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軍最有才兩位將軍,都因張學良而死,一個不忍殺一個必殺

筆者今天所講述的就是當時奉系軍閥中最具有才幹的兩位將軍。他們就是郭松齡和楊宇霆。郭松齡,字茂宸,1883年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東陵區,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後裔,1916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中國陸軍大學。1917年在其參加的護法運動失敗後,任職為東三省陸軍講武堂戰術教官。在此期間結識了入講武堂求學的張學良。在學校中,張學良因為“東北軍少主”的特殊身份,得到了大多數講武堂教官的格外關照和逢迎,


東北軍最有才兩位將軍,都因張學良而死,一個不忍殺一個必殺


但只有郭松齡對他“管教甚嚴,決不稍加寬容”。張學良也逐漸被其嚴於律己、心懷救國之大義以及深厚的軍事造詣所深深折服。二人也開始了一段亦師亦友的真摯忘年之交。之後在張學良的舉薦下,在其認真科學的整頓下,二人麾下的三、八二旅在奉軍中脫穎而出,戰鬥力大大增強,並在後來的軍需獨立改革之下,成為了奉軍的精銳勁旅。也因此獲得了第二次直奉戰爭的山海關大捷,也最終因此建立了二人在奉軍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東北軍最有才兩位將軍,都因張學良而死,一個不忍殺一個必殺


為此張學良也這樣盛讚他道:“我最敬重郭松齡,我前半生的事業完全靠他”。但是就在第二次直奉戰爭後,郭松齡去日本觀操之際偶然得知了張作霖已經決定以“落實二十一條”為條件,商由日方供給奉軍軍火,進攻馮玉祥的國民軍這一消息後,在內心民族大義的驅使下,憤然決定聯合馮玉祥、李景林反奉。最終因馮玉祥的臨陣叛變而兵敗身亡,還被張作霖下令在奉天城內曝屍三日。郭松齡之判變不僅是其性格、信仰,更和張學良對他毫無底限的信任息息相關。


東北軍最有才兩位將軍,都因張學良而死,一個不忍殺一個必殺


而即便他的背叛讓張學良內心深受打擊,但是張學良在他被捕之時,仍念其才,念其往日師恩,同袍之情,不忍殺之,還欲讓他出國深造,以後再為東北地方之用。我們反觀張學良對楊宇霆的態度那可就是“必殺之了”。楊宇霆,字鄰葛,時人稱之為文有王永江武有楊宇霆之贊稱,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觀其一生最大的功勞就是主導發展建設了東北軍的軍工業體系,修兵工廠公路造電廠。使奉軍在火力後勤補給有了充分的保證,並足以抗衡直皖。


東北軍最有才兩位將軍,都因張學良而死,一個不忍殺一個必殺


但最終因其在張作霖死後,對待繼任少主張學良百般輕視斥責,讓張學良深以為俱恨,最後殺他於大帥府老虎廳中。而拋去二人的悲劇結局來看,他們其中只要有一人能夠活到1931年,整個東北時局也不會那麼糟糕,至少關東軍不敢如此輕率的發動九一八事變。各位網友認為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精彩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