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中为何大批德军被冻死?没物资为何也不就地掠夺?

ONE万泉


莫斯科保卫战是从1941年的9月30日一直延续到1942年的1月5日。



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历来都是采取的突袭手段,而且屡屡得手,特别在进攻苏联的时候也是釆用突然袭击的方法;希特勒又得手了。这就造成了德军骄傲自满的情绪,然而希特勒在莫斯科会战时怯怯犯了一次经验主义的错误。

莫斯科是苏联的发展性城市,也是苏联的领导中心即中央所在地,如果中央政府被德军占领,也就意味着整个国家的指挥中心被摧毁,同时也会给前线的战士带来战斗力的削弱,因为战争靠的是军人的士气。

于是,希特勒势在必得,而苏联的斯大林此时已启用了朱可夫将军,苏联当然寸土不让,誓死要保住莫斯科。

我们放下希特勒的经验之淡;在这里,朱可夫早已判断出德军的突袭意图,朱可夫早在41年10月之前就在莫斯科外围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程,同时一些相关的物资也早已作了转移。

莫斯科会战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天气事件,那就是寒冬比起历史规律提早了1个月。这一年寒雪来得特别早,连绵的雨雪下个不断,这就造成了德军坦克发挥不了作用,雨雪中还下着冰苞,德军士兵已是冻得失去了战斗力。有人是这样说的:“似乎冥冥之中老天保佑,苍天也在惩罚法西斯”。由于德军的战线太长,而莫斯科离德国境内又特别远,德国国内的西线又给英美盟军拖住,而英美攻击的主要目标就是德国的军用工业的建筑和基地。

希特勒万万没想到莫斯科会战会如此难啃,可他放弃又不甘心,然而气候已在1941年的11月下旬已急剧转冷,德军180万士兵身上还是秋装,而此时要让国内迅速赶制已是不可能的了,首先国内人员都在应付战场,根本组织不起来制衣的人员。再者,德国缺乏大型的运输飞机,那些飞机还缺着燃料和司机。这样靠国内救急等于就是一句空话。

此外,希特勒不会不想到就地取材,靠掠夺来解决士兵的御寒问题,可去哪儿抢呢?眼下莫斯科还没夺下来,战争还在残酷地进行着,而外围又是如此地广阔荒芜,哪里又有棉衣呢?看来希特勒那时肯定是一头雾水吧!于是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20万士兵给冻毙。

希特勒其实一进入乌克兰已经感到力不从心,摆在他面前的是困难重重,乌克兰反复的胶着状态已给德国法西斯敲响了丧钟。


星空89831416


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的失败并非是因为“严冬”。

一,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遭遇的严冬考验是在苏军反攻之时。在莫斯科阻击战中,莫斯科的气温为零度或者零下七度之间徘徊,这样的温度算不上严冬。苏军反攻之时,莫斯科的气温为零下四十度。

二,莫斯科保卫战中,莫斯科城为精心布防。因此有人推测,如果德军攻入莫斯科,那么他们将深陷于此,就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德国也许会提前至1943年投降。

在这场战争中,德军能否“取食于敌”呢?答案是很困难。

首先,莫斯科保卫战之处,苏联把莫斯科城中的一些工厂迁出,因此苏军在保卫战中遇到资源不足的窘境。连苏军自己都缺乏武器燃料,德军如何能“取食于敌”。

其次,莫斯科保卫战中,粮食严重匮乏,连苏军自己都吃不饱,更何况德军。而且苏联“粮仓”乌克兰已经被德军占领。


五味社


好多人说德军的军纪好,所以不会去就地掠夺资源,说这个的真的不是出来搞笑的吗?就好比告诉大家狼不吃肉,只吃素一样。德军当时的想法是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德军在制定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同样如此,他们非常的自信,他们认为在寒冬来临的时候一定能够全面占领莫斯科,在此之前的德军的闪电战也的确都很有效。

他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莫斯科对于苏联的意义,如果莫斯科沦陷,那就意味这个国家的指挥中心被摧毁,这都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莫斯科陷落,这个国家的士兵会因为这件事彻底丧失斗志,所以苏联自然不会让他们轻易得逞。

中国历史上有句话叫做,天时地利人和,令德军万万没想到的时候,那一年寒冬提前到来,莫斯科的冬天可不是开玩笑的,当地人或许习惯了,穿厚就可以,其他人种到来,就算是穿厚恐怕都受不了,更何况德军还根本没有准备过冬的衣服。

德军当时有一百万大军,临时给他们做,完全就是天方夜谭,那么他们怎么不就地掠夺呢?毫无疑问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赶紧做过冬的衣服,有什么比抢更快呢?可惜的是苏联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苏联人也不是傻子,他们每次放弃一个重要城市后退的时候,指挥官都会下令摧毁一切资源,不给德军留下任何东西。

重要城市的资源全部被苏军带走或者摧毁,德军去哪抢?各大城市啥都没有,去小村庄里面抢资源吗?即使去了也是杯水车薪,德军还将死去的苏联士兵的衣服全部给扒了,可是即便是这样也无法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失败是必然的,可见打仗的时候做好后勤准备有多么的重要。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那年的冬天实在太冷,而德军在制定巴巴罗萨计划时,一厢情愿地认为冬天来临前一定能攻占莫斯科,击败苏联,所以,一应冬季作战的物资统统没有到位。

就地掠夺,不能说没有,但相对于一百多万大军的军需,掠夺无异于杯水车薪。更何况,对于机械化军队而言,像防冻剂,润滑油这样的东东,到哪里去掠夺?更何况,苏军每次撤退,都是奉行的焦土政策,一根毛都尽量不给德军留下,德军又到哪里去掠夺呢?

苏联本就地广人稀,把主要的城市焦土之后,在广阔的土地上,几乎无处可以提供补给。所以,德军的后勤很大程度上只能靠自己。而漫长的交通线,运输车辆和燃油的缺乏,一直都是德军致命的诅咒。德军之败,大半败于后勤不力,并不是夸张的说法。


浪翻云66368398


这种愚蠢问题近年乃至近期出现多次了。因果关系倒置! 不是因为冻死大批德军导致失败,而是失败后被围困导致冻死大批德军。

苏联也因为初期失败,导致列宁格勒被围困,冻死饿死近百万人。失败导致围困,围困导致给养短缺。德军在1941年冬季都是顺风顺水长驱直入,棉衣不够御寒,但因为采取攻势,有充足取暖御寒的燃料和热食,寒冷只是推卸失败责任的借口,因为苏军失败冻死饿死的人更多。苏联并非酒足饭饱穿得热气腾腾的战胜纳粹,实际条件比德军还艰难,朱德的女儿在苏联后方,因为食物要优先保证前线,因食物短缺曾经得夜盲症,可见苏后方百姓生活非常艰难,煎熬过冬季,而被围困、被占领地区的苏联军民的生存条件则更加悲惨。


黑猫40994931


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月约》。伙同同盟国意大利好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芬兰以事先拟定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出动190个师550万人、4900架飞机、3700辆坦克、 47000万门大炮、190艘军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和西方以闪电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希特勒在发动战争之前扬言在六个月之内拿下胜利。一开始苏联被德国打得昏头转向。节节败退。大规模的杀伤苏联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苏联六百公里。换做任何一个中小等的国家,早就被全面侵占了。

苏联强大的枞深国土面积,为苏联换来了时间和空间。1942年6月,爆发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进攻受挫,双方在乌克兰东部陷入焦灼,互有胜负。在1943年8有,在库尔斯柯会战在挫败德军东线最后一次战略攻势,自此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此后,苏联收腹绝大部分国土进而占领东欧多国,最终于1945年4月30人首都柏林。

希特勒在1939年发动战争,短短两年侵占了大半个欧洲。他的闪电战确实威力很大,可以说所向披靡。所以,他就自信过了头 ,想在六个月攻下苏联。所以,他根本没有准备过冬物质。德国会失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最后,很多德军士兵不是冻死就是饿死。


故事老男孩


你以为德国人是毛俄?德国国防军是二战期间军纪最好的部队,党卫军才有虐待战俘的行为,但也主要针对苏联红军,也不知道两个意识形态那么接近的军队为什么这么相互仇视对方。只有俄国人和中国人会把对手描绘成土匪,恶魔,烧杀抢掠的恶魔,那是日本人,绝对不是德意志军人,丑化敌人就是丑化自己


狐狸伤心_zwb


德军确实不是被俄罗斯的严寒打败的,而是被希特勒的狂妄打败的!德国的生产能力和后勤运输能力的却很强,但正因为希特勒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让德军措手不及。冬季作战衣服只是物资准备中很小的一部分,技术兵器的防冻润滑,冬季油料的准备,取暖物资,枪械保养等等,涉及面太广了。要命的是德国国内因为希特勒的原因根本没有储备这些物资,就算马上生产,这么大的量也不是短期能生产出来的!所以为什么德军前期势如破竹,但冬季来临时所有攻击箭头都疲软停滞下来的原因!德军是高度依靠技术兵器的,当这些兵器出问题了,战斗力自然大受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军还能围攻莫斯科足以说明德军的精锐了。

还有抢的问题,太幼稚了,战争不是意淫,不是“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后勤支援的军队基本没有赢得可能,特别是现代战争!前面说过了,德军最缺的是冬季作战物资,而不仅仅是吃的和穿的!莫斯科附近能抢到什么?除了吃的和穿的还有什么可抢的?


无言l无语


二战期间的莫斯科战役在冬天的气温骤降到来之前就已经打响了,苏军和德军在莫斯科郊外反复拉锯争夺打成了对峙战。在这期间双方直接交火的地区逐渐变成了废墟当地的苏联民众早已死的死逃的逃。当莫斯科的冬天气温骤降时,缺乏冬装和取暖材料的德军陷入了可怕的困境,想就地解决保暖和取暖根本不可能,“就地取材”实际上是无材可取的。德军干过从苏军的俘虏和尸体上扒下棉衣,可终究数量太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冬装匮乏的尖锐问题


立志成虫


德军有冬装也不怎么顶用,德国人种也不能耐酷寒啊,冬天了被亚伯利亚人大量埋伏消灭!这是有历史记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