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魏失郭嘉、蜀失庞统、吴失周瑜,哪个的影响最大?为什么?

云飘天空峰立大地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比较郭嘉、庞统、周瑜三人,都离不开他们身后的势力,即郭嘉之魏,庞统之蜀,周瑜之吴。很明显,

魏、吴、蜀三者相比,曹魏明显实力更强,因此,魏失郭嘉影响最大。那么蜀失庞统和吴失周瑜呢?这就要就事论事了。

郭嘉对于曹操来说太重要了,不仅仅是因为郭嘉能够为曹操献计献策,更在于曹操对这个人更深层次的安排,什么安排呢?属之于后事。

曹操曾经说过,郭嘉是众谋士当中最年轻的一个,因此,他着力培养郭嘉,想让他在自己百年后能够辅佐魏国的继承人继续统一大业。如果不出意外,曹操死后,很可能郭嘉会继续辅佐曹丕东征西讨,但是很可惜,郭嘉早逝,这令曹操极度惋惜。

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从曹操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郭嘉有两个优点,一是郭嘉是自己很得力的谋士,第二点很重要,在所有谋士当中,荀彧、程昱、贾诩等等都与曹操是一辈人,年龄较大,只有郭嘉年龄最少,所以,曹操想要将后事托付于他。由此可见,曹操早已将百年之后的大规划寄托到郭嘉身上,但是希望落空,郭嘉早逝!那么郭嘉早逝对曹操有什么致命影响呢?

曹操一生当中最大的失败就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战败的原因一是因为瘟疫,二是因为连船。瘟疫造成了曹军士兵大量病亡,士气不足,曹操在水上初次与周瑜作战时就大败,不得不退守北岸。连船造成了吴军采用火攻时魏军无处可守,连岸上的营房也连带遭殃。结果是曹操在最有希望统一南方时功亏一篑,继而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郭嘉不死,这些可以避免吗?可以的

曹操在战后总结经验,扼腕叹息说道:如果有郭奉孝在,恐怕不会有赤壁之败。那么曹操说的是事实嘛?郭嘉真的有如此能力能够扭转战局吗?很有可能。

郭嘉在曹操阵营中属于顶级谋士,曹操曾经评价他说:凡是遇事,在众人还没有考虑清楚时郭嘉已经想好了对策,并且有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因此,随机应变是郭嘉的长项,而曹操赤壁之败就是因为在初期水战失利时没有好的应对措施,慌忙采取连船的蠢招才导致的失败。因此,依照郭嘉的判断能力,曹操绝对不会败的那么快,败的那么惨。

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所以才有了曹操沉痛的怀念郭嘉,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如果郭嘉不死,赤壁必然不败,那么江南的形势就是另外一番场景。很有可能曹操在有生之年会基本平定南方和北方大部分地区,最多剩下一个川蜀和辽东,这样的话天下一统就会提前发生。因此,魏失郭嘉太重要,不但影响了魏国,更影响了整个历史进程。

其次就是吴失周瑜,为什么呢?整个三国时期,最关键的一战就是赤壁之战,之所以后期形成三国鼎立以及三国相互对立那么多年,就是因为周瑜打败了曹操。试想一下,如果周瑜不死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如果周瑜不死,那么吴国铁定的会北防曹操,南困刘备。这样的话,刘备不会在荆州势力做大,更没有机会西向入蜀。

周瑜早就对孙权说过,既然我们已经取得了荆州的一部分(南郡),那么我们就应当顺江而上,穿过荆州,继而西向进攻刘璋,将整个南方地区都纳入版图。孙权已经同意了,周瑜在还没有出征时就病逝了。

如果周瑜不死,那么刘备只有困守荆州以南,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而吴兵会在周瑜的带领下,朔江而上,攻取川蜀之地。这样的话,吴国前景一片光明。而刘备要么彻底倒向吴国,要么绕道支援刘璋。不过依照周瑜的计划,他会建议孙权扣押刘备,这样刘备或许会终老于荆州。

那么周瑜死后吴国发生了什么呢?鲁肃对外的政策发生一百八十转弯,将南郡借给刘备,任由刘备攻取荆州南部四郡,做大做强。在刘备入蜀时也是只敢怒不敢言,不敢动一兵一卒。鲁肃这种外交其实是自己能力不足的一种掩饰,即只有借助于刘备的帮助,才能防止吴国遭受魏国入侵。这明显是典型的软弱派,先不说如果周瑜不死如何,就是吕蒙都看不惯鲁肃的作为。

吕蒙认为,依靠吴国的实力完全可以自行防守曹魏的进攻。只要派孙皎据守南郡,潘璋据守白帝,派蒋钦率领一万名水军在长江上下游机动巡查,敌人在哪里出现就支援哪里,我派兵攻取襄阳,这样的话害怕什么曹魏呢?

蒙乃密陈计策曰:“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

这其实就是一种自信,也是吕蒙比鲁肃厉害的地方,同时这也是吕蒙和周瑜最相似的地方,即两人在政治上都是强硬派,反对过渡依赖刘备的势力,有开疆拓土的雄心。因此,周瑜如果不死,就不会有刘备做大,就不会有荆州丢失,更不会有三国鼎立,所以吴失周瑜意义也很重大。

最后就是蜀失庞统,庞统对刘备来说是很重要,但是还没有重要到非他不可的程度。为什么这样讲呢?

劝刘备入川援助刘璋趁机夺取益州是张松的主意,法正是主要实施者。而庞统只是在刘备下不定决心时给了一个很重要的建议而已。如果刘备没有听到庞统这句话还是会入川的,为什么呢?

当时的刘备已经47岁了,益州有这么好的机会摆着,如果刘备不趁机夺取益州,等到孙权反应过来,恐怕为之晚矣。况且有了法正和张松这两个内应,取益州简直易如反掌,天大的机会不能就此错过,因此,刘备必定入川。那么庞统的作用是什么呢?

庞统最大的作用就是给刘备入川提供心理安慰,庞统是这样巧妙劝刘备的:事成之后,给刘璋以高官厚禄,也不算负义失信与他。这其实就是刘备的心理关,怕天下人说他忘恩负义。而庞统只是给他找个台阶下罢了。

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而后期,庞统入川后,给刘备献了上、中、下三策,都是厚黑手段,算不上高明。自己在刘备攻坚时没有想出好办法,反而中流矢而亡,这也算庞统无能的表现了。相比而言,庞统真的不如法正表现出色,法正在汉中之战时贡献车轮战,成功击溃了夏侯渊所率领的魏军。因此,论重要程度和能力,庞统甚至都比不上法正。

所以,如果庞统不死,那么刘备既定的方向不会改变,还是需要攻取益州,还是需要诸葛亮的千里援助,至于以后庞统和法正谁表现更好,我倾向于法正。因此,蜀失庞统,对刘备来说损失不大。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魏失郭嘉影响最大,如果郭嘉不死,赤壁不会败,那么就没有了三国鼎立。同样的,如果周瑜不死,那么也不会有借荆州的事情发生。也不会有刘备做大,最后形成三国鼎立。因此,魏失郭嘉影响最大,吴失周瑜次之。最后是蜀失庞统,庞统是在还没有发挥自己才能时就死了,所以他的死意义不大。至于你们都说庞统如何重要,对不起,我在史书上没有看到。


每日趣评


这里我们只谈演义,不谈正史。为什么呢?因为根据正史,无论三国志也好,资治通鉴也好,对庞统、郭嘉、周瑜的定位,和演义里面差距太大。比如说郭嘉,虽说《三国志》对他个人的评价很高,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但是在《三国志》中,陈寿将荀彧、荀攸、贾诩归为一传,而将程昱、郭嘉与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这些第二梯队的谋士放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对郭嘉能力的盖棺定论。实际上曹操在战略上更依赖荀彧,在谋略上更依赖贾诩,在战术上更依赖荀攸,郭嘉被定为鬼才,其实他的主要作用,还是在于对时局的判断上。后世人对郭嘉的评价很高,基本上都是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尤其是曹操那句“若奉孝在,安能让我有此惨败”。其实这句话正史里面是没有的。所以,如果按照正史来比,没法比,我们只按照演义来说。

按照演义,郭嘉是曹操第一谋士,也是他对外作战的主要依靠;周瑜是肱骨之臣,也是东吴第一谋士;庞统虽然来到刘备阵营时间不长,但是也是刘备入川具体实施路线的总策划人和执行人。所以我们来比较一下失去他们三个,对三个阵营的影响有多大。如果我排序,那么应该是庞统影响最大,郭嘉第二,周瑜第三。

为什么这样排呢?因为他们三个所承担的历史责任不一样。

首先,曹操和刘备都是志在统一中国的,而孙权始终就是以偏安一隅为主要目标。曹操前期一帆风顺,降刘秀、灭吕布、讨袁术、征袁绍……可以说他是最先有希望统一中国的人。但是以郭嘉的失去为节点,后期曹操的作战多数都是不利的。不是无功而返就是大败而归,最好的结果都是艰难险胜。赤壁之战的失利,征讨马超差点丢了命,汉中没夺过来,曹操从西、南两个方向都受到了极大的阻力。所以郭嘉的失去,对曹操的打击还是非常大的。

但是个人认为曹操不能统一中国,郭嘉还不是最关键的。因为他五大谋士,其他四个都在啊,尤其是贾诩在。贾诩的军事水平一点不比郭嘉差,甚至还比他强。但是他为什么后期诸事不顺呢?我觉得主要三个方面,第一个,他有点骄傲自大了。赤壁之战程昱、荀攸他们多次献计,曹操不听啊!他要是像早期那么虚怀若谷,怎么会惨败?最后把责任推给死去的郭嘉,这有点甩责任的意思了。第二个呢,就是曹操后期动了篡汉的思想了。早期的曹操,能够招揽人才,说白了是打着朝廷的幌子的。到后期,他对汉室越来越不尊重,大家都看在眼里,人们都不想投靠了。赤壁之后,曹操几乎没再招纳什么顶级人才,就是这个原因;第三呢,就是受到士族阶层的压力越来越大。前期曹操不拘一格降人才,说实在是损害了士族的利益的。随着北方政权的稳固,士族阶层一定会反击的。这时候曹操是内忧外患,哪里还有精力统一中国呢?所以说,郭嘉死不死,对曹操影响真的没有那么大。

相比于曹操失去郭嘉,那么刘备失去庞统简直就是灭顶之灾。我们知道前期三者当中,刘备势力最小。在诸葛亮为他制定的战略里面,首先入川以获得稳固的战略后方,然后等待天下形式大变的时候,从益州和荆州两个方向北伐,最后统一中国。实际上在这个战略里面,益州出兵主要还是牵制,而主攻方向一定是放在荆州的。原因很简单,自古蜀地进去容易出来难。项羽为什么要把刘邦封在蜀地?因为他就想封死刘邦。但是刘邦聪明啊,他根本没进去,就在边上蹲着,趁着项羽不注意快速占领了关中,这才是刘邦一统天下的根本基地。刘备入川的确能获得稳固后方,但是想打出去太难了,所以荆州是最关键的。而庞统的死去,刘备不得不把荆州的精锐尤其是诸葛亮调到四川,这导致荆州空虚。光靠一个关羽,肯定是守不住的。最后刘备得到了四川,但是却很快失去了荆州,整个蜀汉被封在了四川盆地里出不来,向东被陆逊打回去,向北屡次三番的失败。最后蜀国越打越弱,这也是蜀国最先灭亡的原因。试想如果庞统不死,由他和法正主要负责西川事务,由诸葛亮辅佐关羽经略荆州事务,那么刘备将一跃成为三国最强大的一股力量。在曹操后期的时候,刘备借着“清君侧、剿汉贼、狂复汉室”的口号,从西、南两个方向讨伐曹操,是有很大的几率成功的。但是庞统的死,打乱了这一切的一切,这才造成了刘备的悲剧、诸葛亮的悲剧、蜀汉的悲剧。所以说庞统的死影响是最大的。

至于周瑜吗, 个人认为有他不多,没他不少。本来孙权就明白自己没有父兄的雄才大略,他只是安心的做个守成之君。又有长江天险,所以有鲁肃也好、吕蒙也好、陆逊也好,足够保江东平安了。没准周瑜不死,后期和孙权的矛盾会越来越大,闹不好还君臣分离也不无可能。

不过一切的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人力毕竟不能胜天,古今多少事,最终都付笑谈中而已!

 

 


A0000小米先生


发现有关于三国的问题真是太可怕了。这个问题居然一堆说郭嘉和庞统重要的,不知道你们是什么脑回路。

从历史来说,郭嘉、庞统都是随军参谋。曹操的谋臣茫茫多,而且曹操本身就是整个汉末晋前的最牛逼军事家,没有之一。所以即使郭嘉是曹操的主要谋士之一,他也还是个前不能领兵杀敌,后不能稳固内政的参谋,少了他历史会有多大改变?

讲到这,有人一定会说,如果有郭嘉,曹操就不会用铁索连舟,曹操自己都说了,如奉孝在,不至有今日之败之类。但麻烦你用脑子想想,真没人看出铁索连环有问题吗?程昱早就说过这个隐患,曹操听了吗?退一万步说,郭嘉真在,曹操不连了,同一时间东吴用同样的战术火攻,就曹操那点水军力量和整合程度划个问号的部队凝聚力,还有盲目的追求大船,曹操这仗就能打赢了?说到底,曹操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打了一仗必败的仗,然后作为领导,他需要一个人背锅,那么,死人是最合适的。

再说庞统,刘备取西川他是主要参谋没错,但是庞统死了对刘备有什么影响吗?基本没有,因为刘备之后得到了法正,在法正的辅佐下顺利的拿下了整个汉中,加上荆州的关羽,声势一度要逼得曹操迁都。而后来的衰败来自于东吴背后捅刀子,这个谁也想不到,再后来伐吴,谁也劝不了。当然了,这里诸葛亮有过一个和若奉孝在差不多的如果论,若法孝直在。注意这里说的是法孝直而不是庞士元。当然了,这也是让死人背个锅,你诸葛亮都劝不动,谁还劝得动。不过这也能看得出,在旁观者眼里,法正在刘备的心目中,远远重于庞统。

最后说周瑜。其实没什么可比性,郭嘉庞统是什么,从来没带过兵打过仗的谋士,周瑜是什么,东吴大都督,相当于今天的解放军总司令,仅次于孙权的东吴二号实权人物,都不说他当时竭力帮助幼年的孙权稳定政局的匡正之功,就说他赤壁击败曹操,直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就冲这点,他就是三国里重要程度要进前十的人。更何况如果周瑜不早死,刘备还有没有荆州都是未知数,甚至东吴都有可能西取四川,和曹魏两分天下,所以周瑜英年早逝,是一个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事件。

所以排重要程度,郭嘉庞统加起来,也赶不上一个周公瑾。三个人排序的话,应该是周瑜>郭嘉>庞统。




想和世界聊聊


在《三国志》一书中,对郭嘉的评价是非常高的,而对周瑜则只是略作记载,这自然是由于魏国和吴国所处环境有关,而对于庞统的评价,则也是还算高的。那么从魏国、蜀国、吴国的三国战略来看,蜀汉失去庞统是影响最大的,因为这直接导致了蜀汉不得不改变战略。而诸葛亮是治国的人才,其领兵能力还不如刘备。

曹操在当时是渴望统一天下的,而他的实力也是比较强的。在郭嘉死后的十几年里,曹操确实是败多胜少,尤其是赤壁之战的失败,曹操在赤壁之战之后,也是说郭嘉要是在就好了。但是对于曹操来说,整体的大战略没有改变,手下依旧是有十分出色的谋士,像贾诩这样的人才,曹操不下十个。所以郭嘉的死,只是迟缓了曹操统一的步伐,没有改变大的战略。

而庞统是在刘备攻打成都时阵亡的,当时庞统作为军师,被乱箭射死在成都城下,虽然最后夺取了成都,但是损失了庞统这样一位谋士。刘备人才本就不多,而且非常缺少军事能力突出的人才,。庞统的死导致了刘备不得不改变战略,蜀汉也由攻势改为守势,乃至于最后诸葛亮北伐,也时不得已而为之。若是庞统、法正建在,这鹿死谁手还真是未可知。

至于大都督周瑜,对于东吴来说可有可无,毕竟东吴一直都是偏安一方,没有争夺天下的实力。毕竟东吴能依靠的是水师,而面对曹魏的骑兵,抑或是蜀汉骁勇的步兵,东吴都没有能与之抗衡的能力。所以周瑜死了对东吴没什么影响,毕竟有天险在哪里,只要东吴不搞北伐,将领哪里有什么用武之地。


小司马迁论史


在谈古论金看来,吴失周瑜,影响最大。

当然,如果把魏失郭嘉和曹操赤壁之败联系,把蜀失庞统和关羽荆州之败联系,对两国影响不可谓不大,但是,一来上述的联系不一定是由此及彼的强逻辑联系,二来周瑜对东吴,具有特殊的意义。

对于东吴来说,统治者中最重要的一个集团是在孙策军团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孙氏集团,东吴的政权就是在他们和本地豪强集团联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

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

孙氏虽然是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但是以他们为核心的孙氏集团起家的根基在淮南一带,最初在本质上是以袁术麾下的一支偏师在活动,虽然有周瑜“观术终无所成”的事后诸葛亮式的追记,但是按照东汉的伦理观,周瑜就是袁术的故吏,而兴平二年(195),孙策东渡长江本身更是在袁术的指令之下。

因而,这一集团即使后来和众叛亲离的袁术切割,也还是存在一定的原罪,对东吴土著更是不折不扣的外来势力,天然存在紧张的关系,如果天假以年,周瑜没有英年早逝,可能凭借“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的人格魅力和情商优势,在孙氏集团和吴越豪强之间建立起一个更为融洽紧密的关联性,东吴后期许多政事混乱、荒腔走板的事情可能在乱源上就得到了遏制。

换句话说,陆逊、顾雍、朱然是江左土豪,而张昭、周瑜、鲁肃、吕蒙并不是,陆逊走上台前,虽然挽狂澜于既倒,但是给东吴的后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谈古论金


蜀失庞统影响最大。因为刘备身边一直没太多可用之人,庞统的位置,也没有合适的人顶上。

庞统

当时庞统献计上、中、下三策于刘备,刘备用中策,夺取刘璋蜀中之地。庞统死于交战流矢,诸葛亮闻讯,留关羽留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帅军助刘备入主巴蜀。从此,荆州就独留关羽坐镇。短短几年,关羽败走麦城,孙刘联合抗曹彻底破灭。

如果庞统不死,相信刘备会带庞统在身边。以庞统一日断案的办事能力,蜀中事物一定可以交代法证与他。法证死后,即使劝不住刘备不出兵,也可以跟在身边,保证刘备全身而退。诸葛亮就可以和关羽一起在荆州,维护孙刘两家的联盟关系,未必就那么快被灭。时间一长,什么变数都有可能发生。所以庞统之死,对蜀刘备来说,就是痛失肱骨。


郭嘉

郭嘉是和慧眼识珠,算无遗策的谋士。他从袁绍帐下转投曹操,提出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来激励曹操与袁绍抗衡,并助曹操大败袁绍。之后,又给曹操出奇谋,退兵坐等袁谭、袁尚内讧。最后曹操果然不费吹灰之力,二袁一死一逃。为南征没有后顾之忧,郭嘉力排众议,建议曹操“虚都亲征”,轻装简行,赢得平乌桓之役,彻底肃清袁氏势力,曹操从此彻底统一北方。童年,郭嘉操劳过度病逝。

郭嘉号称“算无遗策”,连毛主XI都是他的铁粉。因为他虽然是个谋士,却非常善于站在“主公”的位置上去“谋天下”,而一般谋士只能“谋一域”。所以几年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狼狈逃窜,感叹道:如果奉孝还在,我安能有此败。但即使郭嘉在,我认为赤壁之战曹操也不大可能把孙刘两家吃掉。即使曹操有将后世子孙托付郭嘉之意,估计也过不过司马懿这只老狐狸,未来可能还是一样。


周瑜

太熟悉我就不多说了,周瑜主导了赤壁之战,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吴国的都督之位,一直是能者居之。周瑜死后有鲁肃,鲁肃以后有吕蒙,吕蒙死后有陆逊。吕蒙定计白衣渡江,夺回荆州,吴杀关羽,就已经注定打破三分天下的平衡,就是周瑜再生,也无能为力了。

综上所述,我认为,庞统之死对整个局势的影响最大。

我是热爱古代历史的现代创业人如是。关注历史,关注如是。


如是史社


我个人认为,庞统的死对于蜀汉的影响最大,因为他对蜀汉太重要了。

先说郭嘉,郭嘉确实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曹操也曾说如果郭嘉在的话会阻止自己打赤壁之战。但是,赤壁之战的失败几乎是曹操注定的,因为他的北方兵就是突破不了长江天险,而南方的孙刘也势必会联合,一句话,在那个时代,北方想统一南方是比较困难的。

再说周瑜,周瑜虽然是东吴上游统帅之首,而且接班人也是相对鸽派的鲁肃,但是东吴的政策在他们之间是延续得比较连贯的。在鲁肃去世后,接班上游统帅的吕蒙是比周瑜更鹰派的人,他白衣渡江的计划也完全实现了周瑜吞刘自保的战略构想。

但是庞统的死就不一样了,因为刘备身边除了庞统就只能调诸葛亮进川,而曹操死了郭嘉还有荀攸那帮人,孙权没有周瑜还有鲁肃。

庞统的死不仅仅意味着刘备失去了他此时最重要的军师,更直接造成了诸葛亮入川,这对当时的形势影响不大,却在五年后造成了巨大影响。由于没有诸葛亮的坐镇,导致关羽在荆州一家独大,这对他刚愎自用的性格无疑是提供野蛮生长的机会。终于,在他水淹七军以后,迅速身死国灭,丢掉了荆州。

丢掉荆州对于蜀汉来说是其立国战略《隆中对》的彻底失败,它意味着蜀汉从此以后只能是一个偏霸一隅的政权,从这一点来讲,庞统之死的连锁反应,确实是最大的。



青言论史


早起,活动活动脑子,答一波。

先声明,目前只看了演义,正史正在琢磨,所以此回答只针对演义,待看完正史如有偏差再来修改。

回到正题。魏失郭嘉,蜀失庞统,吴失周瑜哪个的影响更大?我从三人所服务的领导这方面说下自己的想法。

之所以要分析领导,是因为一个人贡献或者说影响的大小,自己的能力是一方面,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的平台,个人能力决定的是下限,而平台决定的是上限。我们探讨三人早亡影响的大小就必须知道这些人没死所能达到的上限,因此分析三人的用武平台就是必须的了,而在当时,平台就是他们服务集团的首脑,因为所有的计策谋略都必须通过首脑才能得以实现执行,首脑的性格,能力和行为方式决定了他们对郭嘉庞统和周瑜的使用,也就决定了如果三人不那么早亡,三人可能取得的功绩和影响,因此重中之重就是要分析曹操,刘备,孙权三位首脑,基于此来回答我们这个问题。



曹操刘备孙权均为当时的雄主,并且有着各自的特点。个人以为,曹操善谋,刘备多仁,孙权能断。



具体来说,三位雄主中,曹操是最有智谋的,兵法权谋甚至比手下的谋士还要高,纵观整个三国,最高统帅给出征在外的大将留锦囊的,也就是曹操了,和谋士们商议谋划时,谋士的计谋他一听就明,更多的是“与某同”,而不像其他统帅或将军的“甚合吾意”,刘备和孙权就是这样的。所以曹操善谋,不但善谋而且还相当自信,待到后来在大败袁绍袁术平定北地后极度膨胀,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极度自信,基本上已经听不进与自己想法不同的计策了。



决定性的赤壁之战,曹操被诸葛亮和周瑜多次算计,手下谋士并不是没有不明白的,也都指出过,可是因为膨胀和自信,他一概不听,致使赤壁兵败,天下三分。最后曹操说如果郭嘉在,断不会有此大败。是真的吗?假如郭嘉不那么早亡,曹操就能听进郭嘉的计策吗?我看未必,他只是在为自己兵败拉个垫背的罢了。

曹操并不缺谋士,手下谋士众多,相对来说,蜀吴只有一两个顶尖谋士其余皆一般化,曹操谋士水平平均水平最高,多一个郭嘉,也提高不了更多,魏最大的问题是领导也是个厉害的谋士,不,是谋主!一个单位如果领导特别善于谋划,最理想的是下面配一批能干活的,跟着领导的安排做,这个单位一般会干得风生水起。而如果下面也都是一群出谋划策的,你觉得下面人的计策会有多大可能撼动有着迷之自信的领导的决策呢?应该很小。所以后面曹操势大后,他手下荀彧,程昱,贾诩等当年的顶级谋士都没能再起大作用,相反却因为谏言被处理,你说如果郭嘉还在,他又能如何呢?根本影响不了什么!


再说刘备多仁。刘备素有仁义爱民之心这在三国是出了名的,携民逃亡,不纳刘表荆州,不取刘璋益州,等等。正因为素有仁义爱民之心,所以得到很多人的相助,所谓得道者多助。也正因为他的仁义造成了他做事不够果断,在众多大事中需要手下人出谋划策。也正因为他的仁义,让他在处理国事军情的时候愿意听取手下的计策。所以在刘备成事的过程中,自己基本上没有出过好的计策,都是依靠手下谋士出谋划策,再由手下将吏贯彻执行。当然这与刘备不善权谋有很大关系。不仅如此,当谋士们为他想好计策的时候,他反而因为多仁以致寡断,错过了很多机会。比如诸葛亮多次建议他接受刘表的托付,把荆州作为自己的战略点,其重要战略意义,隆中对的时候就讨论过了,刘备是非常认可的。可临到头上刘备就是不听,讲所谓仁义,结果最后又是借又是打,最后还丢了,折了关羽,以至于让整个蜀汉的战略陷于被动。还有入蜀夺益州的时候,还在讲仁义,庞统的上中下三策都摆好了,他只选了个中策!最后庞统命丧落凤坡,才悔之晚矣。可见刘备在国家治理和军事战略方面是非常依靠手下的谋士和将吏的,他也愿意听取手下的计策和谋划,(当然最后为关羽报仇那一次,可以理解我被悲伤和仇恨迷了心,一意孤行任性了一次。)这种情况下手下能臣干将越多越好,这基本上和上面的曹操是相对的,这也正常,本来曹操和刘备在性格和能力上就有相对之处。



回到庞统之死的影响。首先庞统的能力是极强的,和诸葛亮齐名。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在军事谋略上的确首屈一指,但是庞统非但军事谋略好,在治理国家方面是胜于诸葛亮的。如果庞统不死,随刘备入川蜀,取了益州和汉中后,好生治理,以庞统的能力,再加上法正刘子初等,蜀国强大指日可待。更重要的是,有庞统在,诸葛亮可以稳坐荆州,他对荆州的战略作用是想了几十年的,东连孙吴,北拒曹操的战略在当时就是唯一正确的战略。这样一来,荆州不失,关羽不死,刘备不怒,有庞统在内治理国家,诸葛亮专一军事部署,那就是一派祥和景象,等过几年,诸事俱备,隆中对中设想的愿景就在眼前了!想想都激动……,可惜啊可惜,庞统早亡,孔明走了,荆州丢了,关羽死了,刘备怒了,战略崩了,美梦也破了。丞相失了主内的庞统,又主内又主外,事事亲为,无法一心军事,最后力不从心,劳死于五丈原,汉室中兴成为泡影。你说庞统的死,影响大不大?



最后说孙权能断。在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孙权还没有出道,所以没排上号。孙权谋略不如曹操,仁义不若刘备,但孙权混到东吴之主的位置,并且保东吴长盛不衰,除了孙权个人的确是个英雄人物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因为孙权能断。整个三国演义,没见过孙权出过什么大的谋略,但也绝少看到孙权犯什么错,貌似只有一回损兵折将。这都归功于孙权的能断:决策果断,善于用人。从周瑜,鲁肃,吕蒙到陆逊,每次兵权的交替都非常顺利,所托其人。而具体到每次重要关头的决策都能听取众议,选择最有利的那个,并且一旦定计,便力排众议,用人不疑,非常果断,不像刘备那样优柔寡断,也不像曹操那样极度自信。联刘抗曹时,力排众议,以剑斩桌,用周瑜和张昭分主外内,后面一应军事大事,任由周瑜决断,由此可见孙权决事和用人之果断。周瑜死后,任用鲁子敬执掌军事大权,很好地完成过渡和稳定,及到后面用吕蒙之计取荆州败关羽,用名不见经传的陆逊对抗刘备,对于心向刘蜀的人来说,看了简直心寒胆裂,实在太厉害了!一个人决事用人能够到这份上,其见识和决策能力那是那是非常了不起的,曹操比不了,刘备更比不了。

不过孙权如此厉害,能力强野心却不大,他没有刘备匡扶汉室的压力,也没有曹操一统天下的志向,简直就是个佛系领导,也许是因为他的基业得自父兄,觉得只要守住就好了,别人不来抢我的就行,我也不去抢别人的,安安稳稳地守着基业就是最大的成功。有这种思想的佛系领导以及深知其心的臣属,从根本上决定了东吴的战略决策。



对于孙权领导的东吴,如果周瑜不早亡,情况会如何呢?有人说如果周瑜不早亡,刘备可能没那么容易占荆州,也没有那么容易得益州。实际上,在周瑜死之前,刘备在诸葛亮的谋划下,对取荆州益州的谋略都定好了,并且已经在初步实施了,周瑜也想了办法,可结果都被诸葛亮一一化解,周瑜这才“气死”的。也就是说即使周瑜不死,他想灭刘备几乎是不可能的,诸葛亮那个时候还没有因国事而累,周瑜应该还是斗不过年轻力壮的孔明。周瑜不死,孙权会如何用呢?对于这样没有扩疆裂土的野心,只有保守基业的责任的佛系领导,周瑜最大的作用就是练兵练兵再练兵,兵练好了,是不是就该灭蜀平魏了,估计也不会,一方面领导孙权没有这么大的野心,要知道,周瑜死后,鲁肃吕蒙陆逊也都在练兵,东吴也日益强大,特别在得荆州以后,战略优势并不差,这个时候联合诸葛亮共同北伐,应该会有作为的,可是这一切都没发生。因为孙权及其臣属们反复念叨的就是:万一打不过,父兄留下来的基业就全完了。第二方面,蜀地易守难攻,魏国兵强马壮,吴两边都干不过,干不过就要考虑后果:万一打不过,父兄留下来的基业就全完了,这是他们最要命的痼疾。所以综上,如果周瑜不死,吴国可能会更强大些,但一来干不过诸葛亮,二来改变不了孙吴集团保守基业的思想,对最终的大局会有影响,应该会推迟三国一统的时间,但影响不会那么大。

以上,基于对魏蜀吴三国领导曹操刘备孙权的特点,分析了郭嘉庞统周瑜如果不早亡可能出现的结果以及对三国格局的影响,结论是蜀失庞统影响最大,吴失周瑜次之,魏失郭嘉影响最小。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探讨。

不知不觉,写了两小时,手打不易,请热情点赞,哈哈。


SEVEN


按正史来说肯定周瑜>庞统>郭嘉。

周瑜不是谋士,不是谋士,不是谋士,重要的话说三遍。周瑜是“帅”,是吴国的二当家,其地位相当于关羽、曹仁。

曹魏人才多,所以曹仁挂了还有曹真,季汉没了关羽的后果不论正史还是演义都有目共睹,其重要性远不是庞统、郭嘉能比的。

吴国如果有周瑜,合肥估计早拿下了,刘备能不能壮大都是个未知数,要知道周瑜也是有“二分天下”的战略部署的。

其次是庞统,庞统的地位相当于荀攸、贾诩,属于参谋长的地位。庞统挂了季汉还有法正、黄权,然而法正死得早,黄权又降了曹魏。

后期季汉实在就没人了,没办法诸葛亮才亲自上的,本想培养马谡当接班人,无奈他自己不争气是一方面,又遇上了名将张郃。

郭嘉嘛,其实被演义夸大了,他连参谋长都算不上,只能算一个参谋+秘书+HR,继承戏志才的位置。

只能说曹操比较信任他,他估计情商也比较高,说话能让曹操听进去而已。

所谓的“十胜十败”的原型其实是荀攸的“四胜论”,估计荀攸也知道自己说话曹操不一定那么言听计从,所以让郭嘉去说的,他自己又加工了一下。

而且“十胜十败”既不是战略也没有具体战术,只是个鼓舞曹操信心的东西,真实作用有限。

遗计定辽东的也主要是司马一家的功劳,和郭嘉关系不大。

且不说正史上没有曹操赤壁后的感慨,就算有,也最多是想表达别人说话他听不进去,只能郭嘉能说服他吧。

所以他的重要性是最低的。


三句不过岗


只按演义来谈,周瑜影响最大,郭嘉次之,庞统最后。

庞统出山时,演义里说到因为长相丑陋并没受到刘备重用。而且个人看来刘备并不重视庞统的存在,当庞统对刘备说可以取益州时,刘备以仁义为借口迟迟没有动作,实际上是在逼庞统先手,最后庞统以身殉国换取刘备攻打益州,刘备入主益州后,又得到法正这个 益州谋主 ,看得出其实刘备仅仅是在利用庞统,事成后庞统死不死跟刘备无关了。




然后说到郭嘉,郭嘉是真的为了曹操出谋划策,尽心尽力,对于郭嘉的死,曹操也是真的感到惋惜和心痛,这些都不是装出来的,奈何也仅仅是惋惜和心痛而已,郭嘉的死对于曹操的基业来说,不能说毫无影响吧,总之影响不大。曹操帐下谋士过百,精英者也有十至二十,且能力都不输郭嘉,甚至超越郭嘉,谋主荀攸,王佐之才 荀彧,毒士 贾诩,还有程昱,刘晔,戏志才,司马一族等等等等,随便哪个放到其他国家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ps.个人超爱荀攸。。。

最后周瑜,周瑜无论在演义还是正史里都是吴国前期最最重要的人物,没有之一,没有之一,没有之一,重要的是说三遍,周瑜死后,相当于吴国的一面墙倒塌,虽说后继有鲁肃,吕蒙等人,但都与周瑜相去甚远,鲁肃由于在演义中过于窝囊,不过多评价。周瑜已经不是谋士了,是真正的元帅之才,文武双全,统率一流,深谙兵法,造诣极高。我敢说若周瑜能有贾诩,程昱这般长寿,三国只剩两国,蜀国会被吞并,然而周瑜死后,吴国只能自保为主。

综上所述,周瑜的死直接影响到了吴国的根基,所以周瑜影响最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