烧酒”的记载。从东汉至宋金的各类墓葬遗址里,也都出土过各种蒸馏器具。也就是说,“蒸馏白酒”在中国出现,最早也就是东汉年间。中国各种酒类里,属于非常“年轻”的一款。

那么白酒出现之前,中国人主要喝什么酒?通常都是以大米小麦或者米麦混合为酒曲酿成的黄酒,颜色比较浑浊。另外还有以大米为原料,通过精细技术酿造的高档“清酒”。1974年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发现的古清酒,历经两千年的岁月跌宕,启封时依然喷香扑鼻。古代中国的酿酒工艺,就是强到这般经得住时间考验。

以这个意义说,认为中国古代“只发明白酒”,确实小看了中国古人的酿酒实力。

同样错得偏离事实的是,中国古人哪里“没有发明葡萄酒”?

虽说中国并非葡萄酒的故乡,但以《史记》记载,西汉中期时,随着葡萄从中亚传入中国,中国原创的葡萄酒产业,很快就红红火火发展起来。《后汉书》里记载,东汉年间时,名为“蒲桃酒”的葡萄酒,就是当时用于馈赠权贵的珍品。三国时代的魏文帝曹丕,甚至发出过“道之固以流涎咽唾”的感慨,也就是一想到葡萄酒,就要流口水。谁要敢给他说“古代中国没葡萄酒”?看他会龙颜大怒不。

而到了唐宋年间时,葡萄酒的饮用,也是更加普及。诸如魏征等唐朝名臣,常喜欢在家酿造葡萄酒,还取了“翠涛”这样好听的名字。唐太宗李世民更写诗大赞葡萄酒“千日醉不醒,十年味不败”。也同样是唐宋年间起,甜美的葡萄酒,更在士大夫阶层里风行,唐诗宋词里的好些代表人物,都是葡萄酒的铁粉。当然价格也不菲,以中国最高产诗人陆游的诗句说,一杯葡萄酒的酒钱,那真是“千金论价恐难酬”,绝对高消费。

那中国古代的“葡萄酒”,到底是不是本土发明的?最直接的证据,就是中国古代制作酒曲的技术。以《汉书》《齐民要术》《北山酒经》等资料佐证,古代中国制造酒曲的工艺,本身就是独立发展的,从选料到发酵技术,全是满满的中国工艺。更证明这“原创性”的,还有各种独家款式的中国葡萄酒,不但有甜美的果酒,甚至还有明代《养生八箴》里,加入滋补中药的葡萄药酒。看上去“形似”的葡萄酒,放在古代中国,却是独家技术。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问题,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发明啤酒”?其实,早在中国白酒诞生以前,酿酒热情高涨的中国古人们,也一度开发出中国古代版的“啤酒”:醴。

这个在古代文献里,常作为甜酒饮料出现的“醴”,难道是啤酒?只要瞧瞧啤酒的定义:以麦芽为原料,加酒花发酵形成的低度酒精饮料。这标准放在“醴”身上呢?《尚书》里就有原文: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也就是说,“醴”是以“蘖”作为原料的。而以《说文解字》的解释:这种“蘖”正是大麦曲,恰与现代啤酒十分相似。这也就是说,

中国古人常喝的“醴”饮料,正是古代版的“中国原创啤酒”。

如果看看《诗经》《周礼》等文献,各种关于“醴”的记载,就是扑面而来。“酌醴”的景象更是屡见不鲜。不夸张的说,在西周至春秋年间,古代中国人“喝啤酒”的风气,一度十分火热。甚至到了汉朝时,“醴”的消费还是《史记》里汉朝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在汉朝屈辱向匈奴和亲时,还被作为馈赠匈奴的礼品,每次都把凶残的匈奴人“灌”得十分高兴。但从西汉后期起,这款火热酒类,却逐渐淡出了。

这其中的原因,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其著作《天工开物》里一语道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造成这“中国原创啤酒”淡出的最重要原因,就是这“味薄”的毛病。西汉中后期,是中国古代酿酒业的井喷时期,酿酒技术的突飞猛进,令各种黄酒果酒清酒层出不穷,人们饮酒有了更多选择,度数太低的“醴”,也就越发非主流,直到基本消失。

所以说,古代中国人并非“没有发明啤酒”,之所以发明后不再喝,实在是因为中国古人酿酒的技术进步太快,酒类品种太多。古代版的中国啤酒,自然就没了竞争力。


我们爱历史


作为陕西人,这个问题都有点不好意思来回答。因为我一回答,给人的感觉就是“啥历史和考古都离不开你们陕西”。可是,事实在这里摆着,它就是陕西的。好吧,不扯了,看正题吧。

2016年5月,美国斯坦福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的相关科研人员联合公布了一项署名《揭示五千年前中国啤酒酿造配方》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中国人至迟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啤酒酿造的技艺。这一研究成果刊载于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  

科研人员通过对位于西安市东郊米家崖遗址灰坑H82和H78出土的疑似酒器的陶器器物内壁残留物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出了上述结论。

  米家崖遗址位于西安市东郊浐河西岸,今灞桥区南至十里铺,北至李家堡一带,分布的中心区域在米家崖村周围。遗址南北长约2.5、东西宽约0.5公里,是黄河中游地区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期遗址。
  2004年8月至2006年5月,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各类遗迹344个,其中灰坑319个、房址6处、窑址6处、灶址5处、墓葬8座。该遗址主体遗存的年代为公元前3400年到公元前2900年。发掘的灰坑H82和H78是两座半地穴式的土坑,坑内出土了陶罐、漏斗、小口尖底瓶和陶灶等器物。中美两国研究人员怀疑这两座灰坑出土的陶器器物与制酒相关,随后对器物内壁残留物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早在5000年前,中国人通过使用专业工具、创造有利的发酵条件,从而创建了先进的啤酒发酵技术。
  研究首先确定了这些陶器内容物与啤酒酿造有关,通过残留物中淀粉粒的观察,发现了很多淀粉粒有损伤的迹象,一些淀粉粒的中心出现明显缺坑,一些淀粉粒变形和糊化;这些迹象与模拟酿酒实验过程中淀粉粒的损伤特征类似。此外,在残留物里还发现了谷物谷壳上特有的植硅体,这说明残留物中含有谷物的壳。而在啤酒酿造过程中,特别是第一步发芽时,谷壳是必不可少的。通过进一步化学分析,研究人员还发现残留物中含有草酸,并认为此草酸可能来源于草酸钙,也称做啤酒石,这是啤酒酿造时产生的副产品。其次,中美研究人员确定,啤酒的原料为黍、大麦、薏米和少量根茎作物混合而成。其中,大麦不是中国本土培养栽培的,是由西亚驯化栽培后传入中国的。

  根据以上结论,专家推测5000多年前,生活在西安米家崖一带的先民,已经开始享受喝啤酒的乐趣,酒可能是促进新石器时代社会复杂化和阶级产生的一种重要媒介。更重要的是,把大麦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大约1000年。
  西安米家崖酿酒遗存的发现,把大麦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向前推了大约1000年;同时,也说明酒是新石器时代宴飨活动、宗教仪式的重要元素,可能是促进新石器时代社会复杂化和阶级产生的一种媒介。《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PNAS》在SCI综合科学类排名第三位,享有着极高的国际声誉,影响力巨大。这项研究成果的公布将对中国古代酿酒史及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华夏先秦史


欢迎关注「饭醉分子闫涛」,看我分享不一般的美食感悟!

关于酒的问题,我还想强调一下,其实中国的酒文化并不能说是悠久和漫长。不少人曾有过疑问,为什么中国能够产生高度白酒,却产生不了啤酒和葡萄酒?那我得先告诉你,高度白酒也不是中国的,那是游牧民族传过来的。在宋代以前,中国人喝的都是自然发酵酒,比如黄酒。所以看待历史问题,不能用自古以来就妄下定论。

酒的产生有很多机缘巧合的关系,但是它摆脱不了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原材料,第二是技术手段。在原材料方面,以往的中国并不出产葡萄,直到汉朝以后才有葡萄慢慢传入,所以唐诗里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说的也只是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商人们带来的西域美酒而已。同样的例子,在英国这个冰冷的岛国也很难种植葡萄,所以虽然离欧洲那么近,它也没有像葡萄酒一般传播于世,而是选择了岛国的大麦做成了威士忌。

然后不得不提的就是蒸馏手段。其中大体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蒸馏技术的提升,这一点是欧洲人先有效地促进了蒸馏技术的发展,然后酒精的蒸馏技术才从游牧民族那儿传入中国。所以,中国人喝高度酒、乃至高度白酒的历史,其实并不长。

另一个跟蒸馏酒有关的命题就是容器的问题。欧洲人基本上是橡木桶加玻璃瓶搞定了他们的美酒存储需求,而中国一直都是在瓦罐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在这样一种技术条件下,自然会对自己的酿酒风格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不必非把中国当成世界的文化源头,在很多方面,人类历史浩瀚如长河,每一个文明不过是河中的一朵浪花而已,中国文化已经在里面激起不少浪花了,就不用再妄自尊大,当然也不必妄自菲薄。


饭醉分子闫涛


中国人只发明了白酒,而没有发明葡萄酒的这种说法,其实是错误的!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酒的历史。

酒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久远,大约在两三百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懂得了酿酒技术,酿酒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猿猴也会酿酒。有什么证据呢?《清稗类钞》记载道:“粤西平乐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酝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人类常常发现猿猴也会酿酒,有些人误入猿猴栖息的洞穴之中,常常会发现酒,这些酒甚至可以饮用,而且可口,只不过猿猴酿酒属于自发的酿酒,而不是有计划的酿酒,所以,人类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会喝酒了。只不过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才开始有计划的大规模的酿酒。

在距今约9000年至7700年前的中国贾湖文化中的陶片中发现了酒类饮料的沉淀物,考古学家分析了这些沉淀物的成分,发现与米酒、葡萄酒的成分是一样的,所以中国人早在9000年前就已经发明了葡萄酒,而格鲁吉亚所发现的葡萄酒,则距今约8000年前。

那么,为什么中国人最早发明了葡萄酒,却没有发展为发达的葡萄酒文化呢?为什么在后来的历史时期,葡萄酒酿酒技术甚至没有被人提及呢?这就与粮食作物的构成有关。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人们在酿制葡萄酒。)

先秦时期,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稻、黍、稷、麦、菽,而较少种植诸如葡萄、苹果这样的水果,在中国古代,能够吃到水果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因为大部分的良田都种植了粮食。

什么食材多,就用什么酿酒,中国的良田是用来种植五谷的,田野之上没有大面积的葡萄园,那么自然而然,中国人就会用多余的稻、黍、稷来酿酒,而不会选择用葡萄来酿酒,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最早发明了葡萄酒,却没有传承葡萄酒酿酒技术的最主要的原因。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发明啤酒呢?其实还是与粮食作物的构成有关。啤酒是用小麦和大麦酿制的,并加入了啤酒花(蛇麻),麦和蛇麻的原产地均不在中国,小麦最早被驯化于今天的土耳其一带,蛇麻原产于欧洲和西亚地区,麦在中国很早就是五谷之一了,但是麦大规模被种植则是在西汉武帝之时。在西汉之前,中国南方主要是种植水稻,北方主要是种植粟,小麦直到唐宋之际才成为中国北方居民的主食。

(蛇麻就是啤酒花)

为什么小麦很早就是五谷之一了,却没有大规模的被种植呢?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先秦时期,中国华北平原,水资源比较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多,种植粟米是最优的选择,而到了西汉之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华北平原的人均耕地面积变少了,再加上水资源也没有先秦时期那么丰富了,这个时候选择种植产量高的小麦是最优的选择;第二:先秦时期,中国人一直没有发明研磨面粉的石磨,一直用“粒食”的办法来吃小麦,小麦蒸熟了以后粒食是比较难以下咽的,小麦适合面食而不适合粒食,石磨一旦发明以后,小麦也比较容易成为主食。

(16世纪欧洲酿造啤酒的工场)

因为小麦直到西汉的时候才在中国推广开来并被大规模种植,所以,中国人自然也不会选择用小麦来酿酒,也就不会发明啤酒。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人们习惯喝白酒,而较少饮用葡萄酒以及没有发明啤酒,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粮食作物的构成问题。


腾飞说史


谁说中国古代没有发明葡萄酒?1980年河南发掘的商代古墓,里边发现一个铜卣,里边检测到酒的成分,经过仪器分析是葡萄酒。商代一个酿酒做坊里,还发现残余的果核,那时已经有早期的果酒酿造了,只是工艺粗糙没法和现代比,这就是中国最早发明的果酒。

最早最好的葡萄酒是新疆那的,唐朝时期的新疆酿造葡萄酒。司马迁的史记里有记载,公元138年司马迁出使西域,看到大宛以葡萄酿酒,其时大宛地区外来人多,带来先进的酿酒法,这一说法说明我国从西汉时期已经掌握葡萄酿酒技术。唐朝和元朝时,葡萄酿酒技术大规模引入内地,这时是葡萄酒大规模发展的时期。

至于啤酒,那时有麦芽吗?有酒花吗?没有怎么发明啤酒?不要怀疑中国人的发明能力。


爱养花


中国的酒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这一点毋庸置疑。评论里看到很多反驳题主说葡萄酒、啤酒中国古代也是有的,甚至比国外要早,这一点咱们暂且不提,我们不管这啤酒、葡萄酒究竟是中国先发明还是外国先发明,我们就这个白酒在中国后续的发展,为什么比啤酒和葡萄酒要好的多。

首先是原料的问题,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百姓过的其实还是挺苦的,对于老百姓来说拿葡萄或者水果酿酒,那可是十分奢侈的事情,加上交通不便利,估计只有葡萄主产区那边的人们才有这个条件就研究发明葡萄酒了,但是白酒、米酒、黄酒就不一样。粮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价,对于老百姓来说比较能接受,最最重要的是,原料好找,自己在家用粮食就可以做,酿酒文明普及到了家家户户,所以在我们国家黄酒、白酒的酿酒文明才会延续至今。

想了解更多农业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提问,或者直接私信爱农帮咨询。


爱农帮


关于啤酒 他们都是乱说。啤酒是欧洲人发明的,在当时是生活必需品。因为没有干净的水源,人们喝了饮用水就闹肚子。水中加入一些东西发酵,通过发酵来消灭寄生虫和一些细菌。啤酒就是这样产生的。白酒葡萄酒产生时属于“奢侈品”,啤酒是生活必需品,基础就不一样。


庄周梦310918


这是一个伪命题。古代中国,不止发明了白酒,也发明了葡萄酒和啤酒,只是叫法或说法不一样。

先说葡萄酒,中国古代其实是有发明过葡萄酒的,虽说中国并非葡萄酒的故乡,但以《史记》记载,西汉中期时,随着葡萄从中亚传入中国,中国原创的葡萄酒产业,很快就红红火火发展起来了,以《汉书》《齐民要术》《北山酒经》等资料佐证,古代中国制造酒曲的工艺,本身就是独立发展的,从选料到发酵技术,全是满满的中国工艺。更证明这“原创性”的,还有各种独家款式的中国葡萄酒,不但有甜美的果酒,甚至还有明代《养生八箴》里,加入滋补中药的葡萄药酒。所以中国古人是非常厉害的,虽不是葡萄酒的发源地(发源地据说在地中海),却又自己的独有原创酿造工艺,发明葡萄酒一样是妥妥的没问题。

再说啤酒,中国古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发明了古代版的啤酒,称为醴(lǐ),根据《尚书》记载,“醴”是以“蘖”(niè)作为原料的,而这种“蘖”正是大麦曲,现代啤酒相似,所以中国人的智慧真是了不起,不仅能发明白酒,葡萄酒,更能酿出啤酒。在此为老祖宗的的智慧点赞打cal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