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年号?

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是我国以及东亚部分国家历史上记述年代的一种特有标志。自汉武帝采用建元年号开始,差不多每个皇帝登基之时,都要根据自己的思想,定立年号。到了1912年宣统帝退位,中国结束用年号纪年为止,期间一共有约500多个年号。除了我们朗朗上口的康熙、雍正、乾隆外,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年号。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年号?

年号一般是皇帝才采用,但一些还没称帝,但已不受中央控制的诸侯王也在自己统治的范围内推行自己的年号。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孙权便是第一个还没称帝就定年号的人。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此时三国的另外两国魏的曹丕和蜀汉的刘备都已经称帝,而且在自己统治的地区推行自己的年号。曹丕的年号是黄初,刘备的年号是章武。孙权在自己统治的境内自然不能使用曹魏或者蜀汉的年号,但自己又没称帝,为了表示自己的谦卑,孙权在曹丕和刘备的年号中各取一个字组成自己的年号:黄武。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后,与曹魏蜀汉地位平等,于是下令改元,年号由黄武改为黄龙。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年号?

(三国当中,东吴最开始只是王国,地位相对于蜀汉和曹魏低一等)

印象中的年号一般是两个字,但有些皇帝就喜欢特立独行,弄出四个字的年号。汉哀帝的太初元将年号便是第一个四个字的年号。女皇帝武则天为了宣扬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其在为期间,一连使用了天册万岁、万岁登封、万岁通天三个四个字的年号。北宋时期,宋太宗为了表示自己励精图治,也采用了太平兴国这样的四个字的年号。北宋的亡国之君宋微宗在即为之初也用过建中靖国这样一个四个字的年号表示出自己要做一副中兴之主的态势。四个字并不是中国帝王年号中字数最多的。西夏景宗元昊的天授礼法延祚年号和西夏惠宗秉常的天赐礼盛国庆年号以六个字并列中国帝王年号字数之最。

历史上还有些年号看上去给人的第一印象难以和年号相联系起来。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年号,给人一种这是某个道教得道高人的感觉。还有看上去像是动物名字的年号,如北周静帝的大象年号,北魏孝明帝的神龟年号,东吴末帝孙皓的凤凰年号。当然还有些今天我们看起来很土的年号,如晋安帝的大亨年号,梁简文帝的大宝年号。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年号?

(寇谦之,北魏时期著名的道士,曾为太武帝谋士,曾向太武帝进言,称太武帝为太平真君转世。后太武帝龙心大悦,将太平真君定位年号)

到了明朝之后,皇帝一般只订一个年号,而且相对于前代来说,明朝以后的年号大多都比较好听,朗朗上口,字数也基本定在了两个字。中华民国建立后,开始采用民国纪年。当然民国时期也出现过几个帝王年号,如袁世凯复辟之时采用的洪宪年号,伪满洲国采用过大同和康德两个年号,这三个年号因为时间短以及是伪政权的原因,并未被主流史学界所认同。新中国成立后,改民国纪年为国际通用的公元纪年,与世界接轨。今天的日本,由于保持天皇制度,仍然采用年号纪元,成为今天世界上唯一一个仍采用帝王年号纪年的国家。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有意思的年号?

(今年是日本平成2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