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500萬之前,我所有的愛好都是“賺錢”


沒有500萬之前,我所有的愛好都是“賺錢”


2018年の第158篇

文字 | 小丫

來源 | 小丫投資筆記(XiaoyaNotes)

關於賺錢,11月聊了3期話題:

辭職後,你靠什麼賺錢?

年入10萬、20萬、30萬的人,靠什麼賺錢?

年賺100萬的人,靠什麼?

第一個是“生存”,第二個是“從生存過渡到生活”,第三個是“追求更好的生活”,這些是我們越長大,越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在這三期話題裡,小丫發現很多人有困惑和迷茫,比如“不知道自己的長處是什麼”、“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

絕大多數人都曾有過這樣困頓的時刻,包括我。

在我畢業那一年,我都沒想好自己要做什麼。那一年正好是經濟危機年,對畢業成績不算出色的我來說,能選的好工作不多,我直接留在了大四實習的那家公司。

01


這是一家上市公司其中一個子品牌部的財務崗,公司越大,崗位內容就越精細。我的工作是負責ERP系統中某個模塊的內容輸入和輸出,比如物料領用、成品進銷存、商超供貨和結算等。

工作前期因為有新東西可以學,每天上班還挺有幹勁的。我的學習能力不算差,工作很快得心應手,甚至比一些老同事效率更高,完成度更好。有時候其他部門的領導還會調用我去幫他們處理一些問題或者帶新人。

但職場新人都有這樣的通病: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又討厭日復一日做重複的工作,蠢蠢欲動想跳去另一個新平臺學新東西。

不到一年,我對這份工作意興闌珊。而且這家公司的內部關係比較複雜,我沒考慮調崗。

離職前一個月,我一直在整理自己的工作經驗手冊。在這之前,這個崗位的工作內容都是老人帶新人,老人走,新人上,有時候老人等不及新人上手就離開,有些複雜的操作就很難找到人去做。當我離職的時候,我交出了一版電子操作文檔和一本厚厚的書面文檔給部門經理。沒有人事先交代我得做這些,但我還是想留下點什麼給我的第一份工作。

第一份工作說不上興趣,也沒有目標,只有一點還算過得去的職業素養。

02


同事們為我踐行後,我去往下一個目的地。

說是“目的地”,其實現在回頭看,那也是一箇中轉站。因為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只是為了逃離第一份工作的枯燥。

進入電商領域後,自由度大很多,不用朝九晚六,沒有複雜的職場關係,整個公司除了老闆我最大,底下近二十個年輕的小兵,還有幾位電商經驗豐富的新朋友。

我在那裡呆了4年,一切從0開始,一切都靠自學。

我以前不會玩單反,但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品牌和服裝廠,很多時候要自己拍圖修片,所以我幾乎每天都要在攝影房拍兩個小時照,研究攝影參數和光線、背景、色彩搭配,一款衣服多的時候會拍200張圖。

我以前也不懂PS,但做電商P圖和裝修店面是基本技能,所以我百度了很多視頻教程,全部自學,每天都在修圖,有時候還去一些合作的攝影工作室學技巧。

我也不懂面料,但一個款式用不同的面料上身效果是不一樣的,而且成本不一樣,製作難度也不一樣,所以每次計劃出新樣品,我就得趕天未亮的最早那班車去轉面料市場,然後再到工廠打新樣板。

我也不懂常見的服裝市場貨源從哪些地方來,索性抽了段時間把東莞、廣州、汕頭、杭州等地的主流服裝市場都轉了個遍。

我更不懂如何管理下屬以及和油滑的客戶打交道,有時候會被那些不懂事的90後氣到淚奔,會讓老油條的客戶嗆幾句,然後又和和氣氣的你來我往。

這些都是很基本的事情,做個一年熟悉了流程和人事,往後三年我差不多都在用這一年的經驗做事情。

工作得心應手,待遇也慢慢增加,我們靠著趨勢生存得還不錯。

某一天,我突然覺得這樣的工作好生無聊,原生家庭的問題也層出不窮,索性給自己放了個長假。

辭職後一個人瞎晃了一些以前憧憬的城市,享受所謂的“詩和遠方”。

第二份工作給了我相對多的自由和歷練,但我沒有找到興趣,也沒有找到目標。

03


27歲快結束的時候,我想換個行業,換個工作內容。

我的想法和一個職場新人沒什麼兩樣,但也有了一點改變,希望自己能穩定下來,有擅長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最好這樣工作個五年、十年,變成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人家”,不擔心失業。

但要換什麼行業?

我沒有想法。

我去找了做HR多年的老同學,老同學讓我畫思維導圖,列出自己過往的工作成績(優勢/劣勢)和對應的職業。

權衡下來,發現自己最大的優勢無非就是“上手能力強”。但我最大的缺點就是——瓶頸期的突破力不足。

相當於我可以用極大的熱情把一份新工作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並做得還不錯,但工作上升期中一旦遇到比較有難度的事,我很容易倦怠甚至退縮。

因為只是對“新事物”當中的“新”感興趣,而不是喜歡“事物”本身,所以新鮮感一過,再增加幾級難度,我就不願意花時間了。

認真想想,一個本身只會做重複工作,不願意接受更有難度的事情的人,抱怨工作枯燥,去談所謂愛好,有些諷刺。

27歲快結束的時候,我暫時擱置起“愛好”這個問題,定了幾個30歲前要實現的小目標:

  • 薪資3倍
  • 存款3倍
  • 買房
  • 陪爸媽逛北京


立了目標,剩下的就是埋頭努力。

04


新工作前兩年很忙,晚上10點、11點下班是家常便飯,包括週六日一定也會在辦公室。忙忙碌碌,還挺充實。

到30歲的時候,上面的四個小目標,第一、二個超額實現,第三個也實現,還混了個管理層。

但因為家庭變故,第二個目標實現沒多久,又回到了起點,第四個目標已經不取決於我。

經過第三份工作和種種變故後,我越發現,除了努力,選擇和時機也很重要,我以前從未考慮過“機會成本”和“風險因子”。


沒有500萬之前,我所有的愛好都是“賺錢”


就好像去爬一段沒有盡頭的階梯,因為錯誤的選擇我失去了爬上第15級的機會(機會成本),這幾年我只爬到了第10級,又因為一些家庭變故(風險因子)倒退了5級,最終我的真實位置是——第5級。

更進一步說,我的時間效率因為機會成本和風險因子,變得很低。

過完30歲以後,我意識到暫時擱置“愛好”,專注的談“目標”更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而且還要更聰明的談“目標”。

於是我又開始畫思維導圖,不但盤了自己的能力優勢,還盤了一些機會成本和可能的風險因子。

最終我列出了35歲的“心願清單”,更快的賺錢。

如果再不加快賺錢速度,我擔心自己的“愛好”會越來越遠。

04


週末的時候,和好友討論春節的出遊計劃。

我們相識於初中,十幾歲開始我們就很愛做夢,一起看《三毛全集》,一起想象未來可以環遊世界,隨心所欲。

剛踏入社會時,我們兩個都很浮躁,暗懟過苛刻的老闆,吐槽過不公平的社會,也瞧不起過富二代。隔三差五還要唏噓,約好的西藏哪天能去,想去的歐洲什麼時候成行。

有那麼一點文青式的矯情。

一晃多年。

那些我們年輕時認為“理所當然的夢想”,有些至今還未實現,而且還要走一段很長的路才能實現。

她要負責家中兩個妹妹一個弟弟的學費開支,還要負責鰥居叔公的養老。

我要負責侄子侄女的成長開支,也要負責老媽的養老和部分家庭債務償還。

哪怕我們兩個至今未婚,成為別人眼中的“老姑娘”,我們應盡的家庭責任半分不少,甚至更多,無法“只談個人理想”。

如果沒有這些家庭責任,或許我們早就去完許多想去的遠方。

必須承認,我們就是普通人,普通的出身,普通的智商,當然還有普通的人要盡的責任。所以我們要走的路並不輕鬆,我們想去的歐洲也可能變成杭州......

成長讓我們意識到身上責任的增加,又讓我們更看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

想讓家人過得舒適,必須要有錢;

想踏實的進修喜歡的專業,必須要有錢;

想去環遊世界,必須要有錢;

想去造福更多群體,必須要有錢......

所以後來,我們交流的話題很少是“愛好”,更多是“目標”——

如何搞定精明的猶太客戶;

如何做一份漂亮的方案;

如何在40歲之前賺到500萬......

我們不怕工作枯燥或有難度,就怕這份工作賺不了什麼錢。

我們也不再想把工作變成愛好,因為我們的愛好就是不工作。

在沒有500萬以前,我們所有的愛好都是“賺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