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房顫導致的中風?

用戶3708573353


房顫近幾年來被炒得滾燙,確實現今社會發現房顫的人越來越多是事實,究其原因:人口增多、長壽和老齡化、老年人左心房心肌退行性變易產生形成電生理紊亂、微折返增多而產生房顫。其次長期高血壓病、舒張功能減退的冠心病、主動脈擴張引起返流、辦膜鈣化性心臟病都會引起老年人左心房擴大而形成心房內的微折返觸發房顫,隨著心房越來越大,間隙性房顫最終成為持續性房顫,這些由心臟疾病引起的應稱為器質性心臟病產生的病理性房顫。

功能性的房顫即無器質性心臟病、左心房不大的特發性房顫,可偶而發作一次也可一段時間內頻繁發作多次,但很少發展成持續性房顫。社會發展帶來的壓力、競爭、快節奏、貧富差距拉大、大城市40%的高離婚率等產生各種心理障礙的發上率越來越多見,醫學模式從單純生物醫學逐漸向社會一心理一生物醫學模式轉變。隨著心臟電生理的發展終於揭開了特發性房顫這個謎:原來有些人在肺靜脈進入左心房起始部位周圍或左心房內不同部位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微折返通道、平時這些通道從不開放,一旦開放微折返形成了,特發性房顫就來了,這和室上性心動過速有先天性房室之間的旁道在交感神經分泌的腎上腺素激活一樣道理,有的人甚至不能喝咖啡和濃茶,喝了就發室上性心動過速,交感神經興奮是先天性折返通道激活唯一能解釋的理由就是情緒因素,就如人一緊張心率加快、血壓也會升高道理一樣。偶而一次激動、暴怒、鬱悶、可能只發一次,如果某階段持續存在不能擺脫不愉快的社會心理因素就會反覆發作。如果一次發作持續幾小時以上或近期內多次發作的人都應做射頻消融術,制定這種指南的專家們可能根本不懂或不想搞明白特發性房顫的觸發機制,只是頭痛治頭。

我是一個心血管醫生,為什麼會對醫學心理學感興趣去研究它,因為剛當醫生從來學過醫學心理學,我的第一個醫學心理學“老師”確是醫院放射科醫生,和老婆都是二婚、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值夜班時他常來推西地蘭0.4mg,推完就走,心電圖都不用做,那時轉律最常用的就是西地蘭。一次他的鄰居正好在,後告訴我:他和老婆大吵後必發房顫,哦這可是書本上沒有的,原來生氣也會發房顫。

過度宣染引起房顫患者個個害怕隨時隨地可能發生腦栓塞,於是比拼哪家醫院房顫射頻消融做得多、器質性心臟病,左心房很大的持續性房顫患者他們知道做了也白做,肯定會復發,風險也大,於是對準了那些特發性房顫“患者”,可成功率低,複發率高,重複幾次治療後仍有不少人會復發,這就是個體差異,因為你更本不知道還有多少微折返?在哪裡?這在國際上也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難題。

器質性心臟病左房明顯擴大的忠者,左心耳因血流產生渦流容易發生血栓,有了血栓一旦碎落肯定會引起腦血管栓塞,以前根本無法判斷左心房擴大的患者究竟有沒有血栓,為了防止腦拴塞一概建議用華法令來預防血栓栓塞,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否每一個左心房擴大或左心房不大的特發性房顫患者都100%必須防栓治療呢?我個人不贊同,也許心血管醫生會說我說的不付合指南,正因為有人不斷責疑指南,才會有一版又一版新的指南誕生,否則一代又一代的醫生只會按指南和共識看病,將來離開指南根本不會看病了這是我最擔心的事!我現在說特發性房顫的射頻消融不出十年會淘汰你會相信嗎?其實要不要抗凝治療只需做一個食道超聲檢查就行,哪怕左心耳內幾耗米的血栓也能發現,檢查方法又簡單又快,至少沒有血栓的人不必抗凝治療。為什麼醫生從不讓做?反正有房顫就用達比加群或沙斑類抗栓。血栓形成和左心耳血液渦流有關,這也是個體差異,也有些老房顫患者一輩子不抗凝也沒發生過腦栓塞。

新一代貴得出奇自稱出血風險不比華法令多(當然也不比華法令少)目前仍無法找到預估出血風險方法而說成不需監察、出血事件發生後無藥無控制(除非凝血酶原)不像華法令用維生素K可以治療,華法令抗凝機制是抑制維生素K在肝臟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X因子,還能通過INR來監察出血風險,自稱腦出血風險比華法令少,卻又無任何理由可解釋同樣抑制II因子X因子的抗栓藥卻無法監察其出血風險,(至少目前國內外還未找到方法)而不須抽血檢查,這是天大的謊話,相比華法令出血風險相同,但大出血指腦出血風險減少,理由呢?誰也編不出來,因為抗凝機制都是最後都是抑制凝血酶(II因子X因子)來阻止纖維蛋白原轉為纖維蛋白。既然都有風險那麼做一個進食道心超來決定是否要抗凝治療不是更合理嗎?試問特發性房顫“患者”發生腦栓塞和器質性心臟病產生的大心房發生的腦栓塞的比例各有多少?接著左心耳封堵術又開始活躍起來,一個房顫衍生出如此之大的醫療市場,並打著和國際接軌、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最先進的抗凝藥物打著降低房顫患者的腦栓塞和心衰的旗號究竟為誰獲利,患者?所以不斷有人在炒作房顫是廿一世紀心臟病最大的威脅,房顫=腦梗,要知道腦栓塞在缺心性中風比率只佔22.4%,(還不包括幾耗米大小的腔隙性腦梗塞)而且大部分發生在有器質性心臟病大心房持續性房顫患者中,而斑塊破裂引起的腦血栓形成成後的缺血性中風遠還比它高得多。

我的結論是對左房明顯擴大的患者應廣泛開展進食道心超檢查,如左心耳有血栓存在的患者應該用抗凝治療,首選還是華法令,今後幾年你可以看到加群和沙斑類越來越多的出血等毒付作用。左心耳封堵要慎而慎之,利大於敞還是敞大於利。左心房不大的特發性房顫“患者”首先從心理醫學模式,從發生特發性房顫的源頭上去解決。

2018.8.17


我想說點真話


我是來自星星的萌醫生,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在瞭解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房顫,以及房顫到底是怎麼導致腦栓塞(中風)的。

房顫,全名叫做心房顫動,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也是心房最嚴重的一種心律失常,導致房顫的原因包括持續的房性早搏、甲亢、心臟肥大等等。近幾年來房顫的發病率也是一直在增加,最近的一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7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房顫的發病率已經達到了百分之十,這是一個十分恐怖的數字了。

因此,對房顫的治療就顯得十分緊迫了。

臨床上,對於房顫的治療主要就是通過兩塊展開的,控制心率和抗凝。

1.控制心率:如果是新發房顫,或者是陣發性房顫,我們一般會選擇使用胺碘酮使其復律,如果房顫合併心率加快,也可以選擇使用西地蘭;如果是持續性房顫,我們在排除快慢綜合徵之後,一般建議長期使用倍他樂克控制盒減慢心率。

2.抗凝:這一塊是房顫最重要的內容!房顫時,由於心房快速的、無節律的跳動,導致心臟血管的血流明顯加快,血流加快時,便有可能形成渦流(與快速流動的水中形成漩渦是一個原理),隨即會在心房附近的左心耳處形成血栓,左心耳與外界血管相通,左心耳內的血栓一旦脫落,最有可能隨著血液循環進入並且堵塞腦動脈,從而發生腦栓塞。

對抗凝的治療,我們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選擇使用抗凝劑。最常用的口服抗凝藥就是華法林!

華法林,曾經的老鼠藥,由於其抗凝作用,現在被廣泛的應用於各種抗凝治療中,不進房顫,靜脈血栓、頸動脈斑塊等都可以使用華法林。但是,在使用華法林進行抗凝的時候,必須定期監測凝血功能,尤其是INR的指標。普通人需要將INR維持在2.0-3.0之間,75歲以上的老年人和有消化道出血風險的患者需要維持在1.6-2.0之間。

歡迎關注我的悟空號:來自星星的萌醫生


阿卡醬醫生


腦卒中的防治有一個新的辦法,就是左心耳封堵術。這種新的技術能夠降低房顫患者的腦卒中的風險,現在的植入成功率非常高的,整體來說安全性非常高的,併發症也是非常的低的。

房顫治療中可以用藥物來控制心臟的節律,可以用抗凝藥物處理血栓。傳統的抗凝藥物就是華法林,它是一個維生素K依賴因子的抑制劑,如果有血栓,的確能夠血栓給化掉。但是華法林也有缺點,它與食物還有其它藥物之間的交互作用太多,有效性會受到影響。另外,抗凝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抗凝過了度,就容易引起出血,而目前的醫療水平也不能完全排除華法林抗凝引起的出血,尤其腦出血。那有沒有一種不跟食物和藥物相互作用的藥物呢?近幾年有發展很迅速的新型口服抗凝藥,但是發展時間相對短,沒有經過太長時間的驗證。同樣,它也可以降低卒中風險,可以不用頻繁地抽血監測INR,不易與食物藥物發生相互作用。但是仍然有出血風險,且花費較貴。

因此,藥物的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但上文提到的左心耳封堵術,可以控制血栓,預防中風。


海上名醫


我們平常所說的中風,即是腦卒中。由房顫形成的血栓進入體循環,在腦部形成栓塞,造成中風,嚴重者危急生命。所以預防很重要,主要從三方面入手:即治療房顫;防治血栓;預防中風。

1、治療房顫。使房顫轉復為竇性心律並維持規則的心室律。心律變得規則後,心房的收縮功能提高,泵血能力上升,則不會有血流瘀滯,不易形成血栓,大大降低了中風的風險。房顫的轉復臨床上一般首選藥物治療,胺碘酮是常用藥物。二線治療可以採取手術房顫消融治療。

2、防治血栓。服用藥物進行抗凝治療。通過CHADS評分,1分的可以服用阿司匹林,超過1分的需服用華法林進行防治。使得凝血酶原時間國際標準化比值維持在2.0--3.0,可以有效的預防中風的發生。也可以配合其他降低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的藥物,如辛伐他丁片、阿託伐他汀鈣片、脂必泰膠囊等。

3、預防中風。預防中風需要從生活中各個方面入手,綜合調理生活方式。比如飲食方面:應該均衡飲食,肉蛋奶等比例低,五穀類比例高,適當吃蔬菜水果,不可過度。生活習慣方面:不抽菸,不喝酒,少熬夜,規律起居等,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心肌細胞的代謝能力。個人方面:應當修身養性,保持情緒的愉悅平和。情緒對於中風有很大的影響,臨床上可以見到很多由情緒過怒或者過於悲傷所導致的中風。可以通過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來使情緒保持平和愉悅,這對防止中風的發生很有好處。

本期答主:郭繼臻,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房顫即心房顫動,本身通常不會危及生命,但可能導致心臟上方腔室的血流不暢並形成血栓。如果血栓流入大腦,就會阻斷腦部的血液循環,導致中風。

治療房顫的很大一部分目的正是控制中風風險,重點在於預防血液凝結成血栓。除改善生活方式防血栓外,可根據中風風險大小選用一些預防藥物,如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抗凝血(華法林)藥物。

因為這些藥物又有會提高出血及血流不止風險之類的副作用。所以服藥過程中要十分注意,需定期做凝血功能檢查、時刻注意出血跡象及避免某些藥品等可能引起的副反應。

下面我具體回答一下“如何通過用藥預防房顫導致中風”及“如何應對房顫藥物易導致出血的副作用”這兩個問題。


如何用藥預防房顫導致的中風?

1.醫生會通過評分系統來評估患者中風風險的大小,然後決定是否需要使用血液稀釋藥物及使用哪種藥物。

最常用的評分系統之一叫做CHADS(中風危險因素)。評估項目如下:

比對自己是否有表中所述危險因素,如果有就按照分值計分,沒有該項就是0分,5個因素得分相加為總分。

總分為0意味著中風風險較低,2分及以上的分數被認為中風風險較高。

2.根據中風風險大小選擇用藥

房顫患者常用的預防中風的藥物包括阿司匹林、華法林(香豆素)和達比加群酯,按照CHADS計算出風險後,可按照以下方案用藥:

  • 如果中風風險較低,可能只需服用阿司匹林,就足以將中風風險降低約20%;

  • 如果中風風險中等,可以使用阿司匹林或華法林,華法林可以將中風風險降低近70%但使用該藥物期間需要反覆抽血檢測INR值;

  • 如果中風風險較高,就需要使用達比加群酯,這種藥物相對更安全,無需監測 INR 值,缺點是價格較高。


從成本效益的角度(最低成本的最佳生存率)的角度來講:對於一個CHADS得分為0的人來說,阿司匹林是最好的選擇,對於一個CHADS得分為1或2的人來說,華法林是最好的選擇,而對於一個CHADS得分為3或更高的人來說,新的抗凝血劑——達比加群酯(dabigatran),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如何應對房顫藥物華法林易導致出血的副作用?

前面我回答過關於阿司匹林副作用的問題,有需要可翻看之前的回答。這裡重點說明另一種常用藥華法林的作用和應對辦法。

華法林會增加出血及出血後不容易止血的風險,可以通過以下4種方法應對。

(1)服用華法林的患者需要定期進行凝血功能檢查(常用的是INR)。

INR,也叫作國際標準化比值,是反映目前凝血狀態的一個指標。一般華法林的 INR 目標值會維持在 2~3(具體諮詢醫生)。

  • INR 升高:代表出血的風險較高。
  • INR 降低:代表血栓的風險較高。

(2)一些藥物和食物可能會增強或減弱華法林的作用,在開始用藥前與醫生談論這些問題。

  • 避免一次過多攝入富含大量維生素 K 的食物,如肝臟、花椰菜和西藍花,因為這會干擾華法林的效果。華法林的作用機理主要就是抑制維生素 K 依賴的凝血因子合成。
  • 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最好遠離酒精。酒精會損傷消化道粘膜,增加了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 切勿擅自服用中藥、保健品。中藥和保健品中的成分比較複雜,可能會增強或降低華法林的效果,因此務必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並向醫生說明目前正在服用哪種抗凝藥物,不要擅自服用。
  • 切勿將阿司匹林與華法林一起服用。

(3)服用任何抗凝藥物都必須時刻注意出血情況,發現有出血症狀,請諮詢醫生。

容易淤傷、牙齦出血、鼻出血、尿中帶血、黑便、傷口出血不易停的情況都是出血的跡象,頭暈或暈厥可能是腦部出血導致的。

華法林導致嚴重出血的風險最高,每年約為1%,首次用藥時可能需要有醫生監護


(4)使用血液稀釋劑期間,防止出血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避免可能導致出血的活動。


    總之,選擇能夠預防中風的最佳房顫藥物很複雜,你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明確自己的中風風險因素,並綜合考慮用藥的風險和好處,以做出明智的選擇。應對房顫藥物易導致的出血的副作用,需要從多方面著手將這種風險降到最低。

    以上就是我對“如何預防房顫導致的中風”及“房顫藥物的副作用該如何應對”問題的回答,如果有任何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阿司匹林不能預防房顫卒中

    抗凝治療可使卒中風險降低60-70%。也就是說卒中高危患者,應該規律服用抗凝藥。通常抗凝藥主要指華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藥(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不包括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僅能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相關卒中,其胃腸道出血和顱內出血風險並不低,房顫卒中高危患者應用阿司匹林無效,低危患者應用阿司匹林風險大於獲益。

    華法林作為口服抗凝藥有很久遠的應用歷史,價格低廉,但該藥和很多食物藥物有相互作用,且出血風險較大。服用期間需隨時調整劑量,監控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在2.0-3.0之間,才能既減少出血風險,又能有效抗凝。

    重度房顫更應根治

    目前國內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包括胺碘酮、心律平、索他洛爾等,長期服用副作用大。如:胺碘酮可致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肺間質纖維化、心動過緩等。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目的在於減輕房顫相關症狀,不能消除房顫,目前證明僅導管消融治療可根治房顫。研究表明,導致房顫的異常電活動絕大多數來自肺靜脈,而導管消融可隔離肺靜脈傳導的異常電活動,達到根治。


    中國家庭報


    第一、運用藥物預防,平時一定要根據正規醫院心內科醫生的囑託,按時按量口服治療心臟病的藥物:(一)、按時按量口服抗擊血小板凝聚的藥物,比如阿司匹林、硫酸氫氯吡格雷等;(二)按時按量口服具有降血脂預防血管硬化能夠軟化血管的藥物,比如:辛伐他汀片、阿託伐他汀鈣片、銀杏葉分散片、雙嘧達莫、脂必泰膠囊等。

    第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並加強體育鍛煉,(一)在生活習慣及飲食習慣方面做到不抽菸、少喝酒、不熬夜、早睡早起、清淡飲食(比如小米粥、蔬菜粥、南瓜粥、銀耳蓮子粥、皮蛋瘦肉粥、雞湯、魚湯、排骨湯等)、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葡萄、蘋果、梨、香蕉、橘子、火龍果、橙子、西紅柿、紫甘藍、黃瓜、青菜、芹菜、胡蘿蔔、冬瓜等),不吃辛辣刺激生冷油膩的食物(比如燒雞、烤全羊、烤肉、火鍋、羊排、關東煮、麻辣魚、辣子雞、油潑面、冰鎮啤酒、冰鎮可樂、冰鎮雪碧等),因為經常抽菸喝酒、熬夜(使心臟及血管得不到及時的休息,容易導致血液裡的毒素和垃圾不能得到及時的清除)、吃生冷油膩的東西容易導致身體的內環境呈酸性,而酸性的身體內環境容易出現血液粘稠、血管狹窄、血管硬化,容易形成房顫及血栓,而導致中風;而清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不熬夜早睡早起(使心臟及血管得到充分的休息,使血液裡的垃圾和毒素能夠得到及時的清除),不抽菸,少喝酒(每天可以適當的喝一點紅葡萄酒對於軟化血管有一定的作用)就可以使體內形成鹼性的內環境,如果身體內環境呈鹼性就會延緩血管硬化及血管管腔變窄、預防血栓及房顫的的形成,進而起到預防房顫及血栓導致的中風。(二)經醫學研究,經常進行體育鍛煉的人,其身體的新陳代謝比平常不進行體育鍛煉的人要快,心肌細胞的耗氧量比不鍛鍊的人要低,其心肌細胞的的抗缺氧能力要比不鍛鍊的人要高,而且新陳代謝較快的人能夠及時將心臟及血管代謝所產生的垃圾及時排出體外,能夠起到預防心臟房顫及血栓的形成,進而防止房顫導致的中風!

    第三、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不過於狂喜,不過於發怒,因為有基礎性心臟病的人(比如、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化性心臟病、陳舊性心肌梗死、心肌炎、不穩定性心絞痛、穩定性心絞痛、心房纖顫、心室纖顫、風溼性心臟病等),這些人如果情緒突然過於激動(比如遇到噩耗過於悲傷、遇到喜事過於高興)就會容易導致房顫的發生,進而引起血栓的形成,導致中風!

    關注“醫學慕課”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醫學慕課


    1、什麼是房顫?

    房顫是一種心內科常見的心律失常,指正常規律跳動的心房失去正常節律,取而代之的是心房無規則的快速顫動,是最嚴重的心房電活動紊亂。

    2、房顫為何會導致中風?

    因為房顫患者的心房失去正常收縮活動,心房左心耳內血流緩慢,血液淤積、湍流,導致血栓形成,當血栓脫出隨心臟泵入血液循環,栓子隨血流流向遠端,當栓子到達管徑較小的血管時便可阻塞此處動脈,導致此動脈遠端失去血供而發生栓塞事件,若栓塞脾臟則導致脾梗死,若栓塞腸繫膜則導致腸梗死,若栓塞腦動脈則引起中風(中風是房顫最嚴重的併發症)。

    3、如何預防房顫患者中風的發生呢?

    中風是由血栓栓塞導致的,那麼治療重點就在放在對心房血栓的治療上。

    ①、抗凝治療(阿司匹林或華法林) 血栓是由血小板、凝血因子組成 ,符合服藥條件的患者,服用上訴藥物可以減少血栓的形成。

    ②、轉復並維持竇性心律 (藥物轉復、電轉復、射頻消融) 既然栓子是因房顫而引起,那麼針對可轉復的患者,可以通過轉復房顫至竇性心律並維持竇性心律而治療血栓。

    ③、左心耳封堵術 心房內栓子90%形成的地方在左心房的左心耳內,醫學上可以通過左心耳封堵術,防止90%的血栓形成,降低90%中風發生。

    具體防治方案的選擇請就診心內科專科,專科醫生會根據病情及患者意願選擇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切不可自行購買藥物服用!


    劉醫生談健康


    還記得前天心血管王醫生通過微頭條介紹的73歲大娘,因房顫自行停藥後突發腦梗死嗎?

    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房顫是什麼病呢?簡單說就是心跳跳亂了,不能正常收縮,不能保證每一次把血排乾淨,就會有一部分遺留,遺留的血液就可能形成血塊,即血栓。這些血栓如果掉下來,就會隨著血管跑到腦子裡去,堵死腦血管,發生腦中風。

    我們的心臟有兩個心房、兩個心室,正常心跳有一定的順序,人們能感覺到的心跳通常是心室的收縮。當發生房顫時,心房無規律顫動,不能正常收縮舒張,毫無規律,亂跳。


    一、我們先看看數據:據預測,2010年全球房顫患病人數約3350萬。預計到2050年,中國房顫患者男性520萬,女性310萬。60歲以上的人有1%出現房顫,隨著年齡增長髮生率成倍增加, 70歲以上發生率10%,從側面反應,房顫也是心臟老化的變現。

    房顫的危害巨大,可使中風險增加5倍,死亡風險增加近2倍,顯著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同時也給社會和家庭造帶來一定負擔。

    中風患者中約20%是由房顫導致的。房顫患者,由於心房不能規律地收縮舒張,容易凝固形成血栓,血栓如果脫落隨血液循環,栓塞在腦血管的幾率最大,危害也最大,可導致腦卒中甚至死亡。有研究顯示,合併有房顫患者的腦卒中致殘率明顯大於無房顫患者。


    二、房顫是怎麼引起的呢?

    其實好多原因可以引起房顫,常見原因就是:風心病,冠心病,年齡大了,慢性肺病,所有引起心臟結果變化的疾病,還有甲亢、糖尿病、心肌病等疾病,長期飲酒、過度勞累、抽菸等也是常見原因。當然如果找不到原因,那就是特發性房顫,也就是原發性的。

    三、一旦發生房顫,我們要積極的治療,避免中風

    1、維持竇律——轉復房顫,維持正常竇性心律,因為維持竇性心律,自然沒有血栓風險了。

    臨床上常用的方法包括藥物轉復和非藥物。

    目前我們常用轉復藥物包括:胺碘酮、普羅帕酮、索他洛爾等,但這些藥物一方面有副作用,一方面不能保證長期有效。胺碘酮長期服用可導致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肺間質纖維化、心動過緩等。

    現有的藥物維持竇性心律的效果有限,主要表現為減少房顫發作,而不能完全預防房顫,更不能消除房顫。換句話說,一旦發生房顫,即使轉復了,但遲早還會再來,

    射頻消融術可以根治房顫,但一方面費用較高,療效一般,成功率50-60%左右,複發率較高。

    2、抗凝治療——預防房顫的腦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併發症,抗凝治療可使腦卒中風險降低60%~70%

    常用抗凝藥:華法林、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

    華法林,應用已久,個體差異比較大,受很多食物、藥物有相互作用,影響藥效。在服藥期間需要經常抽血化驗,監測INR,調整劑量,我們的目標INR2.0~3.0之間,這樣的數值能既減少出血風險,又能有效抗凝。也正因為華法林吃少了不起作用,吃多了會導致出血,而且需要經常抽血,所以華法林的服藥依從性不佳,很多人不願意服用。這也是王醫生講的那個73歲大娘停藥的原因,吃藥太麻煩。

    新型抗凝藥物:利伐沙班、達比加群起效迅速、劑量固定、與食物藥物相互影響小等優點。逐漸被大家接受,但安全性有待進一步提高。

    最後補充一句:房顫腦卒中高危患者應用阿司匹林無效,低危患者應用阿司匹林風險大於獲益。

    房顫就像粘在衣服上的口香糖一樣,一旦粘上,就很難去除,一直纏著你,不僅如此,它還會突襲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給你來一下,就中風了。

    所以,我們要麼預防房顫,先用藥物;要麼射頻消融;如果發展成永久性房顫,我們臨床常用CHA2DS2-VASc積分,指導抗凝治療。心竭、高血壓、糖尿病、血管病、女性、年齡65~74歲分別積1分,既往栓塞史、年齡75歲及以上分別積2分,總分≥2分的患者,就是腦卒中高危患者,建議抗凝。

    當然還有一種左心耳封堵術可以預防血栓脫落!

    預防房顫本身的預防,只能從原發病去預防,主要預防冠心病、高血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