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记得雷锋在他的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你是一滴水

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

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粒粮食

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

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

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

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

都要发挥最大的能力

做出最大的贡献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路春兰摄影作品


今天

我们再重新体会这段话的时候

便发现它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那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从事护理工作36年

她始终不忘初心、踏实苦干

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

在这36年里

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同样也见证了单位的成长和发展

今天让我们一起

重温路主任的护理之路

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路春兰出身在一个书香家庭,自然非常重视读书,她的父亲也曾多次告诉她,要尊重老师,听老师话,最重要的是不能忘记学习,把学习落下。

1973年,年幼的路春兰就读于青州市的袁路小学,在学校里遇到了令她终生难忘的陈老师。在她的记忆里,陈老师非常有责任心也非常热爱老师这个职业 ,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学生就应该学习”。

陈老师尽职尽责的教,她们也很爱学习,自然学的也很扎实,对以后她们的学习和工作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小学课程结束,路春兰考上了当地的岭上联中。路春兰对初中时代的回忆,是成群结对的学生上山拔草和去路边拾粪的场景,那时的学校对学生的课程要求和现在相比基本处于一种失控的状态。然而就在不久,国家就相继出台了很多对教育的改革政策,正在读初中的路春兰恰巧赶上了那年的教育改革。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改革严格了考试要求,设立了对照实验班,实验班采用三年课程两年学完的模式吸纳了一部分学生,路春兰就在其中。面对突如其来的政策改变,为了毕业的时候可以考个好成绩,她迅速调整了自己的学习状态,挤出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路春兰回忆:“那时候很单纯,也不会想上学是为了什么,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就是觉得什么事情都要做好,考试如果考不好就会觉得丢人,在别人都去玩的时候她就开始抓紧时间自己学。”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路春兰告诉我们,她们毕业的时候经过了三次筛选,录取人数非常少,考不好的就没学上,回家种地去了,她那时候是考了4门课,满分是400分,她考了398分。当时有个比她大八岁的同学一起参加考试,老师安慰她们说:“不要害怕,说不定他还没有你们考的好呢。”

1980年,路春兰被山东益都卫校录取了,那时候没有挑选专业的自由,学什么都是学校说了算,她被安排去学了护理。路主任的护理之路也是由益都卫校开启,然而对于当时的她来说,内心对这门学科充满了逆叛心理,她不喜欢这门学科,她甚至想过要放弃益都卫校,重新去考高中。

直到有一次,成绩一向优异的路春兰,却在生理考试中遭遇滑铁卢,试卷被老师用朱笔画满了错号,遥遥望不见及格线。吹了冷风的路主任,为了证明自己是可以学好生理学的,她每天都在努力,渐渐地她各科的成绩也随着越来越好。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读中专的时候她就特别羡慕穿军装的军人,英姿飒爽的,没想到后来自己也穿上军装了。我中专毕业考试,成绩考的不错,老师把我们几个叫到一个会议室里让我们静静地坐着,什么也没说。没过多长时间我被通知说要到武警医院去工作,后来才知道刚才那是武警医院的领导来挑人了。记得当时选中我的领导是当时政治处的王东林主任,从1983年到现在,没想到在咱院这一干就是36年。”

在混乱而又充满活力的八十年代初,在浩渺无极的大海上,路春兰挂起的船帆是心无旁骛的学习和力争上游的先行务实精神。时光的河向前流,她不辜负每次考试,不辜负每一次机会,不问方向,扬帆信风。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八十年代的总队医院规模很小,它的病房是四排平房,其中三排平房用作军人病号的住院病房,路春兰被分在内二科,护理人员的缺乏也使得当时每个护士平均负责十几名病人,其工作量是现在一般责任护士的两至三倍。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医疗护理用的卫生物品也极其落后,大部分临床的消毒技术只停留在高温开水灭菌的落后状态,胶皮管输液器、粗针头注射器、反复使用的消毒棉球等都与现在临床上使用的卫生用材形成鲜明对比,同时它们也见证了医学和护理技术的发展,与之相随的还有不规范的操作流程和落后的操作观念。

路春兰回忆:“那时候怕别人说自己怕脏怕累从不敢戴手套为病人做治疗,遇到便秘和肠梗阻的病人,会直接用手指帮他们抠大便,根本不懂得保护自己。病人换下来的脏衣服也是我们护士洗,那时候只一味的求奉献精神,护理观念比较落后。

“当时部队的护士也基本上是从卫生员提上来的,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她们所学的东西基本上依靠老同志的帮带,操作流程也不是特别规范。我做了护士长以后,自己编了一套材料给她们,那是武警医院的第一套护理操作流程。”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当我们后来者手里握着一本又一本紧贴临床的学习材料,受益其中时,很少有人会去询问它们的出处,更不会去了解它产生的历史背景如何,是路春兰主任这样的杏林开荒者和后继发挥积极作用的护理前辈们为我们创造了如此便利的知识红利,让我们享受了诸多的便利。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曾经的护理专业不设英语课,在当时的课程设置中大部分医学生只学习拉丁文一门外语课程,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和工作要求,时任武警医院内二科护士长的路春兰主动开启了英语自学之路。

由于没有丝毫的英语基础,自学难度大,她决定去读夜校。每天下班乘坐一小时的公交车赶去上课,

晚上9点钟回到家坚持学到11点钟才休息,每天早上五点钟起床背单词。为了不耽误工作,她从不把书带进病区。这种高度自律的学习精神,帮助她顺利通过了工作中的各类考试。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路春兰摄影作品

此后几年,路春兰自费考取了护理本科,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她潜心钻研法律、英语、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等学科。在工作之外,路主任自学了摄影,丰富自己生活的同时,也为医院留下了很多精美的照片。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1994年在组建肿瘤科之初,对肿瘤病人的护理在当时是医院的一个空白,路春兰主动请缨,接受挑战,连续无数个昼夜一边查阅资料一边护理患者,及时总结临床护理体会和经验,逐渐摸索出一整套肿瘤病人在化疗期间预防并发症的措施。

这套研究应用到临床效果非常明显,使医院对肿瘤病人的护理从无到有到日益完善,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继此之后,路春兰又主持编写了内科系统常见病的护理计划,成为全院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路春兰一直致力于提高临床护理的技术水平,同时注重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用情也用心。从护理部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了以后,主动申请到刚成立不久的军人病区担任护士长,军人病区管理难度大,她就用最快的速度最优的质量制定了适合军人和年轻战友的护理方案和管理制度。

对待在训练中受伤的年龄偏小的战友,路春兰倾注了格外多的心血,每当医生为他们制定治疗方案尤其是手术方案的时候,路春兰都会以妈妈的角度站在医生旁边陪伴什么都不懂的小战友与医生进行交流,用她专业的知识帮他们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并给予鼓励和安慰。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凡是来武警山东总队医院住过院的官兵都知道,军人病区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路妈妈”。

在训练工作中受了伤的战士们,病了疼了找“路妈妈”,有思想包袱了找“路妈妈”,渴了饿了还是找“路妈妈”,“路妈妈”总是能够及时出现。每逢过节,路春兰都会带领军人病区住院官兵一起煮热腾腾的饺子、做一桌子好菜,官兵们对路春兰赞不绝口:“有路妈妈在,我们的病不用看就好了一大半。”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路春兰前后多次被总队和医院表彰为优秀党员、优秀护士、模范护士、巾帼建功先进个人、优秀机关干部等各项荣誉,2005年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主席的亲切接见;2006年当选山东省第十一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2010年获得武警部队“护理事业特殊贡献奖”。撰写护理论文30多篇、参编著作两本、编辑内部参考书两本,获得武警部队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填补了医院护理科研的空白。

身边故事丨在护理岗位奉献36年的“路妈妈”,她的经历就是一本“行思录

从一切秩序被颠覆,一切价值观都遭到质疑的年代到现在这个可以包容、尊重个人的自由开放的年代,她凭借对学习的信仰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从事护理工作36年,不忘初心、踏实苦干,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不平凡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