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宮城”遺址,是良渚、陶寺、石峁還是二里頭?依據是什麼?

華夏上古歷史探幽


這個問題答主也是收藏了好久,總覺得這個“宮城”的說法放在這裡將幾個城址比較,好像不太好回答,既然題主加了雙引號,可能也不完全是指宮城的意思,應該算是都城性質的城址吧,說起來,良渚、陶寺、石峁均發現了很大的城址,當然這和二里頭發現的城址還不太一樣,首先它們並不是處於相同地域,其次年代上也有差別,應該是不同的權力中心。

我們先來看良渚古城,年代約距今5250-4150年,面積約290萬平方米,面積大體和北京的頤和園差不多。這座古城,以良渚遺址區內的莫角山遺址為中心,東西長1500—1700米,南北長約1800—1900米,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城牆部分地段殘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墊石塊,寬度達40—60米,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間建造的西安古城牆也才底寬18米,頂寬15米,可見良渚古城的宏偉,上面堆築純淨的黃土,夯實。良渚古城應該是當時環太湖流域地區的權力中心,不僅僅是因為古城的發現,還發現了大量的玉器等具有較高等級的遺物。

陶寺遺址是一處面積很大的聚落遺址,這裡發現有大、中、小3座城址,城內又分為大型建築區域、祭祀區、倉儲區、手工業作坊、墓地等。大城址應該是陶寺中期,位於陶寺遺址中心區域,面積約280萬平方米,平面大體呈圓角長方形。還有一座中型的城址位於遺址的東北角,屬於陶寺早期建築,面積約56萬平方米,平面呈不規則狀。陶寺城址可能也是當時一處重要的都邑性城址。石峁城址由“ 皇城臺”、內城、外城及三道石砌臺基及石牆構成。並且,還發現了城門、墩臺、角樓以及疑似馬面的附屬建築。其中“ 皇城臺” 是當地人對一處砌石臺地的稱呼, 位於內城中心部位偏西, 為四面包砌護坡石牆的臺城;內城以“ 皇城臺”為中心, 沿山勢砌築石牆, 形成一個封閉的空間;外城則依託內城東南部的牆體修築一道不規則的弧形石牆, 與內城東南牆結合構成相對獨立的外城區域。它大致呈方形, 石牆轉角處為圓形,臺頂面積8萬餘平方米。通過對石峁城址的發掘,我們認為石峁城址城內面積在400萬平方米以上,年代不晚於夏。


石峁城址遺蹟分佈圖

外城東門平面圖

至於二里頭遺址,不必多說,其年代晚於以上的三個城址,如果要比較年代最早,二里頭遺址則被排除在外。那麼以上的三個城址,那個是最早的“宮城”呢?答主認為三個城址在年代上其實差不多,良渚的更早一些,陶寺和石峁的相對晚一些,如果從年代上來良渚更早一些,但是如果是從性質上來講,答主認為陶寺和石峁似乎更符合“宮城”的性質。不管是哪種,這些都城都應該是當時那個地區權力的中心。

嚴肅對待學術,認真回答問題,希望得到大家的點贊、關注和轉發。


北大爐爐


石峁,石家河陶寺都發現內外兩重城圈,內城內城圈可能相當於宮城。如果這些遺址代表一個獨立群體的中心的話,內外之分則代表了權利中心等級分化。二里頭宮城內發現六座宮殿遺址很有可能是某一朝的都城。石峁這些也可能是某一權利所在的都城性質的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