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中國與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成為文明與愚昧的分水嶺

十七世紀中國與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成為文明與愚昧的分水嶺

十七世紀以歐洲為代表的西方世界,封建制政權正分崩離析,資本主義世界正在形成。此時的東方,大明王朝雖然走向了末路,但是資本主義的雛形已經出現。然而滿清入關之後,處於落後的奴隸制的後金建立的大清,將中國前進的道路帶向了更落後更黑暗的時代。

那麼在十七世紀中西方都走向了什麼樣的發展道路,當時的中國和西方都做了哪些事情,為何成為文明與愚昧的分水嶺,小編在此給大家分析一下。

一、清朝繼承中央集權統治,卻廢棄先進的科學文化

十七世紀中國與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成為文明與愚昧的分水嶺

滿清入關後,視自己為中原王朝正朔的繼承者,延續了中原王朝中央集權統治的模式。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滿清統治者極力實行愚民政策,尤其是對知識分子採取了野蠻的對待。他們禁止在明末已形成的科學研究,大興文字獄迫害漢族讀書人。

明朝末年,中國已經彙集了一大批具有西方科學思想的知識分子,這些人在天文、曆法、自然科學以及武器製造方面都有很高的建樹,但是大清卻將這些人全部一網打盡。康熙年間的一場中西曆法之爭,除了西方人湯若望外,直接將欽天監的中國科學家全部砍頭。

二、中國實行禁海政策,西方開始佈局全球據點

十七世紀中國與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成為文明與愚昧的分水嶺

滿清入關後,隨著天下局勢的穩定,為防止民間勢力與海外勾結,清政府又實行了海禁政策。除了廢除明朝時期的海外貿易政策,同時禁止民間船隻下海,稱為:尺板不得出海。這種孤立主義的政策,一直持續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200多年的時間,中國喪失與世界同步發展的機會。

此時的歐洲,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已經開始了起飛的最後準備。西方在科學、思想以及政治制度方面全面進步,已經開始了對外殖民的步伐。英國設立了東印度公司積極向東方擴展,荷蘭則佔領了東南亞,西班牙進入了美洲,法國英國開始殖民北美。西方世界已經完成世界佈局,而大清則成為全球通聯的一葉孤舟。

三、英國爆發大革命,中國依然在黑暗中妄自尊大

十七世紀中國與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成為文明與愚昧的分水嶺

十七世紀末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國王與革命者妥協成立君主立憲國家。《權利法案》通過,民主專治確立,資產階級勢力的壯大,科技與思想進一步發展。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T.薩弗裡製成第一臺實用於礦井抽水的蒸汽機,首次將蒸汽用作工業動力。

此時的滿清曾有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向康熙皇帝介紹了西方的天文、曆法和醫學以及先進的火器。英明的康熙皇帝正滿足於自己的文治武功,對於外部世界的發展依然不為所動。康熙不但認為西方的科技只是奇巧淫技,更將一個科技天才戴梓迫害致死。

十七世紀中國與西方不同的發展道路,成為文明與愚昧的分水嶺

十七世紀末的世界,對於中國和西方來說是一個分水嶺。西方的代表英國則在政治上完成了君主立憲,開啟了現代國家的序幕,資產階級的主張、現代科學研究得到充分發展。而滿清統治下的中國,不但沒有比明朝開放,反而更加倒退到歐洲的中世紀黑暗時期。

雖然清朝前期創造了所謂的康乾盛世,那也只不過是農耕文明最後的迴光返照。所謂的盛世與同時期西方所取得的成就比較,根本不值得一提。西方在十七世紀末,完成了起飛的一切準備,終於在十八世紀迎來了工業革命的爆發,從此西方一直引領全球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