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如何理解?有道理吗?

李依舅


农村老话“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如何理解?有道理吗?

在农村,咱们在生活上遇到问题、麻烦的时候总是会想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请教一些生活的经验,而老人对于晚辈的请教也是传授自己的见解。这些见解被老人以一些老话俗语的形式说出来,在农村广为流传。今天咱们就来聊一句农村的老话“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看看该如何理解!

“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

男怕三口吃:在以前的小农社会,大多都是男耕女织。男人在外种地,种植一家人吃的粮食,由于以前社会经济低下,农业技术不发达,所以一般种地的粮食勉强够家里人温饱。可是如果家里多了几个吃白饭的话,那这个家庭的日子过得就非常的困难了。

女怕三口穿:以前咱们普通老百姓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也正如上面所说,都是女人在家劳务,纺布织出一家人穿的衣服。所以一家家口人一年到头下来也没有几件衣服可穿,一旦人口多的话,那就需要女人费很大的精力时间去织布做衣服,是一件很劳累的事情。

不过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不担心吃不饱肚子了,衣服也很少在自己做,都是买来穿。不过老辈人还是会用“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这句话告戒晚辈,做事要勤劳踏实,这样生活才能更加的美好。

骏景——殷

骏景农业


吃饭穿衣亮家当。谁家经济条件好不好,从人家一日三餐的伙食水平和平时的穿着就可以看得出来。在那艰苦的生活的年代,人们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穿衣更是一种奢望。农村老话“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就是对当时生活现状的担忧和总结。老辈人曾这么说,怎么去理解?说的有道理吗?

男怕三口吃

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其一,不论在远古还是近代 ,男人总是重体力劳动者。一家人的吃饭都要靠他们身体力行,要有力气干活,吃得就多一些,尤其是在集体生产的时期,凭的是挣工分分口粮,挣工分都是大人,如果一家有几个从事劳动的,他们饭量大,粮食也就费些;其二,过去谁家不是有几个孩子,家大人多,吃饭的也就多,还不得吃了上顿愁下顿吗?



女怕三口穿

这个也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很早以前,人们穿的衣服都是靠女的织布缝制,原材料少,做工也慢,做一件衣服费时费力,家大人多,这衣服做不及,也没条件常做常换,不都是大人穿了改做小孩穿,大娃穿了小娃穿,布丁叠布丁那是常有的事。穿衣是除了吃饭的第二大难题;二是从女人的特性来说的,女人总爱换穿衣服。不是吗,拿现在来说,买衣服的店总是很多。想想,一家有这么几个爱赶流行穿衣打扮的,不发愁行吗?


眼下经济发展很快,人们来钱的路子也多了,谁还会愁吃饭呢?就是农民种地基本不赚钱,也没啥余粮。可劳作一年,一家人糊口没问题,并不怕“三口饭”了!而“三女穿”,说到底还是个问题,毕竟钱都是辛苦挣的,汗水换的,虽说追求时尚,享受生活是人生最大的目标,但是聚家过日子,钱还是要用在刀刃上,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


为生活而提神


对于农村老话“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其实和过去男人出门挣钱,女人在家操持家务的分工协作是分不开的!而在过去农村则主要是“男耕女织”的分工形式,对于家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顾虑也就会不同了!下面就简单聊一下:



“男怕三口吃”的理解

对于男人要面对的“三口吃” ,一种说法是家里老人、孩子、妻子和自己的吃饭问题,或者是自己、妻子和孩子的吃饭问题。而第二种说法则更深层次的理解是指家里人的吃饭、孩子上学、日常生活开支等三方面的开销费用。

要知道,过去男人作为一家之主,是家庭各项开支的重要保障,也就是解决家里妻儿老小吃饭、上学和生活花费的重要来源!例如:

吃饭方面。对于农民来说就需要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样才能保障农作物的丰收,以免家人吃不饱饭!

孩子上学。这方面也是男人不得不面对的事情,在古代只要进私塾学堂考中进士才会有家族翻身的机会,为此,一些穷困人家也是相当舍得为孩子花钱去上学!就像我们的小时候,也是家庭贫困,但为了我和弟弟能上学,父母往往也是省吃俭用,多出去挣钱交学费!

日常生活开销。对于这方面最常见的就是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方面的开销,另外家里人生病、购置家里用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各种各样的人情世故等方面开支都是重要的花销项目!



“女怕三口穿”的理解

对于家里的女人来说,往往主要是在家相夫教子、照顾老人和孩子,以及操持家务或者做一些织布和针线活为主!所以说,

对于女人而言的“三口穿”其实就是指家人的衣服、鞋子和袜子等方面的缝制工作。

其实对于过去的农村基本都是这样的情况,就是家人穿的衣服、鞋和袜基本都是自家女人一针一线而缝制完成的!记得小时候一般到了立冬后就是农村人农闲的时候,一般家里的女人就可以在家缝制棉袄棉裤、被褥以及纳布鞋等工作!即便是出去串门聊天时,也会带着针线活边织毛衣、纳鞋底边聊天!

所以说,如果家里人比较多的话,对于女人来说,缝制衣服、鞋袜等家人所需就是一项工程巨大的任务了!因此便有了“女怕三口穿”的说法!

由于时代在变,家里男人和女人的分工也发生了改变,有时候就会出现“女主外,男主内”的情况,或者是“夫妻主外,老人主内”的情况,所以说,这句老话只能一听,有无道理就需要根据自家的情况而定了!

以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继续补充观点看法!


龙百晓生


在农村是有这样的说法,以我的理解应该是这样的。

男怕三口吃

在农村,农民每天忙碌在田间地头,干的都是体力活,所以饭量也相对比较大。所以,如果一家有三个男的吃饭的话,相对来说是比较费的。那时候所以一个农村家庭来说,粮食是相对紧缺的。因此便有了“男怕三口吃”的说法。

女怕三口穿

这句话不难理解,大家随便街上一逛就能发现这句话的含义了。经常逛街的人都会知道,你逛10家店,很可能有7家店是卖女人衣服的。所以,女人对自己的外表看的十分重要,这也正常,那个男的上街不看看漂亮的女人呢?除非你眼睛看不见。

在农村,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如果有三个女人的话,光一年买衣服也要不少钱。

大家还有其他的看法吗?欢迎评论讨论。


村夫小明哥


农村老话“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如何理解?有道理吗?

俗话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说的是小孩子饭量大,又不干活,能把家底吃个朝天!

因此对“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我是有不同的理解的,看了前面的解释,觉得有点牵强附会,就来探讨一下我的看法。

这句老话的字面意思是这样的:一个农民家庭就怕有三个男子吃饭,就怕有三个女子穿衣。这样理解的话,这句农村老话不就很简单明了了吗?所以说,前面有误解,是没有吃透老话的意思。

不过老话可能太老了。以至于我会想到以前农村吃大火挣工分的时代。那个时候全凭劳动力吃饭。因此家中有成年劳动力的,日子过得就会舒坦一些。毕竟有三个劳动力的话。可以养活一大家子人了。要是只有夫妻两个干活,上有八十老父母,下有三两岁嗷嗷待哺的婴儿小孩,那日子就很难为人了。也就是说,极有可能每天一瓢饭要几个人分着吃,怎么能够吃得饱?上面说的是“男怕三口吃”,要是三口挣钱三口吃,压力肯定就会小很多。

再说说“女怕三口穿”。女性在什么时候都要穿的像样才行,就算再磕碜也要有两身换洗的干净衣服。放在以前,也是很花钱的,家里有三个穿衣打扮的女子,花钱就更多。虽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以俭省节约,但总不至于衣不蔽体的吧。就算现在,女子的花在穿衣打扮上面的钱财,也比男子要多,这个是实际情况。

综合来说,如果还是“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时候,花销上更是一分钱掰成八瓣花。不过现在好多了,就算农民家庭中只有一个劳动力在外打工挣钱,也不至于出现“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的窘迫局面。不怕孩子多吃,健康成长是真的。不怕女孩子穿衣打扮,以后长大挣钱了,会报答父母的。有时候,压力再大,也要默默负重前行。


农民妹子一枝花


是有道理的,以前生活艰苦,像在刚刚解放时,都是集体干活挣公分,而公分的作用是能用它领取粮食,而每个家庭都需要有劳动力的男人来挣取公分,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有了超生的现象,而每个家庭的男人越多,挣取的公分越多,粮食也就越多。但是有一个现象,男人劳动力大就会吃的东西多,人多吃的也就越多,所以粮食也是不够吃。所以也有了一个矛盾的循环,多生孩子为了给家庭能有劳动力,然而人多粮食也不够吃,就这样循环着。

而家里的女人需要穿衣,衣服需要用布料,而布料也是需要钱或者布票换取,而家里的女人多就也会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所以才有了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反应出了当代社会的艰苦


农村阿虎


农村人种土地,一个家庭,一个男人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种地的事主要靠男人来完成,每年收益比较少,一个家庭吃闲饭不做事的人超过三个,男人的压力就比较大,甚至有的家庭,一个男人上有两个七八十岁的父母,下有几个孙子或外孙。儿子女儿又长年在外,所以一个家吃饭的人超过3个或以上,男人的压力就大。一般女人都爱打扮,一天买这买那都要钱,女人劳力小又不能下地干重活,所以一个家庭女人超过2一3个人。男人的压力和肩上的担子就更重。


中国农民冉隆和


三口指的是一家三口,明白这个意思,这句口头禅意思就好理解了,男怕三口吃意思就是男人要努力挣钱养家糊口,如果懒惰不干活,一家三口就得饿肚子。女怕三口穿意思就是女的一般都为家里的吃穿负责,家里的琐事就与要女的来负责,也很辛苦,男主外,女主内,各负其责,日子过得美滋滋,大家觉得我说的对吗?欢迎评价。。。。


东方壹品


有道理的。

以前农村主要靠种田收入,吃的是自己家田里种的,什么油盐酱醋还要靠卖粮食来换钱买。如果一个男人种田养着几口人吃饭也是很吃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