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經典的香港片越看越有味道,翻拍卻拍不出那種感覺了,這是為什麼?

smilelikeachild758


90年代堪稱香港電影最後的黃金年代。那個時候的香港電影,隨便拿出一部來,就是名副其實的經典,值得回味無窮。

《紅番區》、《家有喜事》、《霹靂火》、《逃學威龍》、《賭俠》、《賭聖》、《黑社會》、《東邪西毒》、《春光乍洩》、《重慶森林》、《阿飛正傳》、《新龍門客棧》、《縱橫四海》、《甜蜜蜜》、《喜劇之王》……

那個時候的香港明星,很帥很美,卻又個個演技派,沒有網紅臉,笑起來都很美。周海媚、關之琳、李麗珍、蔡少芬、王祖賢、葉蘊儀、劉嘉玲、梅豔芳、李嘉欣、邱淑貞、林青霞……那個年代的美,各有千秋。

我們再也回不去,那個美女如雲的90年代,也再也回不去那個港片經典頻出的大好時代,為什麼呢?

第一,香港本地的市場並不大,以前還有東南亞票房支撐,也在韓國電影也後來居上,港片的生存空間已經不大,日漸萎縮。

第二,迴歸後內地市場開放,龐大的票房潛力給了他們極大的刺激,導演紛紛北上拍戲,藝人紛紛北上接戲,導演如徐克、林超賢、王晶、鄭保瑞等,巨星如成龍、周潤發、周星馳、古天樂等等,反倒是香港本地人才凋零,後繼無人。

第三,在資本和人才匱乏的基礎上,香港本地影片產量急劇下滑,題材趨於保守,越來越本土化,小眾化,和文藝化,除了《寒戰》和《殺破狼》系列等少數警匪動作片,幾乎無人問津。

關鍵是人才的缺失,後繼無人。從90年代算起到現在香港電影已經經歷了快30年,而這些年裡的香港電影從演員到導演一直都是那些老面孔。新人能挑大樑接班的卻很少,像李小龍後面有成龍、李連杰接班功夫片,而成龍、李連杰後邊就沒新人接班功夫片了。而港片有影響力的導演依舊那幾個:劉偉強、徐克、吳宇森、杜琪峰、王晶這些都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這些人現在都老了,早已過完了巔峰時期黃金年代。而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導演能挑大樑的幾乎沒有,演員也是。似乎香港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投身到電影事業中!當然這個受市場不景氣的影響,但是沒有新人創造出好的作品,這個市場永遠都是慘淡的,只有好的電影作品人們都喜歡看都願意花錢才能形成紅火的市場。還有人說受迴歸影響,這個是有但不是決定性因素,香港的電影迴歸前後都是分級制,迴歸後照樣什麼題材的片都拍,只不過不在大陸上映。


80瑩兒


因為經典中有美好回憶的味道,而新版的沒有。



老衲收了你


作為九零後我覺得還是很幸運的,一代電影,音樂香港就有一大半,只可惜現在!真的很少看見好的作品了,當然了這我自己的看法。


人很醜名字你猜猜看


香港電影留給人的印象,已經成為經典,所有的演員都老了,在也沒有哪個味道了


深海里找自己


因為在那個年代那樣環境,它不只是電影,它還包含電影之外的東西,有時你看著看著是不是哭了,也許那裡面有你的影子。

翻拍的,就像吃過的剩飯,再怎麼加工總有一股異味。


木草重子


既有先入為主的原因,更是因為演員素質及品行之故,如今的絕大部分所謂的明星,為了賺錢無所不用其極,根本沒有為演藝事業獻身的精神理念,這樣怎麼能拍出好的片子呢?


就要說實在話


這個是時代不同,人和事已經不同,當然比較困難拍出味道。


五二零裝


記憶和回憶無法被複制!感情無法重來


評劇人


其實這就如同你的父親是廚師,在家裡給你做飯,和你父親是廚師在飯店裡給你做飯,你吃出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人,不同的時間地點,所帶來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


曼傑影視


這就好比小時候吃的糖一樣,到如今什麼都變了!原材料,糖的工藝,以及做糖的人等等都已時過境遷,想要再吃出那種感覺來,除非時間倒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