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航天晨语 讲你想听的好故事」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主播简介:刘洋,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中国首位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2012年6月,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2018年1月,随同航天员群体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后期:张雯涵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这是我的家乡内蒙古一首人人都会唱的歌,透过那诗意的美景和牧歌式的语言,让远离故土的我常常感知到熟悉的乡愁。

从载人飞行到太空漫步,在故乡的草原上,我亲历了中国“神舟”的一次次壮美腾飞,当硕大的降落伞宛如太阳花般在草原上绽放时,属于草原的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了。 对于我,一段人生的刻骨铭心也由此定格。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额济纳,是一个地方的名字,也是一片沙漠戈壁,更是一个古老民族的摇篮。千百年来,额济纳是蒙古人最重要的生息地之一,居住的曾是260年前从伏尔加河畔长途跋涉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的后人。当时光步入20世纪50年代,一个英雄的部落带着抗美援朝的风尘一路而来,额济纳就不再是一片荒原,更多地承载起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轨迹。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美丽的额济纳胡杨林

1957年,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第二年,美国又将“探索者一号”卫星送上太空。面对事关生存与发展的竞争,毛泽东主席发出了“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宣告。没过多久,彭德怀元帅将一份关于国防尖端工程导弹靶场的勘察报告呈送中央,正式提出要在额济纳旗境内建设导弹综合试验基地。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6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号召:“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沉睡千年的戈壁荒滩迎来了人马喧闹、机器轰鸣。没有来得及洗去征程的志愿军及各军兵种的九路大军浩浩荡荡逶迤而来。共和国的导弹试验靶场在古长城断壁旁的帐篷中诞生了。

靶场建设初期,乌兰夫对内蒙古的同志们说:“这是咱们的光荣和骄傲。导弹靶场保密要求很高,要划定严格的军事禁区,禁区内不能有任何老百姓,旗所在地青山头一带的牧民要搬迁,尽管困难很多,我们想办法解决。”于是,4000多户牧民从最好的牧场转移到黑河下游地区。其中,就包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演唱者德德玛的家人。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设初期情景

在我的故乡,不管草原多么辽阔,也不管戈壁多么宽广,往往只有一条路,是牧民们一步步走出来的。

“两弹一星”事业起步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降临了,而且持续了整整三年多时间。但在那个纯情的年代,所有的人深信不疑,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只要跟着共产党走,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牧民们和战士们一起勒紧裤腰带,立下生死誓言,开始了艰难的跋涉。那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牧民们只要有一点粮食,第一个想到的是供应试验部队;驻地政府只要有一辆车,首先配给测试部队……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20世纪60年代,部队官兵和科技人员开展生产运动

1960年初冬,一个寒风刺骨的日子,近程地地导弹“东风一号”在大漠腾空而起,揭开了中国人飞向太空的序幕。那天,距离苏联专家撤走仅仅64天。这个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让戈壁滩上的人们体味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群情振奋,一鼓作气,实现了导弹与核武器的两弹结合试验,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们“有弹无枪”的预言。紧接着,东方红一号卫星从他们手里飞向太空……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出门在外,我是孤独的,时时眷恋着家乡。而我又是幸运的,我热爱的事业是在故乡的土地上完成的。

顺着前辈的路,我走进了额济纳。当年的试验靶场已经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为了中国的“航天第一港”,还被国家领导人命名为“东风航天城”。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东风航天城

艰苦创业的岁月已经过去,前辈的身影也已远离,但从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那一座座修葺一新的坟茔中,我知道,人们并没有淡忘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这里有将帅、有专家,还有年轻的战士,不论是谁,没有一个人能完整地走过那段岁月,但正是他们每个人的青春绵延不绝,汇聚成了飞天路上的美丽云霞,缀连成航天事业的两万多个日日夜夜。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东风革命烈士陵园

2003年初秋金黄的夕阳中,航天英雄杨利伟庄严出征,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五年后的同样季节,航天英雄翟志刚举步量天,在太空留下了中国人的第一个脚印。从神舟、天宫实现“太空之吻”,到女航天员的首次出征;从完美的太空授课到33天的全新征程……这一个个难忘的历史时刻,都是从内蒙古大地出发的。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行走”

虽然没有亲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但前辈的故事却像生命中的火种在我的心中燃烧。火箭腾飞的瞬间,我在额济纳的发射场上静静地仰望苍穹,感到脚下的土地是那么坚实温暖,头顶的星空是那样深邃浩瀚。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

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有一座极富民族特色的博物馆,展厅的醒目位置陈列着原总装备部赠送的“长征”火箭和“神舟”飞船的模型,旁边的图片说明这样写着:四子王旗草原地势广阔,人烟稀少;森林覆盖率低于1%;地势平坦,地上没有高压线路;没有铁路;无三层以上建筑物;没有河流……适合作为飞船的主着陆场。

做出这个判断的是王永志院士。工程立项后,时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的王永志乘坐直升飞机在内蒙古上空一圈圈地盘旋,选定空旷平坦的地区后,再乘汽车进行勘察。一路走来,他的目光锁定在了阿木古郎草原。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前排右一)在研制一线考察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辞》中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就是在这里踏上从军之路的。小时候,我曾和家人在郊游时,到过附近的葛根塔拉草原。至今还记得,如潮的马群、白云似的羊群在绿海中游动,牧民手里的套马竿尖尖地指向天空……

再次踏上这片草原,已是20年后了。在异乡的车水马龙中,我常常会感到孤独。而驻足萋萋芳草间,眼前的草原仿佛一位慈祥的母亲,正在张开胸怀迎接天外归来的游子,我的心里又是那么的温暖祥和。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2012年6月16日,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搭乘神舟九号飞船出征太空

神舟飞船首飞前夕,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得知着陆场区仅有一条泥泞小道时,立即想方设法赶来修建,牧民们也自发加入到修路大军之中,一条长达60公里的公路,不到一个月就修通了……

2003年10月16日黎明,神舟五号返回舱静静地飘落在广阔的草原上,在晨曦中散发着温馨的光芒。牧民们给远方归来的英雄献上了洁白的哈达,无数双手把杨利伟高高地抬了起来,每个人眼里都闪动着激动的泪花,深秋的草原已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着陆,返回舱完好无损,杨利伟自主出舱

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牧民们视草原为生命,可追随着神舟飞船的一次次飘落,回收车队和人群要一次次穿过他们的草场。几百台设备、上千吨物资器材……几十台车辆轧过的草地需要好几年才能重新长出草来,但牧民们没有丝毫抱怨,一次次默默地拖家带口离开了家园……

载人航天工程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呼和浩特作报告时,杨利伟曾深情地说:“我是从内蒙古的额济纳旗起飞,在四子王旗落地。来到这里,我倍感亲切,在此向内蒙古人民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 神舟五号返回落点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美丽的草原“神舟”的家,在故乡的草原上仰望苍穹,仿佛亲人的依恋就在身边。回望祖国的正北方,天上水中尽是一色的蔚蓝。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作者:兰宁远
▋主播:刘 洋
▋来源:我们的太空
▋编辑:王岳勇、孙 伟

▋邮箱:[email protected]
航天员刘洋真情朗读:在故乡的草原仰望苍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