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物盏集:匣钵——宋代建盏烧制不可或缺的工具

宋代烧制建盏的工具从支钉叠烧逐渐发展到匣钵仰烧,匣钵给宋代建盏的烧制带来了怎样的改革性转折?

究竟是何模样的器物,又是如何使用的呢?

让我们来一一揭晓。

夫物盏集:匣钵——宋代建盏烧制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匣钵的诞生

在宋代以前的晚唐,那时尚未出现匣钵,一直采用托座叠烧烧制建盏,烧制出窑是,产品都是上下相叠的,给建盏成品造成遗留支钉痕的不良影响,使建盏的美观大打折扣。

随着我国古代科技的进步,制作生产水平的提升,匣钵在唐后的五代晚期—北宋初期应运而生。建窑匠人发现一个有效去除支钉痕的方法——使用漏斗形的凸底匣钵(叠烧底部有支钉防止建盏烧制过程中散落变形,而匣钵是漏斗型将需烧制的半成品放入其中烧制,则规避了风险。)仰烧黑釉茶盏,并且各朝各代一直沿用。

夫物盏集:匣钵——宋代建盏烧制不可或缺的工具

二、建窑匣钵的重大作用

使用匣钵的建盏烧制工艺大有讲究:

1.匣钵的结构使建盏避免了直接与明火接触,使建盏表面不受污染,并且能在环境中自由发生反应,变幻莫测的釉面更加丰富多彩。

2.漏斗型的匣钵密封性强,不仅控制窑内进氧量,且易于保持温度稳定,形成了良好的烧制氛围。极大程度上影响了所制建盏的品质。

夫物盏集:匣钵——宋代建盏烧制不可或缺的工具

3.匣钵呈漏斗形,底部是尖的,这样的造型不仅使得匣钵与内部的建盏更加贴合,且使每个匣钵与下叠加的匣钵之间的建盏盏面贴合,增加密封性的同时还能在同样大小的空间中堆得更高。

夫物盏集:匣钵——宋代建盏烧制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科技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于传统工艺的改良颇有进步,不过温度与气氛还是极难掌控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如此精致唯美的器物,值得我们珍惜感恩和传承。


器物有情,温暖无声;玩盏兴趣为先,不忘初心!

此文章为【夫物盏集】整理发布,有任何问题直接留言私信或者点击文章末端的广告进去交流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