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初识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歙县古城

初识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徽州民居

此前,歙县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陌生很遥远的地方,除了知道哪里出产有名的歙砚外,其他义务所知,这次因要到皖南来,做了点功课,但终究是纸上谈兵,很肤浅,很模糊。一踏进县城,走了一圈,一个真切的、形象的歙县出现在眼前。没想到,它竟是这么一个有特色,值得人们细细品味的历史文化名城。

初识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登楼俯瞰鲍家花园

歙县在古代为徽州之首,现为黄山市下属的一个县,距黄山市很近,车行约半小时就到达古城区。司机先带我们到鲍家花园、棠樾牌坊群景区参观游览。鲍家花园,系春秋名相鲍叔牙后裔,清乾隆嘉庆其间著名徽商的私家花园,为当今最大的古徽州私家园林。走进园内,奇花异草,高乔矮树,千姿百态的盆景,令人目不暇接;假山异石园中巧布,楼台亭榭层层叠叠,小桥流水,曲径通幽,让人宛若置身于苏州园林之中。特别出众的是,这里有几个超大的盆景,堪称园林一绝。那座名为“江山如此多娇”的大型树石盆景,长达二十余米,集树木之精华,揽中华名山之秀,气势恢宏,大气磅礴。那盆“徽州人家”,将古徽州山水人文,构建得和谐巧工,惟妙惟肖。还有那盆名为“南国风情”的古榕树,历经百年风霜,至今仍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他曾是昆明世博会上的金奖作品,为此园的镇园之宝。

初识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棠樾牌坊群

从鲍家花园走出不久,来到一片油菜花地。黄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艳,在这片金色的大地上,矗立着几座祠堂和一排牌坊,即“棠樾牌坊群”。牌坊,为古建一绝,在歙县随处可见,歙县被誉为“牌坊之乡”。位于棠樾村的这个鲍氏“棠樾牌坊群”,则是歙县最具代表性的牌坊之一。一眼望去,那七座规模宏大、气韵轩昂的灰黑色石牌坊,呈弧线排列,在一片金色的油菜花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威严高大。据说,明清时棠樾古村在外经商者颇多,有的功名成就。为了光宗耀祖,流芳百世,这些巨商,回乡大修宗族建筑。牌坊即是他们最能显示家族荣耀的作品。在此,仰望牌坊上镌刻的题字,如“鲍象贤尚书坊”、“鲍逢昌孝子坊”、“慈孝里坊”、“乐善好施坊”等,即可看出鲍氏家族被明清两代皇朝旌表“忠、孝、节、义”的荣誉和名望。这牌坊记录着这个家族四百多年间,为政为商,显赫几世的神话。我们在牌坊群中穿行,在黄花田里徜徉,顿感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在这里和谐交融,构成一道典雅美丽的画廊,而川流不息的游人,则为画廊添上了一抹灵动的色彩。

初识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徽商之源——渔梁古埠

走出这个景区,导游带我们来到了徽商之源——渔梁古埠参观。这里最让人震惊的莫过于“渔梁坝”,它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一座石质拦河坝,初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当年随着徽商的崛起和不断发展,渔梁逐渐发展为古徽州重要的水路码头。明清之际,这里曾商贾如云,樯桅毗连,船舶沿练江进入新安江,可直达杭州,是当时一条著名的黄金水道。渔梁就是为适应当时水上运输的发展而修建的。岁月悠悠,时光已过去一千多年,今天,这座大坝,依旧安然地横卧在新安江上,发挥着自己的功效。我们沿江边岔口的石阶,相携而下,走到坝上,只见坝面全部用清一色的花岗岩大石条垒砌而成,石条只见用石键如钉般紧紧连接,千余年失眠历经水流、风雨磨蚀。仍完整坚实,连接处依然紧密牢固。站在坝上,脚下泛着浪花的水流漫过,流入坝下的河道。坝下,水面较为宽阔,停泊着几只待航班的游船。坝上、江边,极为村妇或挥动着棒槌洗衣,火宅竹竿搭成的衣架上晾衣被。听导游说,这个大坝垒砌的建筑方法十分科学,大坝高低有一定的落差,随着江流的大小、水位的高低采用逐层拦水的方式。当时坝上的老乡,海形象地给我们演示江水流经坝上的情景,我们觉得异常巧妙,非常神奇。此刻我不禁想到,前些年,我曾到过四川都江堰,站在水流奔泻的岷江之畔,看到二千二百多年前,李冰父子带领群众修筑的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感到十分震撼,由衷地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今天看到这座渔梁坝,也有同感,正如专家所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都江堰向媲美。它被人们称作“江南都江堰”,确是实至名归啊!

初识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渔梁古埠街景

从渔梁大坝拾级而上,来到古镇的渔梁老街。渔梁老街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古村蜿蜒曲折,窄窄的路面,用鹅卵石铺就,石条镶边。街两旁的民居,白色的山墙宽厚高大,灰色的瓦房排列有序,房檐伸出,灰色的马头墙造型别致。一些徽式的木楼、古店还保存完好,有些商铺、古庄号的字迹依稀可辨。我们看到,随着古村旅游业开发,这里不少人家做起生意,饭馆、旅店随处可见。许多家门口都停放着摩托车,嘟嘟的摩托车在着货物,不时地从村中开过,往日的古村,显然多了一些商业的气息,热闹不少。这天中午,我们就是在村里的小饭馆吃的午饭,热情的店主人,还为我们做了几道地道的徽菜。如今,渔梁古村落的保护利用工程正在启动,相信进过整治河开发利用,这个古村落,将会让人们更好地领略当年的徽商、古村的风貌。更真切地感受徽州文化的魅力。

初识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斗山街

之后,我们来到了歙县城内的斗山街,街道狭长悠远,从道旁那些有名有姓的民宅大院。如杨家大院、许家厅、潘家大院等,即可知道,这里曾是官宦人家、商贾大户聚集之地。其建筑气势之恢弘,雕饰之考究,尽显徽州民居之特点。走进大气典雅的徽园,满眼都是古色古香的民居,各式各样比比皆是,不同的商肆、店铺鳞次栉比,铺面、柜台的商品琳琅满目。尤其是歙砚和徽墨为多。走过街市中心,看到一座刻有“许国石坊”的牌坊。看它的式样很特别,顿有耳目一新之感。据说这座建于明万历年间的石坊,是当时朝廷旌表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而建的。它有别于其他牌坊,不是那种平面高耸的形态,而是四面八柱,呈“口”字形的立体牌坊,八柱间宽大通畅,可进可出。它的石柱、横梁、栏板等,均是采用非常坚硬厚重的大块石料筑成,基座的配饰、上面的雕饰镂刻其精美细密。各种图案错落有致、丰富多彩,充分体现出徽派石雕艺术的独特魅力。抬头望着这座高大敦实的建筑,很难想象在当时技术尚不发达、运输工具十分简陋的条件下,竟能把如此厚重的石料送到10米多的高空,并严丝合缝地连接起来,完美地建成这么宏大的一项工程!它被看作我国的“稀世瑰宝”,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成为“国宝”级的全国重点文物,真的当之无愧啊!

初识历史文化名城——歙县

陶行知先生纪念馆

在歙县游览一日,处处感受到徽文化的救援与厚重,不但被那些极具徽派特色的民居、牌坊、古桥、古楼所吸引,被满目的歙砚、扑鼻的墨香所熏染,更对这里自唐宋以来徽商崛起、文风昌盛、人才辈出的顾经理室所认识。我们还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纪念馆,观看良久,满怀敬意地向他鞠躬致礼,驻足在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巨幅塑像前,一种亲近油然而生,感谢他的教诲和榜样,感谢歙县以她丰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培育出伟大的陶行知和像他一样众多的文化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