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能以世界第62的國土面積創造出世界第3的經濟總量呢?

小車點評


在這個世界上,以經濟發展為主,已然不同於古代,已經不是農業社會。經濟總量與國土面積本質而言並沒有太大的關係。這個時期國家的經濟發展,更多的取決於,科技,教育,文化,國民素養等多元素,以及整體國際環境的相互影響。而並非由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來衡量其發展的潛力。

先除去日本國土面積不說,單靠日本的科技發展,以及超強創新能力,製造業的發展,帶動日本基本經濟還是不成問題的。日本經濟的強盛時期主要在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那個時候的日本可謂亞洲強國,經濟一方面得到了美國的支持,一方面依靠自身在二戰時期遺留下來的強大工業實力,讓其一躍成為亞洲第一經濟強國,哪怕是到了九十年代,已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沒有科技發展作為支撐,恐怕很難達到這樣的狀態。

而另一方面,日本文化隨著日本國際地位的提升,也輸出海外,比如日本的動漫產業,在剛剛進入互聯網時代,就已經在國際上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也成為日本經濟的一部分。而由於影視劇在海內外的流行,也讓更多的人想去見解體會一下日本文化,因此,帶動了日本旅遊業的興起,再一次給日本帶來了經濟發展的機遇。尤其在七八十年代,日本與亞洲國家的關係發展迎來新的轉機,日本也吸引了更多的亞洲人民,為其帶去了更多的經濟收入。

而對於日本國際環境而言,剛開始日本對於亞洲國家的感覺,讓很多亞洲國家對其充滿敵意。但由於有美國的幫助與支持,日本在與西方國家的經濟往來,以及科技交流都很密切,相比於其他亞洲國家,日本在外的國際環境是非常好的。畢竟,有美國這個老大哥撐腰,去哪兒辦事兒都有底氣。憑藉,這一獨特優勢,日本積極輸出文化科技,與發達國家進行貿易往來,並且像亞洲國家進行經濟合作,包括向其他國家投資,開辦企業,用亞洲國家廉價勞動力來製造更多產品的機會。因此,對於日本經濟的帶動更是不可小視。

從國民教育上,日本人的素質教育是值得稱讚和學習的,也正是良好的個人素養,讓日本海外投資顯得尤為重要,日本人在海外的素質一直都被人稱讚有加。在日本國內,百年企業有不少,靠的就是誠信,因此,日本產品的質量在國際上算的上是很優秀的,也正因為如此,許多國家都願意與其合作。經過好多方面共同的影響,才造就了今天日本世界第三的經濟體。而這與國土面積完全沒有關係,畢竟,俄羅斯的國土面積也很大,但最終經濟發展依然很滯後啊!日本經濟的發展靠的是先進技術與優秀文化,並非所謂的國土面積。



鳳凰涅槃宋晨聲


日本的經濟總量能夠名列世界第三,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無非是兩方面原因,一是國民性,二是體制,二是政策。

第一,就國民性而言,諾貝爾獎提名獎獲得者森島通夫寫過一本書,叫《日本為什麼成功?》將日本的成功概括為一個公式:東方思想道德 + 西方科學技術。我這裡舉兩個例子。663年,中國和日本進行了第一次戰爭:白江之戰(又稱白江村之戰)。當時的日本,顯然不堪一擊。經過,日本在這場戰爭後派出的遣唐使的規模等,和以往明顯有了改變。日本遣唐使總共有18批,成行的15批,真正抱著虛心學習態度的是第7到第10批。中國的漢字、儒教、佛教、律令制對日本產生深刻的影響,即使日本取得成功的“東方思想道德”,主要學自中國。為什麼後來不派了呢?就是因為“安史之亂”後,唐朝日趨衰落,日本認為不值得學了。1863年,日本薩摩藩(鹿兒島縣)和英國人幹了一仗,結果薩摩藩被英國的堅船利炮炸得到處是坑。但是,日本人開始仿效英國,建西式反射爐製造英式大炮和炮彈。因為,他們發現英國的炮彈有引信,是觸物爆炸,比他們的炮彈厲害多了。同時派出了9個留學生赴英國學習。這9個人中,後來產生了外務大臣寺島宗則和文部大臣森有禮。鹿兒島市車站前廣場,就有他們的雕像。

日本人始終具有“憂患意識”,強調“居安思危”。日本人自己拍攝的《日本沉沒》,就是一例。

第二,就體制而言,美國著名的“日本通”傅高義寫了一本書,叫《日本第一》。他寫道,“我說‘日本第一’,是指日本的社會模式在許多方面都十分成功,所以日本堪稱‘第一’”。尤其是“日本獨特的組織能力、措施和精心計劃”。

我們知道,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細胞。日本有著非常具有生命力的經濟細胞。根據日本帝國數據銀行統計,日本“百年老店”共有25321家,佔世界“百年老店”80%;另據韓國中央銀行出版的《日本企業長壽的秘密及啟示》,全世界創業200年以上的企業共5586家,其中日本有3929家,約佔60%。因此,宮本憲一在《現代資本主義與國家》一書中提出,“美國是軍事國家,英國是福利國家,日本是企業國家”。日本人對企業的忠誠,稍瞭解日本的人都會感慨。

第三,就政策而言,日本在戰後經過反覆研討,確立了“貿易立國”路線,並將汽車、家用電器、精密儀器(包括相機)作為主攻產品,一度使全世界的店鋪都是日本製造的家用電器。90年代後又從追趕型“科技立國”轉向“原創性科技立國”,成功實現了產業結構轉型。日本人或許不擅長原創,但是日本很善於再創造和商業化利用。例如,大家熟悉的“智能馬桶”原本是美國人發明的,但進行工業化生產賺得盆滿缽滿的,是日本人。總之,無論國家政策還是企業政策,日本總體上還是能夠“與時俱進”的。


馮瑋


日本此前一直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也是極高,是標準的發達國家。

日本的國土面積不大而且多山,可以說資源也很匱乏。但是日本卻給我們好好地上了一課,讓我們在書本里學的知識真正地被應用。

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日本非常重視對科技研發的投入,非常重視科技人才的培養,有一種偏執的科學精神。日本擁有世界上最頂尖的品牌陣營,或許不是盈利最高,但在世界各個領域都有頂尖霸主。


二,教育是立國之本。日本之所以能從一個小島國走向富強,離不開明治維新,離不開兼容幷蓄地學習西方技術,離不開全國上下對於教育的重視。日本不僅擁有世界領先的基礎教育,其高等教育也是世界頂尖水平,為日本培養了一大批科研人才。

三,對外開放是經濟發展的推動器。日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就,關鍵就是在於日本的“走出去”戰略。相比之下,日本的很多企業才是“掌握核心科技”。日本在世界各國建廠,其實是利用自身的科技和資金,剝削別國的廉價勞動力,蘋果公司也是如此。日本的多數財富不是產生於國內,而是對別國資源和資金的剝削。

都說師夷長技以制夷,我們要認識到差距,以史為鑑,實現從總量到質量上對日本的全面超越。


堅果旅行


要知道日本從中國搶走了多少黃金,寶藏,礦產啊,只是黃金這一項就有21000噸,這可是中國幾千年的積蓄呀。美國這麼富有到目前才儲存了7000噸黃金,日本什麼也不用幹也夠吃1000年的,不要羨慕小日本,他們不是多聰明,只不過是搶了太多中國的東西。


老普82402271


在中國GDP未超過日本之前,日本曾經多年都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日本經濟總量為4872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三。日本國土面積僅37.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27億,那麼日本為什麼能創造出世界第三的經濟總量?

首先,在筆者看來,日本這個體量確實不能與我國相提並論,但是放眼全球,這個體量也是中上水平了。陸地面積越大並不等同於GDP就越高。比如俄羅斯,俄羅斯是世界上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它的經濟總量僅1.5萬億美元左右,位居世界第12。陸地面積比日本還要小的韓國,都發展成為世界第11大經濟體。我們可以發現,世界前10大經濟體中,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的國土面積都不算大,但它們都算得上是經濟大國。

在發達國家中,尤其是像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這些國家,它們的經濟發展水平高,人均GDP相差不算大,那麼,決定它們經濟總量高低,人口就是不可忽視的因素。在這些國家中,日本、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這些國家在發達國家行列裡GDP排名與其人口排名幾乎是一致的。

當然日本能發展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有很多因素。比如美國的扶持、兩場戰爭促進作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等等,但也離不開日本自身的努力。戰後日本進行了廣泛的社會改革,制定適合本國的發展戰略,積極參加國際競爭,重視科學教育等等。而且日本擁有其獨特的文化,勤奮、好學、隱忍等,日本的學習能力非常的強,日本學習和借鑑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先進工藝、科技和管理經驗,並且對外國技術、工藝進行消化吸收。有數據顯示,日本從1950-1975年共引進了25000多項技術,並用不到30年時間、花了僅60億美元左右,就把美國等西方國家用了半個多世紀、花了2000多億美元的研究成果學到手。這些都是日本的長處之一,其它方面就不分析了。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日本經濟開始緩慢增長。早在1994年日本的經濟總量就超過500萬億日元,然而到了2017年日本經濟總量為545.7萬億日元,二十多年間增長不足10%,因此有“失去的二十年”一說。直到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之前,日本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已經保持了數十年。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為122503億美元,約是日本2.5倍。


錦繡中源


首先糾正一點,日本人口並不少,不能拿中國印度這種人口規模來衡量,全世界人口過億的國家沒那麼多,人口總量要加入人口素質的權重才準確。其次不能簡單比較位次,GDP第一和第二,第二和第三相差都很大,第三名的日本和第四名的德國,第五六名的法國英國無論按國土面積、人口總量產生的GDP總量比例都是正常的。

經濟總量不是糧食總產量,它和國土面積不是單一的線性相關,經濟總量和人口總量的關係更高,因為經濟是由人的勞動創造的。國土面積必須加入土地質量和地理位置的權重,後兩者一旦差,土地再大用處也不大。當今世界是全球化時代,各國的經濟要素緊密相連,經濟產值不能單純以本國的資源稟賦來衡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不同層級的產業其附加值相差很大,產品科技性越高越稀缺需求量越大越不可替代,其附加值越大及經濟價值越高。

雖然日本的國土面積只有37萬多平方公里,災害也不少,但日本的土地質量和地理位置並不差,降水充沛,適宜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即便在近代工業化之前也養活了較大的人口總量,日本面積小僅指其陸地面積,但作為島國的日本海洋資源極其豐富,領海面積達 31 萬平方公里,漁業水域 361 萬平方公里,200 海里水域面積為 429 萬平方公里,非常有利於從事海洋生產和對外貿易。日本的人口總量高達1.27億,排名世界第十一位,在發達國家中僅次於美國,與俄羅斯接近,從事企業生產的人口總量更是居於世界前列。

日本的經濟支柱是實體經濟,日本的中高端製造業企業佔據世界製造業的很大分額,是日本GDP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一切都來自於日本的多年努力造就的。日本人是非常善於學習的民族,當初學唐朝,近代義無反顧地學習西方的先進事物,在對外擴張的步伐中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儘管在二戰中付之一炬,但底蘊始終都在。二戰後隨著美國的扶持,日本又迸發出強大的活力,日本人深知本國資源貧乏市場狹小,只有全力以赴地進行進口資源出口成品的貿易模式道路才走得通,只要提高產品附加和競爭力,完全可以降低資源進口的成本壓力,於是以技術立國為口號,不斷深耕技術研發,從模仿歐美的山寨國家轉變為頗具創新精神的國度,在這個過程中,日本人本身的優秀品質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人非常注重秩序,非常團結有序,洋溢著集體主義精神,在經濟生產活動各企業很少有內耗,通過產經聯合會等一系列民間企業組織協調各自利益,創造出一系列堪稱經典的商業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日本人是非常勤勞的民族,當歐洲各國國民都忙於工會鬥爭致力於福利社會時,日本社會卻始終堅持著較高的工作時間,雖然這也產生一系列諸如過勞死高自殺率的副作用,但不可否認對日本企業的高生產效率起著不少作用,技術水平和技術差不多的同類產品日本的總是能比歐洲的便宜,搞得歐洲國家只能對日本施行高關稅來應對,比如汽車。

日本如今處於較高位置的產業鏈地位除了日本人的努力勞動,也離不開日本的高教。日本人極為重視教育,國家和民眾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對科研人員的尊重是顯而易見的,早在一百年前日本就完成了義務教育,這在西方國家都少見,教育對於培養優秀人才至關重要,日本的大學是非歐美國家中最優秀的,一個東京大學產生了多少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最終幾十年來日本時不時產生一位,而且都是科研領域,絲毫不遜色於美國之外的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空有優秀人才也不夠,必須尊重他們的價值,日本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和企業與科研院校的緊密合作為日本優秀人才提供了極好的保障,只要有成果就可以得到不菲的收益,極大地發揮著科研人員的能動性……


滅法者


日本國土面積排名第62,創造第三的經濟總量,確實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偶然的,日本具備一系列優勢和條件

日本的國土面積絕對值不算小比法國小,比英國法國大,要知道英美法可是世界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國家,英國是創造了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德國發動兩次世界大戰,也就是說,日本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是也夠用了,

日本人口一點二億,全世界人口超過一億的也就十來個國家,日本算一個,足夠的人口數量是經濟發展的保證,

日本是島國,海運便利,運費便宜,適合搞國際貿易,日本資源匱乏,但是交通便利彌補了這個缺陷,從海外運來原料,再製成成品銷往國外,

東亞儒家文化圈的國家都比較勤奮,聰明,除了個別走錯了路的國家,都比較富裕發達,

日本的國民性更善於學習先進事物,以前是學習中國,工業革命後歐洲先進,日本迅速學習歐洲,轉型速度非常快,

二戰日本戰敗後,因為美蘇對抗的國際形勢,日本迅速得到美國扶持,得到了優越的發展環境,佔據了產業鏈的先機,


萬事皆空70


自從英國首先在十九世紀初,首先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國開始,包括美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等等等的,工業發展的後進國家,不管這些國家總人口多少,不管這些國家人口密度多大,這些落後國家都是快則經過30年,慢則經過60年的努力,人均GDP就基本上趕上最先進的英國水平,而且日本在1945年二戰徹底敗退後,經過33年的發展,到1978年它的人均GDP也追上了,當時美國的水平。既然自從英國在十九世紀初,率先成為發達國家後,既然有那麼多國家,不管人口規模大小,不管人口密度多大,都可以快則在30年,慢則在60年左右,人均GDP都基本上可以趕上最發達國家的人均水平,那麼我就可以絕對下結論了吧?我的結論就是排除了比較敏感的社會制度的原因,一個落後國家,不管她的總人口多少,也不管她的人口密度多大,只要全國同心同德,快則經過30年,慢則60年的發展,她的人均GDP就可以基本上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在西方國家中,美國人口3億多排第一,經濟規模最大,日本人口近1.3排第二,她的經濟規模也排第二,德國人口8000萬排第三,她的經濟規模也排第三,英國法國人口規模排第三第四,她的經濟規模也排第三第四,以上國家的經濟規模,幾乎和他們的人口規模,成絕對的正比,既然是如此,那麼人口規模排西方國家第二的日本,經濟規模也排在西方國家第二位,就實在不足為奇了


ioo楽ooi


中國有句古話,謙虛使人進步,哪怕是敵人,也應該正視別人的強大,要虛心向別人學習,而不是一味的貶低別人,說厲害了我的國,掩耳盜鈴的事幹久了,只能說明自己真的是聾子;別裝了我的國,我們落後日本太多了,該向別人學習了,不管是人文素質還是自然科學,幾乎是全方位落後。有些國人一說到日本就咬牙切齒,有本事你比他厲害,而不是在那裡瞎噴。每個人自己百度下日本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品牌企業,多少專利,有多少是實體制造業,又有多少是控制著世界的核心技術。一句話做人做事都要客觀公正的評價。


安爾碘


這是日本明治維新以來,持之以恆打拼160年的結果。

明治維新實質上就是全盤西化,幾代日本人遠渡重洋、虛心求教,勤奮好學、臥薪嚐膽,日本人遍及歐美,用幾十年學會了先進的技術,制定了高效制約的政治體系,建立了嚴苛的現代企業管理體系,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20世紀30年代日本大局入侵中國和東南亞,企圖建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正是建立在強大的工業基礎之上,只是其戰線拉的太長、時間拖的太久,加之中國和亞洲各國人民英勇抗戰,美俄鼎力相助,最終日本失敗是歷史必然,但日本人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以及過敏的創新能力、奮鬥精神是不容置疑的。因此,日本今天的地位是數代日本人奮鬥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