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骨折以前打個石膏,現在科技進步了,去醫院不是打鋼釘就是打鋼板讓病人花錢受罪?

餘殤O_o


看到這個問題,有一些感慨,感覺這應該是大多數對醫學不瞭解的人的普遍想法,醫學知識科普的不夠,導致人們對醫學發展的一些誤解。這裡提到的打石膏和打鋼釘、鋼板,其實是醫學治療中的骨折外固定和內固定的治療方法。

外固定包括:手法復位+石膏外固定,易於實施,復位與外固定於門診即可完成。治療過程中僅需局部浸潤麻醉,有效降低麻醉風險,減輕患者痛苦,同時有助於減輕患者家庭經濟負擔。缺點是其固定效果不夠理想,對關節功能康復鍛鍊不利,容易發生錯位,使患者遭受二次痛苦。

手術內固定是運用切開復位的方式,對骨折端進行解剖復位,可實現滿意的復位效果。術中應用鋼板、鋼釘對骨折端進行固定,達到增強內固定的目的,從而促進患者術後早日進行康復鍛鍊。但由於手術治療過程中需採用神經阻滯麻醉,尤其是伴有心腦血管疾病者需接受全麻,骨折癒合後需再次行手術將內固定物取出,給患者帶來二次手術創傷。因此,手術治療骨折不僅對患者機體造成嚴重創傷,增加治療痛苦,同時需承擔手術與麻醉風險,且術後需住院接受常規抗感染等治療,費用較為昂貴,也就是所謂的“花錢還受罪”。

總體來說,手術內固定是醫學水平的進步,對於開放性骨折、不穩定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及腰椎爆裂性骨折等符合手術指徵的患者,如果採取傳統的石膏外固定,很可能會留有嚴重的後遺症,而採取手術的方法就能改善了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


藥事健康


我是個骨科醫生,也做過很多骨折。首先說一下我自己的診療原則,當然,我相信也是絕大部分醫生的診療原則。對於骨折,一般我的原則就是能不手術,儘量讓他石膏制動。能做小手術,儘量不做大手術。實在保守治療無效,小手術也無效,才考慮做比較大的手術。因為每年要做1000多例的手術,一方面。醫生會盡力治病救人,另一方面,醫生也要有自己的口碑,如果連診療原則都無法掌握的話,那信賴你的病人將會越來越少。誠然醫生是個職業,可以養家餬口。但是要認識到自己為什麼做醫生?醫生是在治病救人的基礎上,順便賺點錢。而不能一心為了掙錢才去做醫生。



20世紀,那時候國內基本上沒有鋼板。尤其是鎖定板那時候還沒有出現。所以很多骨折的病人,只能打石膏。而大部分的骨折病人打完石膏基本上都能夠癒合。但是,由於骨折的對位對線並不一定達到解剖復位難免會存在畸形以及一定的功能障礙。也許作為普通老百姓,你們看不到存在畸形病人。我在門診見到過很多在以前沒有條件做手術的病人。產生關節,手腳的各種畸形,有些病人瘸腿,有些病人關節伸不直,有些病人關節屈曲不了。而這些病人放在當今時代受傷的話,做一個簡單的手術,就不會產生這種後遺症。



內固定鋼板的出現,可謂是骨科界的一大改革。很多既往一旦發生骨折,就代表著殘廢的特殊部位的骨折,比如很多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既往的保守治療,造成了非常多的人瘸腿。還有股骨頸骨折,繼往的保守治療,造成很多人股骨頭壞死,高低腿長短腿。而這些骨折放在現今時代,只要打一個鋼板內固定,或者進行髖關節置換,那並不是什麼問題,做完走路跟正常的人一模一樣。



對於骨折,有專門的教科書上講骨折的手術指徵。我這裡大致講一下骨折的手術指徵,什麼樣的情況下,骨折是需要手術。當然,具體的手術指徵請參考專業的骨科書籍。

對於骨折,如果僅僅有骨折線,沒有明顯的移位,那可以保守治療。

如果有移位通過手法復位石膏制動基本上覆位並且穩定,那也可以保守治療。

涉及到關節面的骨折,只要關節面有不平,有塌陷一般建議要解剖復位,最好手術治療。

骨折移位,明顯或者粉碎性骨折,手法復位失敗也需要手術治療。

醫學在不斷進步,新東西會不斷的出現。現在比較流行的治療方式,也許過了十年不再適用。醫療的發展,讓我們共同見證。給醫生多一點信任,醫生會更有動力去拼搏!


骨科袁鋒


首先,骨折了去醫院打鋼釘或者打鋼板並不是讓病人花錢受罪。科學技術總是往前發展的,沒有理由倒退。為什麼骨折以前只是打個石膏?中國的鋼鍛造技術是近幾年才實現突飛猛進的,在以前,至少是上個世紀,在中國並沒有可以打鋼釘或者打鋼板治療骨折的鋼板材料。而石膏是可以獲取的原材料,自然就是優先選用了。

為什麼要換成打鋼釘或者打鋼板?首先當然是因為我們現在有鋼板材料了。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打鋼釘或者打鋼板的治療效果要比打石膏好很多。打石膏是屬於從外部固定,而鋼釘和鋼板是屬於內部固定。石膏從外部緊緊裹住傷口,往往由於不透氣等原因造成傷口潰爛、細菌感染等。而且,打石膏治療骨折會引發很多併發症。由於只是單純的從外部固定,所以極容易造成骨折部位的畸形生長,像是關節無法正常的彎曲、走路一瘸一拐之類的。

另外,並不是說科技進步了,打石膏治療的方法就被拋棄了。打石膏從外固定的有利之處就在於方便,不用動手術刀。因此,對於骨折移位不嚴重的病人來說,打石膏是比較適合的。而且,也不是說所有的骨折治療都適用打鋼釘或者打鋼板。打鋼釘或者打鋼板手術後骨折完全癒合的幾率非常高,其併發症很小。打鋼釘或者打鋼板的內固定後給予了骨折處非常強有力的靠山,一般不會發生骨折的再次移位,能迅速促進骨折的癒合。科學技術進步了,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法更多了,這是一件好事。

由於打石膏而造成的種種副作用、後遺症,換成打鋼釘或者打鋼板的話就完全不存在。雖然可能價格上會相對高昂一些,但是為了自身的健康著想,又何必在乎那一點錢呢?錢財身外之外,只要自己的身體是舒服的、健康的,這些錢花的是非常值得。所以,這種認為“花錢買罪受”的想法是不對的。


每日更新,敬請關注!


關節重建醫生王健


為什麼以前骨折打石膏現在骨折要打鋼釘?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醫療保健水平逐步提高。那麼,為什麼在骨折前要用石膏,而現在科學技術正在進步,去醫院不是打鋼釘就是打鋼板讓病人花錢受罪?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石膏和鋼釘和鋼板之間的區別。在治療中,石膏是一種固定的外腿。放置石膏可以避免手術,而且治療簡單,但石膏對腿的外側起到矯正作用,等待骨頭本身長回來。但對於嚴重受傷的病人,石膏是完全無用的,如果骨頭移位嚴重,骨頭不能自行好轉,必須依靠人的外力。

而鋼釘、鋼板屬於內固定,醫生找出骨折位置,完成接骨手術後,將鋼板安裝在骨折上下位置,然後用鋼釘固定骨和鋼板。由於麻醉的原因,不會損傷,手術後會感到疼痛。雖然打鋼釘會有一定的感染風險,但是當患者骨折十分嚴重的時候,只能用這種方法。而且,使用鋼釘的癒合時間更快。

所以說,並不是醫生自行要求患者打石膏還是打鋼釘,他們是按照患者的傷情來決定治療方案的。

其次與鋼釘相比,打石膏仍有許多注意事項。當病人的心肺功能不均時,他是不能打石膏。打石膏時,為了更好的固定,會將石膏相對收緊一些。患者的身體由於長期被包裹,可能會產生一系列心肺腎等方面的疾病。

骨折後,會有一段時間的腫脹,這時候打石膏的話、石膏的重量會壓迫皮膚,造成感染。癒合時,皮膚也因為當時的壓力而變形,這是由石膏的不良作用造成的。如果你選擇鋼釘,就不會有這種麻煩了。

打完石膏後,傷口部位易發生感染。因為是固定在身體外面的,平時不能清洗,所以傷口的位置難免會弄髒。當傷口與外界環境接觸時,容易發生真菌感染。如果感染,它會導致傷口潰爛。如果用鋼釘治療,感染的概率會小得多。

此外,孕婦、兒童和老年人也應避免使用石膏。石膏很重。如果用這種辦法進行治療的話可能還會造成其他傷害,而且與鋼板相比,由於石膏癒合時間較慢,關節不活動的治療過程實際上非常痛苦。


平安好醫生官方號


春雨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骨折後打石膏確實是一種簡便易行的醫療固定手段,也確實治療了許許多多的骨折病人,那為什麼科技進步了,反而骨折後去醫院治療,打石膏的越來越少,而應用鋼釘、鋼板的卻越來越多呢?

首先,要了解石膏固定屬於外固定,而鋼釘和鋼板屬於內固定。外固定的好處在於方便,不用開刀,這對於骨折移位不嚴重的病人來說是適合的。相反,對於骨折移位明顯,無法石膏固定或者該部位無法石膏固定,比如脊柱骨折等,需要手術的方式,也就是通過切開復位內固定,來達到骨折的對位整齊。

其次,我們還要了解一下骨折後打石膏或是用鋼板的另外一個區別。一般來講,骨折後骨折部位都有一個水腫、淤血期。如果石膏打的過早,當骨折第2-3天水腫淤血發展至最嚴重時,會由於石膏的壓迫,使骨折局部皮膚破損、潰瘍感染,甚至會影響血供,影響傷口癒合;如果石膏在腫脹期間打,那麼當局部逐漸消腫後,會在皮膚和石膏之間留下空隙,不能起到貼合固定作用,而形成畸形癒合,影響功能。而選擇鋼釘或鋼板,就可避免由石膏壓迫導致的皮膚損害或水腫消退後出現的空隙。

不過,不論採取哪種治療方式,都應定期複查X光片,評價骨折對位及癒合情況。

希望春雨醫生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歡迎關注頭條號【春雨醫生】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喲。


春雨醫生


講一個我母親真實例子,我母親去年在車庫摔倒,腰部骨頭摔出一個小縫,然後送往骨科醫院,醫生拍完片子立馬讓我打鋼釘,打鋼釘很大幾率會造成股骨頭壞死,最終要用人工骨替換。意味著你不如直接換人工骨,但是人工骨每七年換一次,我們家著急的要死,醫生也是一副你愛做不做,不做滾蛋態度,考慮到承受巨大痛苦,我們通過朋友找到另外一個城市骨科專家問是否可以保守治療?即是保守治療就是輔助治療然後休息自愈,並詢問幾個療法區別?這個骨科專家是個真性情的人也因為是朋友摯友,他說:醫院每年那麼多病人,年底考核標準就是手術執行力度,個個都想自愈,醫院搞個錘子?如果自己有毅力能堅持(保守需要床前有人陪伴照顧最少四個月),你完全可以。同期進病房的人無一例外跟流水線一樣送去鋼釘了,我母親目前已經痊癒,拍片已經癒合。我們醫院的考核制度很簡單,醫生手術轉化率,在這個基礎上人也會變成鬼。


風陵渡口65280457


我閨女九個月鄰居老太太非要抱,結果摔倒了,我閨女大腿骨折。當時就去醫院了,三甲的,那個大夫不負責任,當時摸了摸說沒事就是驚嚇過度,我們就帶孩子回家了。孩子太小不會說,總是哭鬧,我發現孩子腿有問題,就去醫院拍片子,當時就告訴我大腿骨折,我的心都碎了。趕緊找大夫看,大夫要看片子,但是照片子那裡說時間還沒有到要下午才能出片子,我老公說了好多好話都不給,那時沒有現在這麼先進,拍完片子不用拿結果醫生這邊就可以看,那時只能等出片子。我老公找我問我不給片子怎麼辦?我家醫院也沒有熟人,肯定提前拿不到片子,最後我叫我老公給紅包,硬塞給他們,看看能不能給片子,不知道是他們良心發現,還是怎麼的就把片子給我們了。我們當地兩家三甲醫院,一家說沒有接收過這麼小的孩子,另一個說沒有床頭機,都給推了。我著急呀,直接去的北京,到北京就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找醫院,也不知道哪家好 最後去了兒童醫院,把所有希望都寄託在那裡了。大夫說只能打鋼釘,要打四顆呀,小女孩,長大了怎麼辦,打鋼釘的地方肯定有疤痕,問他們有別的辦法嗎,告訴我那就保守治療,給我開了個條,叫我去醫院旁邊的診所,我就去了,結果那裡就是賣矯正器和假肢的地方,我看了扭頭就走了。北京首都呀,大夫太叫人失望了,不知道那個診所給了他們多少回扣,大腿骨折,買個矯正器就管用是嗎,那還要大夫幹嘛呀,我真心的問候了兒童醫院大夫的祖宗十八代,最後在我們當地的骨科醫院做的牽引治好的,現在我家閨女七歲了,一年級了,腿上沒有任何疤痕,根本看不出來有骨折過,感謝我們廊坊骨科醫院


靜夜思71583569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為什麼解放時大家只要有房子住,有飯吃就滿足了。可現在大家為什麼還要享受旅遊,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

那是因為大家的要求高了!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只要是有點良知的醫生都會給患者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就是再差的醫生也不會本著讓病人花錢受罪的動機去治病的。最起碼,在我身邊我就沒見到有一個這樣的醫生。

實事求是的講,每個行業都會有害群之馬。醫生,也不會例外。但我相信,絕大多數的醫生還是好的。作為骨科醫生來講,我們對病人採取什麼樣的治療方式也是受到醫生治療準則限制的。並不是隨心所欲的。現在信息相當發達,如果給患者選擇了不恰當的治療方式,是很容易被發現的。

舉個例子,如果某個患者只是小腿的不完全骨折,明明打個石膏就可以解決了。可是醫生卻給上了個鋼板。也許患者不明白,但患者可以問啊,可以網上諮詢啊。最後,患者還能不知道嗎?那患者能不告這個醫生嗎?所以,我想這個醫生只要神經正常是不會幹這種傻事的。經常會有患者這樣說,某某患者打了石膏就好了,我也打石膏,不手術。實事求是的講,打石膏保守治療或者手術打鋼板治療都是有各自的優缺點的。至於選擇什麼樣的固定方式是需要根據具體的病情決定的。同一部位的骨折,別人可能打石膏就行,你打石膏就不行。這裡說白了,就是一個信任的問題。如果醫生和患者彼此尊重、信任,就不會有今天的這個問題了。

比如說我們累及關節的骨折,常規要求是,骨折累計關節的,間隙大於兩毫米需要手術,小於兩毫米的可以保守治療。那麼兩個毫米,三個毫米和五個毫米在,大家的眼裡相差不大。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可以保守治療,而有些人必須手術的原因。

我相信,科學技術的進步只會使於骨科治療技術越來越趨向合理,而不會導致病人花錢受罪。

發“私信”輸入下述關鍵詞:

幫助

腰椎間盤突出

狹窄性腱鞘炎

氨基葡萄糖 手術與月經的關係 倒走鍛鍊 取鋼板 痛風 腿抽筋… 會有相關知識顯示…… ……其他知識在增加,請關注我留意更新


骨科姚大夫


我說個小故事,不攻擊任何人。前幾天晚上11點多,我學校一住校學生突然肚痛,我和班主任緊急送醫,到市裡醫院12點左右。醫生馬上安排照片,結果醫生說是疑似急性腸梗,很可能要手術,馬上安排住院,要我們交錢。我說:“”要手術?我們不是家長,不好當家,也沒帶多少現金,你先安排,我們馬上和家長聯繫,他們就住市裡,離這不遠”。醫生說:“你先交啦,沒現金、微信、支付寶都可以,先交2000,還怕家長來了,不給你錢啊?”我說:“那你先安排住院啦,還怕我們和家長不給你醫院錢啊?”醫生掉頭就走了。結果家長來後,院也沒住,接回去說要熟人看了看,喝了點熱水,第二天就送到學校來了。好了!


李穎201152152


我的本職工作算是半個醫務工作者,和骨科打交道比較多,就聊下石膏(外固定)和鋼板(內固定的)區別。

先從原理上來說,打石膏是在人體外部固定住骨折部位,讓骨折部位慢慢癒合。那麼這就涉及到骨折復位的技術。因為骨折以後骨頭因為壓力很多都已經錯位,那麼想讓骨頭複合到原來的位置非常困難,需要很有經驗的醫生來進行服務,並且進行固定。

像下面圖片這麼簡單的骨折,就可以進行復位外固定。

復位成正常位置打上石膏固定住,等待慢慢癒合。癒合時間需要很長,並且千萬不能受外力觸碰骨折部位。這種固定最怕骨頭再次錯位,那麼就會造成癒合以後骨折部位畸形,就好比積木本來是整齊的壘起來,但是中間有一塊移位,那麼穩定性和美觀肯定差很多。下面這張圖片就是骨折以後沒有復位成功慢慢長好的圖片。




下面的圖片就是正常的骨頭形態,治療骨折就是讓骨頭恢復到正常形態並且行走自如才算成功。


骨折復位,中醫叫正骨,必須要很有經驗的醫生才能做到很高的復位率,畢竟是隔著皮肉用x膠片才能看到骨折情況。還有像下面這種複雜的骨折情況,再厲害的高手也不能進行復位,必須手術上鋼板

傳統的中醫骨科門診有正骨這一手藝,可惜很多都失傳了。會正骨的醫生很少,並且造成畸形風險高,所以採用這種方法的越來越少了。之前朋友的一個孩子,腳踝處骨折,因為想以後當兵,所以想用正骨方法治療不留疤痕。結果幾大醫院都不敢採用這種治療方法,去了私人開設的推拿正骨小門診,張口就要一萬。沒辦法,為了小孩子未來,採用了正骨治療方案。而且不加內固定長好的骨頭是很脆弱的。有很多加了鋼板的骨頭在癒合過程中連鋼帶帶骨頭都會二次斷掉,那麼沒加固定的骨頭在自然癒合的過程中一定要處處小心,保護脆弱的骨折部位。

那麼內固定鋼板是現在骨折的傳統治療方案,內固定就是撥開骨折部位的皮膚和肌肉,直觀的把骨折部位呈現在醫生眼前。醫生可以用肉眼觀察到骨折的情況並進行復位。這種骨頭在眼前可比隔著肉用手感和✘片子看好的太多了。復位一般都會很整齊,復位以後在骨折部位打上固定鋼板,外面再用石膏或者高分子固定材料固定住,修養一段時間就能下地行走。所以鋼板也是需要打石膏的。只不過因為內固定後患者沒有正骨那麼對骨折部位保護那麼嚴格,所以現在都用輕便的高分子材料夠定。畢竟石膏打起來太麻煩,高分子材料熱水燙一下就能起到石膏固定的作用。


雖然現在鋼板材料從原來的鋼進化成現在的鈦合金,設計工藝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斷板子的事故還是很多大概百分子一吧(用鋼板固定鋼板都會斷掉,想想那些沒有用鋼板固定直接長癒合的是多麼大的風險)。那麼為了減少斷板風險,又出現了很多新型骨科器械。

髓內釘就是為了降低斷板風險,提升治療效果的產品。一般鋼板都是側面固定,現在還有很多采用小開口的中心固定,一般用在四肢骨折,就是骨折復位後,在骨折上方開個小口,把骨頭中心打一根釘子穿過去,這種固定方法是最好的,而且不會斷板子。



這些年國內骨科醫生的技術得到很高的提高,治療的方案已及設備器械也有很大的進步。就是放到國際上也和外國醫生不逞多讓。畢竟外科醫生是靠手術的積累,咱們國內人口基數大,醫生經驗積累的快。原來以為沒錢沒設備,現在國內有錢了,先進的治療方案已經好的器械大醫院都已經配備。骨科醫生靠的就是器械的先進已經熟練度。這兩點咱們國家都已經具備,就是在理論上以及創新上還差一些。

小時候相信大家應該見過很多不是天生卻很多摔斷腿瘸腿的人,但是現在基本除了天生或者截肢的,沒有以為摔斷腿變成瘸子的人。現在包括缺損少了一截的骨頭可以用同種異體骨(死人身上取下來脫敏處理的)補上,韌帶(就是原來的俗稱的腳筋手筋)也可以用人工替代。所以原來尋仇挑斷手筋腳筋置人癱瘓也沒用了,就是斷肢只要及時都能接上,回覆百分之五六十的生理功能。這些都是醫療科技的進步,在原來可是無法想象的。

骨科的技術說上三天三夜都說不完,就說這麼多了,給大家解釋一下治療的基本知識。有時候不能老是聽誰說原來怎麼怎麼樣的,現在怎麼怎麼樣的。社會在發展,人民在進步。不要再用老傳統看問題。正骨打石膏就好比騎自行車載人速度慢,還不能上高速,只能在市區短距離逛逛,還要當心別被汽車撞死的風險。內固定就好比開汽車,市區高速都能上,司機乘客比較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