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貓妖傳裡,皇帝殺死楊玉環,為什麼還騙著殺?

海角鋼琴


楊玉環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楊貴妃,大家都知道楊貴妃是唐玄宗最喜歡的妃子,為何唐玄宗要把她給處死呢?

我們先說關於正史上的記錄。

正史上的記錄,是因為安祿山造反,並且很快佔領了唐朝的第二大都城洛陽,然後殺向唐朝都城長安。

這時候為大唐防守最後一道門戶的是唐朝大將哥舒翰。

哥舒翰也是個名將功勞與威望和安祿山不差上下。在加上潼關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名,所以,哥舒翰肯定是可以守住這裡的。

只要能守住這裡,也就是說安祿山肯定是打不進長安城的。

安祿山進不了長安城唐玄宗就是安全的,大唐就不會滅亡。

可是,好死不死,唐玄宗和楊國忠一商量,覺得哥舒翰只知道一味的防守,不敢出關和安祿山一戰,太有損大唐的國威了。

於是,他們一直催促哥舒翰出關,去剿滅叛軍。

哥舒翰是個百戰名將,他知道這時候出關,肯定是打不贏的,但是皇帝催促的又厲害。都到了他不出去,就要殺頭的地步了。

這時候他不得不率兵出潼關了,出去之後,就被叛軍給打敗了。

當安祿山佔領潼關之後,唐玄宗聞訊,趕緊帶著大臣,皇太子和楊貴妃逃跑了。

他們是想逃到楊國忠的老家四川去避避風頭。

這一路上很辛苦,沒吃的也沒有喝的,因為皇帝出走的急沒帶吃喝用品,他們以為沿途讓官員會招待他們,但是,官員一聽說皇帝都跑了,所以,他們也就跑路了。

這就導致了全體人員餓肚子,尤其是士兵,沒有吃的,就開始發牢騷了。

當大軍走到馬嵬坡的時候,以陳玄禮為首的將領發動了叛亂,他們決的自己之所以會吃這樣的苦,都是奸相楊國忠造成的。

所以,讓唐玄宗殺了楊國忠。

沒辦法下面都要造反了,為了不至於禍及到自己,唐玄宗只能忍痛割愛,把楊國忠給處死了。

等到楊國忠一死,大家又讓唐玄宗處死楊貴妃。

因為楊貴妃是楊國忠的哥哥,大家怕他以後會秋後算賬,給楊國忠報仇。

唐玄宗肯為難,但是,他也不敢反對,因為釀成這麼大的過錯,都是他的昏庸導致的。他不敢說不,萬一大家失去了理智,把他這個皇帝給殺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楊貴妃就這樣成了犧牲品。被送上了斷頭臺。

電影妖貓傳因為是影視題材,是杜撰的,所以,為了表達帝王的高大形象,他們只能說是讓楊貴妃假裝死去,否則,要怎麼開口讓楊貴妃犧牲呢。唐玄宗可是皇帝呀,連個女人都保不住,這皇帝當的也太窩囊了。總之,這樣寫只是為他們的劇情服務。

其實事實上楊貴妃死的時候,他知道自己要死了,犧牲她一個人,能保住很多人的性命,對於他來說也是值得的。

再說了她不死也不行呀,因為她說了不算,皇帝也保不住她,與其反抗,還不如平靜的死去比較偉大。


史學達人


《妖貓傳》看了兩遍,感慨很多。



皇帝騙的不僅僅是楊玉環,他騙的是所有人,包括他自己。

誰都知道是騙局,包括他自己,但是誰都不願意承擔殺死貴妃的罪名,連皇帝也不願意。

皇帝說的一句話尤其虛偽:“玉環,我很想把我的頭顱放在盤子上,讓高力士端出去,可那樣,就違背了我和你白頭偕老的誓言。”



放現在,10歲小姑娘也知道在騙人,但是楊玉環明知是假的,卻願意成全他,送給了他自己的頭髮做為信物。

很難想象,楊玉環死的時候的淒涼和絕望,她懷著跟皇帝重逢的心和沒有痛苦的死亡解脫而去,卻在孤獨的棺木底下醒來,沒有空氣,沒有人,自己推不開,只能絕望而死,如同活埋。



皇帝為什麼不給貴妃生路,皇帝可以把她埋在其他地方,或者悄悄送走,因為他是皇帝,他愛的只是自己的權利,自己的極樂之樂,凌駕於一切之上。他不能讓貴妃活過來,被別人發現,他的權威就會受到打擊,他也不想讓別人得到貴妃,如果得不到,就毀了他,正是皇帝的寫照。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子非魚飛飛飛


《妖貓傳》可以說是陳凱歌的翻身之作,畫面恢弘大氣,故事悽美動人,是去年難得的一部佳作。故事中最令人動容的應該就是玄宗欺騙楊貴妃並將其殺死的那一段了。

不過很多人可能不是很明白,皇帝殺死楊貴妃為什麼還要騙楊貴妃呢?

不想殺死楊貴妃

看過電影《妖貓傳》的同學應該知道,唐玄宗其實是不想殺死楊貴妃的,但是在性命和美色面前他選擇了前者。

究其原因,還是楊貴妃長得實在是太美了,就連詩仙李白都對其讚不絕口——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豔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 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 沉香亭北倚闌干。

而且,楊貴妃當時還是少有的混血美女,唐玄宗自然對其倍加寵愛,即使被安祿山逼的逃亡馬嵬驛,他還是沒有動過殺死楊貴妃的心思,無論是他還是他的心腹高力士都不想成為殺死楊貴妃的罪人。因為楊貴妃早已不只是一名貴妃的身份這麼簡單,她更是大唐的繁榮盛世的象徵,在百姓心中是一個符號般的存在,殺死了楊貴妃無疑會成為人民口中的罪人,誰願意揹負著罪人的罵名呢?

為什麼要騙楊貴妃?

我們都知道,雖然不想殺死楊貴妃,但玄宗皇帝還是這麼做了。是什麼讓玄宗皇帝下定了決心殺死貴妃呢?原因有三:

1.陳玄禮的威逼

陳玄禮手握重兵,在馬嵬驛發送兵變。在陳玄禮心裡,楊貴妃是造成安史之亂的根源所在,只有殺死楊貴妃斷了安祿山的念想才能平息叛亂。唐玄宗的逃亡路上,只有陳玄禮一路護衛,陳玄禮兵變,玄宗皇帝沒有力量來反擊,只能交出貴妃;

2.黃鶴的勸說

黃鶴是一名道人,他對玄宗皇帝說,可以用法術讓貴妃假死,等陳玄禮驗過“屍體”,再安排人去偷偷的把貴妃挖出來。正是黃鶴的這番話讓玄宗皇帝看到了希望,既能保住貴妃的性命又能平息陳玄禮的兵變,何樂而不為呢?

不過事實真有這麼簡單嗎?看過電影的同學都知道,貴妃最後還是死了,可想而知黃鶴的法術其實是沒有什麼用的。黃鶴的那一番說辭不過是教給玄宗皇帝騙楊貴妃的罷了,而玄宗皇帝也正好借黃鶴的這番話來麻痺自己。

3.自己留不住的好東西也不讓敵人得到

安祿山叛亂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楊貴妃,在玄宗的心中雖然不想殺死楊貴妃,但是更不想讓安祿山這等骯髒的人得到楊貴妃,那麼就乾脆殺死貴妃,讓安祿山對貴妃徹底斷了念頭。陳玄禮的兵變恰好給了他這樣一個契機,既殺死貴妃斷了安祿山的念想,又可以說是因為陳玄禮的逼迫而殺死的貴妃,自己也不會成為殺死貴妃的罪人。


赤兔電影


看完想寫個影評的,借這個題目寫一篇吧。

我覺得《妖貓傳》應該有另一個名字:《長恨歌---致我們無法遺忘的大唐》。

我上週五晚上才看了《妖貓傳》,邊看邊哭,最後痛徹心扉,李楊愛情沒什麼動人的,我哭的是一個盛世啊。

我就在長安,有年清明節冒著雨去青龍寺看櫻花,看惠果空海紀念堂。

我就在長安,在櫻花開的時候穿過交大到興慶宮,流連沉香亭畔,踟躕花萼相輝樓前。

我就在長安,有年秋天去馬嵬驛看後人敷衍的貴妃冢。

我就在長安,我去尋找過李白醉倒的那塊“長安酒肆”的碑。

我就在長安,我曾居住在郭子儀住過的園子裡,昏昏欲睡或徹夜難眠。

所以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一直在毛骨悚然,他們走的路是我每天走過的路,他們去過的地方是我曾經去過的地方,他們談論的人物我深深地熱愛著。那首《長恨歌》我能從頭到尾一字不落的背下來,對於長安,對於大唐,我怎麼會忘記,又怎麼肯忘記,更是怎麼能忘記。

第一次淚目是白居易在藏書閣裡對空海形容那一場盛宴的時候,忽然間的人聲鼎沸,忽然間的紙醉金迷,楊貴妃身著盛裝忽然間的一個回眸····那是,大唐,那是大唐的感覺。如同一口飲盡夜光杯中的美酒,熏熏然不知身在何處。

白居易迷戀著天寶年間,一如我迷戀著大唐盛世。他仰慕李白,吟誦李白寫給楊貴妃的那首詩:雲想衣裳花想容·····那場盛宴叫:極樂之宴。那是大唐的巔峰,那是盛世中最盛大的宴會,它是如此的奢華,如此的耀眼,叫大曆年間的詩人心嚮往之,叫千年之後的我亦難以釋懷。

楊貴妃就是這個盛世的化身,她代表著這個盛世,她在極盛之時而生,在極衰之時而隕,她就像是這個王朝的命運。

我第二次淚目,是晁衡日記中詳細記錄了花萼相輝樓的那場極樂之宴。晁衡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我終於有幸目睹了那場永不再回的盛世。

白居易這樣寫道: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遙認微微入朝火,一條星宿五門西。

每一個鏡頭都是白居易的那一句詩,整齊的長安街坊,人頭攢動的長安大街,楊貴妃在天上,令芸芸眾生抬頭仰望,目眩神迷····燈火琉璃,亮徹了大唐的夜,人群緩緩流淌進花萼相輝樓,葡萄美酒注滿了大號的金盃之中,盛世的舞姿在酒杯中綻開,又像一個酒花墜落在杯中,才子風流,美人如雲,晁衡的眼睛裡有星光閃爍,那種崇慕,那種傾心,何止是對楊貴妃,更是對繁華的盛世大唐啊!

這種美在楊貴妃的身上凝聚了,她一襲紅衣走來的時候,令所有人窒息。我們想象過各種各樣的楊貴妃,妖嬈的,慵懶的,靈動的,高貴的,此時才驚覺,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女人,她安安靜靜站在那裡,像一個精緻的玩偶,被皇權的大手支配著,身不由己。

讓我淚如泉湧的就是李白的出場。他是醉著出場的,他的氣質就是大唐的氣質,是那大杯的葡萄美酒,未飲先醉,他就靠在那裡,像一個不被人注目的過客,高力士為了求詩,只得為他脫靴。他抬起他詩人的腿,然後放聲大笑。詩人是不需要紙筆的,他把他的才思寫在高力士的背上,把筆扔進酒池,然後他一頭栽進了酒池中,用手撈起酒,朝臉上淋去,也許落在鼻尖,也許落在嘴裡·····

高力士為了報復李白的脫靴,在唐玄宗問他的時候,他一口咬定這是李白自己寫的。這引起了唐玄宗的不滿,他貪戀著她,就好像貪戀他的江山社稷,不容別人染指。李白這首詩神來之筆,叫唐玄宗準備給楊貴妃的詩黯然失色,再也沒有拿出來的意義。

而晁衡對楊貴妃的仰慕,在唐玄宗眼裡,除了不滿還有幾分得意,他知道所有人都仰慕她,迷戀她,可普天之下,只有他一人擁有了她,得到了她。他奴役了她,就好像奴役了天下。所以他在紙上寫下:極樂之樂。

那是九五至尊獨立高處的快意,是他只能一人獨享的快樂。

楊貴妃為那首詩見了李白,李白卻說,這首詩並不是給她寫的,他自己也不知道寫的是誰,可在看到她的那一瞬,他就覺得這首詩天生就是為她準備的。雲想衣裳花想容。

這場極樂之宴,在白鶴少年出現的那一瞬到達了高潮,兩個俊美的少年,忽然化成白鶴,忽然化成少年,圍繞在楊貴妃的身邊,使得大唐變得更加夢幻。只是夢幻中忽然多了一絲感傷,這種感傷來自楊貴妃的身世,這是白龍對楊貴妃迷戀的重要原因,他憐惜她,也憐惜著自己,他保護她,就好像要去保護他自己。

安祿山最後的出現,像一個恐怖的信號,他貪戀的目光,已經預示著那場叛亂。

馬嵬驛那個燈火不眠的夜,那間簡陋的茅屋,蕭索而頹廢。楊貴妃就坐在樓上,她的神情,一如坐在皇宮裡一樣。唐玄宗要他的江山,所以只有犧牲她。他們把整件事的過錯歸咎為一個女人,並不願意承認他們要逼死一個女人。唐玄宗為了保持著他的風度,保持著他對她的深情,保持著他在世人眼中的看法,保持著他在她心中的形象,設下一個騙局。

他賭她愛他,賭她不會和晁衡走,賭她會為他而死。他全都賭贏了。

楊貴妃明知道這是一場騙局,卻還是欣然赴死,她愛著他,愛著大唐,所以她願意犧牲自己。

他在拿到她的香囊時,就知道她已經知道了。他在她喝下那杯毒酒的時候,他就知道她知道了。

最是無情帝王家,他故作深情也好,心懷愧疚也罷,他將她埋葬了,希望這個秘密永遠埋藏地下。

她不可能活過來,即便是真的存在尸解大法,她也決不能再醒來。她的醒來,就好像要撕下唐玄宗的面具,要他現出原形。可偏偏她心底還殘留著那麼一絲絲希冀,希望著能與他重逢。

可以說,楊貴妃在棺中甦醒完全是一個意外,唐玄宗為她設計好了,讓她在不知不覺中死去。但她醒了,所以在掙扎和絕望中走向死亡,異常的悽慘。棺材蓋上那血跡斑駁的抓痕,令空海都泣不成聲。

唐玄宗親手葬送了大唐,葬送了盛世,葬送了他的愛情。此之謂:長恨。

最後他們幾人再次來到花萼相輝樓,那一幕讓我想起《紅樓夢》中為好了歌做注的那首詞:陋室空堂,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

繁華不在,盛唐不再。

丹龍再次用幻術回到那場極樂之宴上的時候,我再一次淚流滿面。我的大唐啊。

讓葡萄美酒再一次注滿酒池,讓所有的燭火再一次光耀長夜,讓白鶴少年再一次無拘無束地翱翔碧空,讓李白再一次醉倒在酒池邊。李白一頭依靠在金龜上醉倒過去,恍惚間好像我們還在那個酒氣微醺的盛世之中。白龍無法忘記楊貴妃,白居易無法超越李白,只是因為他們無法忘記大唐盛世,卻再也無法回到大唐盛世中去了。

我日日都在長安城中,可我知道,大唐盛世只是一個夢,我連做夢的機會都沒有了。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丸-----------------

文:祁門小謝


祁門小謝


電影《妖貓傳》裡,唐玄宗李隆基迫於局勢不得不處死楊貴妃,以平息眾怒。正如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所寫“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但是他又不想揹負殺害楊貴妃的罪名,所以想出來這麼一個“假死”的計策,讓楊貴妃心甘情願地死去。這其實是非常殘忍的。

安史之亂以後,李隆基帶著楊貴妃匆匆逃走,在途徑馬嵬驛時,隨行護駕的禁軍將士不再聽從李隆基的指揮,強烈要求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更是亂刀砍死了楊國忠。在當時的情況下,殺死楊貴妃似乎是唯一的選擇。就算李隆基再愛楊貴妃,但他也不可能為了楊貴妃放棄自己的江山社稷。那麼,此時的他就只能考慮如何讓她死得體面些,少些痛苦。史料記載,當時李隆基正是派高力士去賜死楊貴妃,自縊而死。當然,楊貴妃自縊於馬嵬坡只是她的死因的其中一種說法,也有史料認為她是死在佛堂。

只談電影裡的情況,頗有些“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意味。李隆基愛美人更愛江山,而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楊貴妃如同妲己褒姒,都是紅顏禍水,認為只要處死楊貴妃,政治時局就會有所好轉。

在一段戀愛關係裡,最高的境界就是所謂的“洗腦”,讓對方無條件相信你。而在這種情況下,楊貴妃其實是很有可能已經知道這是一個局,但依然願意為李隆基去“假死”。那一刻,她應該是絕望的吧。或許,還帶著一絲希望,認為這不是一個騙局。

最終,藥效過去之後,她在石棺中醒來,拼命地用指甲去抓撓棺蓋,甚至還大聲呼救,但沒有人會再來救她了。於是,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裡,她帶著絕望,窒息而死。而這條被人活埋的不歸路,正是李隆基親手為她選擇的,並美其名曰為可以起死回生的“尸解大法”。

【兩個關注娛樂、熱愛生活的美少女,一個性格活潑愛八卦,一個嫻靜內斂喜讀書,雙劍合璧仗劍走天涯,為你奉上最in的娛樂資訊。歡迎關注!】


段小主和表小姐


其實《妖貓傳》已經給出了答案。“強盛時,她是帝國的象徵。危難時,大唐將不再需要她”。電影中的楊貴妃臺詞並不多,喜怒也不於神色,對每一份微小的愛都給予尊重,既親切又有距離感,這正是大唐盛世的縮影。每個人都愛楊貴妃,正如每個人都愛大唐盛世。

唐玄宗一手締造了它的繁華,卻無奈的看著它在自己手裡毀滅。阿部千里迢迢來瞻仰大唐,卻也見證它由盛轉衰。包括黃鶴、白龍、丹龍、高力士、沒有人願意揹負殺死貴妃的罪名,就如同他們都無法面對大唐盛世不再。但是楊貴妃必須死,就如大唐盛世已經過去,再也回不來了。所以參與者都形成了一個默契:騙自己!騙自己貴妃只是假死,她還會活過來,騙自己大唐盛世只是暫時的危機,它還會興盛。而白龍引導白居易和空海揭開了貴妃之死的真相。看似是揭露,其實是守護。每個人都在騙自己,只有白龍騙得自己都相信了,對貴妃遺體的守護,也是對大唐盛世的執念。所以當它知道楊貴妃已經醒不過來時,他心中的一切都已經破滅,一無所有。貴妃和大唐都回不來了,所以他最後想跳上貴妃遺體的石臺死去,卻沒有跳上。

即使幾十年後,劇中的白居易依舊懷念大唐盛世,依舊要與李白比較,恨自己晚生了三十年。空海也依舊要漂洋過海,來大唐青龍寺尋求無上密。就算是到了一千多年以後的今天,看電影的你我,也捨不得楊貴妃就這樣死去,捨不得大唐盛世就這樣衰落。


考古系大師姐


其實這部電影我也看了,《孟子說史》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從《貓妖傳》當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唐玄宗不想殺楊貴妃,就連唐玄宗身邊的大臣比如高力士都不想成為殺死楊貴妃的罪人。

歷代王朝的亡國之君,很多儒家學派把亡國的罪名歸罪到女人身上。比如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其真相我們不得而知。總之,歷朝歷代女人專權的確讓人很頭疼,尤其是唐朝出現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女皇帝。像楊貴妃這麼受寵的人,肯定遭到貴族們的嫉妒,尤其是像太子這樣的皇族成員,肯定不願意楊貴妃權力過大,造成女人專權的局面。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假如楊貴妃有了小孩,可想而知,太子之位是誰的。那個時候估計會出現李世民殺哥哥李建成的局面,還好楊貴妃沒有子嗣,不然唐朝就更亂了。

話說,楊貴妃得到唐玄宗的寵愛也不是他的錯,誰叫她那麼漂亮,那麼迷人。從劇中來看,當時的楊貴妃就是一個混血美女,在古代應該很少混血美女,所以唐玄宗被迷得神魂顛倒。楊貴妃不僅僅是唐玄宗迷戀的對象,幾乎是所有男人的迷戀對象,比如李白、白居易這樣的詩人,日本使者阿倍仲麻呂都把楊貴妃當作暗戀的對象。而安祿山起兵造反,也有爭奪楊貴妃的意思,可見楊貴妃一時成為紅顏禍水。

假如沒有安史之亂,我們可以想象,把唐朝搞亂的時期不是楊貴妃,而是他哥哥楊國忠。外戚專權在歷史上禍害不小,這裡就不用舉例了,最嚴重的就是漢朝,當然唐朝也不例外。楊國忠作為唐朝宰相,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開始他符合李林甫,與李林甫一唱一和,陷害太子,擾亂朝綱。所以,在安史之亂的時候,太子李亨第一個向除掉的就是楊國忠。楊國忠的危害遠遠超過了他的妹妹楊貴妃,只是楊國忠得罪了太子等貴族階級,楊國忠擾亂超綱楊貴妃脫不了干係,所以在殺了楊國忠以後太子等人必須逼死楊貴妃以平民怨。

唐玄宗這麼寵信楊貴妃,怎麼捨得殺她呢?連高力士也不願意,在場的所有人不願意。所以,唐玄宗與黃鶴密謀,以“尸解大法”為幌子讓楊貴妃安心死去,不僅僅可以騙過陳玄禮和唐玄宗身邊的人,連楊貴妃也信了。當楊貴妃使用了“尸解大法”以後,再讓高力士用白綾勒出自縊痕騙過了陳玄禮等人,然後將楊貴妃下葬。

其實,“尸解大法”只有兩日的期限,所以楊貴妃並沒有死,當楊貴妃甦醒過來的時候,哪種絕望可想而知了。其實,楊貴妃被騙了,連所有的人都被騙了。其實,真相就是這樣的,唐玄宗和高力士等人都不願意殺楊貴妃,只好想出一個“尸解大法”,讓楊貴妃自然死去,不好聽的說法就是把她活埋了。


謀士說


電影裡有一句話:皇帝才是最擅長幻術的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皇帝不僅要騙貴妃,還要騙天下人:皇帝是有情有義的。他要讓貴妃相信自己還能甦醒,懷著對他的愛和希望心甘情願地去死;他要讓天下人知道貴妃是高力士瞞著殺的,皇帝並不知情。



因為皇帝要天下,更要天下人的心。

金吾衛逼著皇帝殺死貴妃,如果不殺,他將失去軍隊的擁護,失去江山;如果他殺了貴妃,那麼說明他真正地受到了逼迫,帝王威嚴蕩然無存,而貴妃在死前也會失去對他的愛。就在這最危急的時刻,他和身邊的人演出了一場完美無缺的戲,騙過了所有人,包括不在場的白樂天。



這就是帝王之愛,愛美人更愛自己。多麼虛偽又現實。他寫的“極樂之樂”,阿部仲麻呂認為是帝王駕馭所有人、掌控一切的快樂。其實極樂之樂,是為大悲。皇帝是最悲哀的,在任何時刻他都要保持著帝王的尊嚴,哪怕是對著一個將死之人。



他自以為能騙過所有人,但貴妃那一笑已經說明,她看穿了一切,只是沒有捅破,皇帝終究沒能騙過貴妃,也沒能騙過自己。


平行失控


首先說楊玉環,她的容貌被世人推崇,她對李白的肯定說明她有才情,對白鶴少年的態度說明她的性情也是好的,這堪堪是完美女人中的極品。

唐玄宗對楊玉環的感情未必有那麼深,她是他從別的男人那裡搶來的女人,這感情裡面應該有一部分是為勝利者的榮耀吧。他專闢荔枝道博紅顏笑,辦奢華的極樂之宴,讓她著華美的霓裳來舞,他給予她最極致的物質可能也是為了去彌補他給不了的情感吧。

安史之亂後倉惶離京,作為帝王的尊嚴已被世人碾碎,如果再為了自保而殺了這樣一個女人,男人的最後一點尊嚴也沒了。唐玄宗騙楊玉環先假死再救回她,自欺欺人的同時也是為了她那裡保留一點男人的尊嚴吧,只是他沒想到楊玉環會醒過來,在絕望中掙扎並死去。

至於其他人,我理解的很膚淺,到底是皇帝的女人,皇帝不親自動手殺,其他人動手了,萬一事後皇帝哪天后悔了再翻舊賬穿小鞋亂棍打死怎麼辦?騙楊玉環只是為了更靠近皇帝,騙是一起騙的,不怪我們嘍,而且騙過之後皇帝會沉浸在內疚中,翻舊賬的時間和幾率小些。


月國女王


《妖貓傳》中道:安祿山兵變臨近潼關,玄宗見勢不妙,倉皇出逃。行至馬嵬坡,御林軍統帥發動兵變,逼迫玄宗賜死楊玉環。後玄宗與丹龍師徒二人演戲騙殺楊玉環,致使楊玉環最終悶死於石棺之中。

為什麼唐玄宗要騙殺楊玉環呢?

馬嵬坡下,御林軍逼迫玄宗在江山和美人之間做出選擇,玄宗畢竟是皇帝,毅然決然選擇了江山,但這並不代表他不愛楊玉環,相反的,他對楊玉環的愛超越一切。

同時唐玄宗知道,安祿山發動兵變一方面是為了江山,另一方面為的是楊玉環,安祿山也想擁美人入懷。在玄宗對楊玉環的強烈佔有慾影響下,楊玉環更是非死不可了!



於是玄宗與丹龍師徒二人合夥演了一齣戲,誘騙楊玉環入圈套,一步步走向死亡……總的來說,唐玄宗並不想讓楊玉環死,他知道楊玉環深愛著他,這樣一個女子單純的愛著他,他不想毀了這份情,他不想看楊玉環失望的眼神,於是他自導自演了這出騙殺戲!

在兩人的愛情中,楊玉環做的沒錯,錯的是唐玄宗,他錯生帝王家,性情懦弱,為了江山放棄了摯愛!回想起白樂天所寫《長恨歌》,有言: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兩句應該是對這段愛情最大的肯定吧!

文/良人未歸S 歡迎大家關注評論、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