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位勤奮好學的皇帝相比較,誰才算得上真學霸?

要說的第一位皇帝就是北宋王朝的第二個皇帝,宋太宗趙光義。宋太祖趙匡胤駕崩之後,他的弟弟登基稱帝,趙光義繼位的第二年,他就御駕親征滅掉了北漢,基本上算是統一了中國。後來又兩次出征攻打遼國,想要收復失地燕雲十六州,但是最終都沒能成功。

這幾位勤奮好學的皇帝相比較,誰才算得上真學霸?

他在國內採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加強中央的集權,制定了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對後來兩宋都有非常大的影響。除此之外,宋太宗趙光義還是一位非常好學的皇帝,“開卷有益”這個典故就是從他而來。北宋建立初年,趙光義讓文臣們編寫了《太平總類》一書,據說這部書一共收集了1600多種古籍經典的重要內容,當全書完成時竟然達到了一千卷。他對自己有一個要求,每天除了處理政務之外,至少要看兩捲到三卷的內容,一年之內要把整本書看完。

這幾位勤奮好學的皇帝相比較,誰才算得上真學霸?

第二個要說的皇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就是通常所說的康熙大帝。他在位六十一年,在中國古代所有皇帝中時間最長。因為在位期間功績卓著,而被後人尊稱為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八歲登基,但是他從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勤奮學習,每天都是早出晚歸,颳風下雨下雪下冰雹也從不間斷。他不但學習治國安邦之術,還精心研讀儒家經典著作,他因為身體非常孱弱,於是就拜了一個武功高強的侍衛為師,每天跟他練功來強身健體。他在學習的時候習慣不恥下問,甚至連身邊的太監也經常被他問問題。因為他對自己的要求過於嚴格,艱苦的學業甚至壓垮了他的身體。據說他曾經在學習的時候累得咳血,但是仍然不肯放下書休息。

這幾位勤奮好學的皇帝相比較,誰才算得上真學霸?

他在學習漢文化的時候,也沒有忘記滿族文化,因此他是一個受多元文化薰陶培養出來的皇帝,這對於將來處理各個民族間的問題有很大的幫助。康熙皇帝在位期間,命人編修了《康熙字典》。這部字典對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幾位勤奮好學的皇帝相比較,誰才算得上真學霸?

第三個要說的勤奮好學的皇帝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出身於草根平民,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只能靠給地主放牛為生,後來因為活不下去,又出家當了和尚。最後他憑藉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其他文臣武將的盡心輔佐,經歷了十幾年的征戰之後,打下了大明江山。

這幾位勤奮好學的皇帝相比較,誰才算得上真學霸?

朱元璋登基稱帝之後,他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缺點是什麼。那就是沒有文化,沒有知識,於是他為了彌補自己的缺點,吃喝玩樂一樣不沾,經常讀書到深夜,經常和文臣在一起交流學習,國家大事,事必親躬,每一份奏摺他都要親自審閱,據說他在最忙的時候,一天竟然批閱了1600多分奏章。如果他在吃飯的時候想到了什麼事情,他就命人立刻記下來,甚至在做夢的時候,還經常會夢到自己在處理國家大事,後來的《大明律》就是朱元璋親自組織編定的。

像朱元璋這麼勤奮的皇帝,不僅在明朝絕無僅有,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都是屈指可數的,因此說朱元璋是最勤奮好學的皇帝,一點都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