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革裹屍未能還,抗日名將葬身亂葬崗

1937年10月5日,雲南昆明巫家壩停機坪上,數萬人群情激奮,高呼“盧軍長,打打打,三師長,打打打。”盧軍長指的是國民革命軍第60軍軍長盧漢。三師指的是第六十軍所轄的三個師,而陳鍾書正是183師542旅少將旅長。

馬革裹屍未能還,抗日名將葬身亂葬崗

陳鍾書

停機坪上,陳旅長面對前來送別的父老說:“日本帝國主義欺侮我國人民實在太甚,我要上抗日前線,不打敗日本鬼子決不回家!”此次出滇,為國抗戰,滇軍可謂精銳盡出。陳鍾書在滇軍中以驍勇著稱,他的部下軍容嚴整,裝備精良,頭戴法國鋼盔,清一色比利時步槍,捷克機槍甚至還配備了德國的克虜伯山炮。

1938年1月初,陳鍾書旅來到湖北武漢整訓。一天,警衛員神色緊張的跑過來,手裡拿著一封電報,陳鍾書接過來一看,一頭跌倒在地,原來他的父親剛剛病故。陳鍾書醒來之後,自感抗戰救國,責任在肩,不能回鄉為父送終,只好寫了一封家書,表達了對父親去世的哀悼之情。

1938年4月,日軍派二十萬精銳部隊向徐州迂迴,欲報臺兒莊一箭之仇。李宗仁給蔣介石發電報,請他指派在武漢整訓的六十軍前來臺兒莊增援。陳鍾書旅接到上級指令後,率部迅速向徐州開進。

4月21日,陳鍾書旅到達徐州戰場後,還未來得及構築防禦工事,日軍數十輛坦克便噴著火舌衝了過來,由於陳鍾書旅大多都是雲南人,缺少平原作戰經驗,對於日軍的坦克更是沒有應對準備,部下傷亡慘重。

馬革裹屍未能還,抗日名將葬身亂葬崗

六十軍將領戰前勘察地形

陳鍾書看到跟隨自己多年的兄弟們,以血肉之軀抵擋坦克,成片成片地倒在戰場上,悲從中來。他親自衝到陣地前面,命令機關槍瞄準日軍步兵猛掃,把步兵和坦克隔離開,並用集束手榴彈炸坦克。這個辦法果然有效,日軍的囂張氣焰稍稍得到了扼制。

4月22日傍晚,陳鍾書手持望遠鏡,發現距前沿陣地約500米處的一個村子裡,幾個哨兵來回踱步,顯然疲憊而飢餓的敵人正要躺下來休息。他即刻挑選100多名機智勇敢的士兵組成敢死隊,夜襲敵人。臨出發前,他說;“今晚一定要拔掉這股鬼子,為陣亡的官兵報仇,為中華民族雪恨。”敢死隊員們個個如猛虎下山,不到20分鐘就乾淨利索地消滅了這股日寇,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極大地振奮了部隊的士氣。

到4月24日,陳鍾書指揮所部先後擊潰日軍40餘次進攻。戰至下午5時許,日軍糾集步兵、騎兵向陳鍾書部包抄過來,陳鍾書急令左側部隊阻擊日軍騎兵,正面部隊繼續出擊。陳鍾書旅輕重機槍向日軍騎兵猛烈掃射,舉著戰刀的日寇紛紛落馬。

馬革裹屍未能還,抗日名將葬身亂葬崗

陳鍾書題字

兇狠的日軍先頭部隊又衝了上來,陳鍾書撿起一把步槍,躍出戰壕,端著刺刀率部與衝上陣地來的日軍肉搏。他豪氣大發,一口氣捅翻了14名日本兵,自己身上數處負傷仍不下戰場。這時,一顆子彈突然飛來,從他的右眼打進,從後腦飛出,陳鍾書當即昏倒在地。部下連忙把他背下戰場,然而由於傷勢嚴重,最終陳鍾書不治而亡,時年47歲。

馬革裹屍未能還,抗日名將葬身亂葬崗

陳鍾書遺體及遺言

他臨死前,叮囑部下把他安葬在家鄉的圓通山麓。然而,戰事緊迫,臺兒莊、徐州相繼失守。部下只好將他的遺體草草收斂,埋葬在徐州東關外的一個亂葬崗上。就這樣,陳鍾書戎馬一生,連個馬革裹屍還的遺願都未能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