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治國期間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大力扶持,背後故事很痛心

朱元璋治國期間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大力扶持,背後故事很痛心

朱元璋治國期間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大力扶持,背後故事很痛心

之前小編給大家講到朱元璋的16年暗淡的童年,也是他最“懦弱”的十六年,不過上一節所講的朱元璋還沒有徹底的醒悟,到結尾時朱元璋還沒有認識到當時的世界需要他去拯救,接下來上天將會給他致命一擊,這時候朱元璋將會徹底醒悟,站起來,開始他創建大明朝之路。

朱元璋治國期間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大力扶持,背後故事很痛心

在道家,形容上天降臨的災難叫做“天劫”,最初的說法是指:道家在修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上天將會降臨一個考驗,當時的方式一般都是天打雷轟,所以稱為“天劫”,如果能夠度過天劫,那麼就會一步登天,飛身成仙,如果要是失敗了,那麼將萬劫不復,魂飛魄散,這就表示成功是艱難的,而且成功和失敗還有機遇是同時存在的,如果你把握好機遇,那麼你可能一步成功,如果你沒有把握好,那麼你將永遠失敗,而此時的朱元璋也是面臨現在的選擇,可以說上天給他降下苦難,一是為了考驗他,二也是為了給他一個機遇,如果不是因為這次的災難,可能朱元璋還是會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最後他可能一輩子在寺廟中當和尚,然後度過一生。

朱元璋治國期間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大力扶持,背後故事很痛心

那歷史上也就不知道會不會有大明王朝存在,也可能也會有,但一定不叫大明王朝,可能就是另一個王朝了。朱元璋已經十七歲了,在歷代皇帝中,十七歲的時候,其餘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點想法了,有那些出生尊貴的說不定已經是太子或者皇上了,但此時的朱元璋還在一個破敗不堪的鄉下,還在悠哉悠哉的過著自己那無趣的生活,此時的他對未來可以說是沒有一點想法和希望,更沒有想過自己會創建一個帝國,不過他命中註定就是當皇帝的命,上天遲早會來讓他覺醒,很快就時機到了。

朱元璋治國期間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大力扶持,背後故事很痛心

在1344年的春天,這一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在這一年朱元璋所生活的地方各種天災人禍接踵而至,據《明史》記載:旱蝗,大飢疫。意思就是在今年出現了旱災,蝗災,疫病,三災同時出現,當地的老百姓可謂是倒了大黴,當然朱元璋一家也不例外,在當時朱元璋家裡的人口數是這樣的,大姐和二姐已經出嫁,三哥是個倒插門,家裡只剩下了他和二哥,因為饑荒,家裡此時也是窮的叮噹響,然後父母雙親又得了疫病,此時他們連飯都吃不上,更別說看病了,所以兄弟倆只能看著父母雙雙離去,當時可謂是非常悽慘,兄弟兩隻能抱著父母的屍體大聲痛苦,然後又狠狠的捶自己沒用。

朱元璋治國期間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大力扶持,背後故事很痛心

在後來朱元璋成為皇帝時,他修建了皇帝,當時還說了一段話“俄而天災流行,眷屬罹殃,皇考終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閤家守葬”,當時朱元璋一家的情況可謂是非常的慘,所以才會使得他每次回憶起來都忍不住感嘆,歷史上也確實沒有像他這麼悲慘的皇帝,在之前真是吃了太多苦了,說到這裡,不免想要說說大明王朝的第一位太上皇。當然第一位太上皇就是朱元璋的父親朱五四了,雖然他生前和皇位一點不沾邊,但是因為兒子的出息,最後他還被封為了太上皇,說起來這位太上皇也是非常獨特的,當時去世的時候別說什麼風光下葬了,連埋葬的地方都沒有,據後來《明史》對他的描述是“窮不克葬”,其中的意思就是非常窮,都沒有地方下葬,朱元璋的父親就是一個佃農出生,在生前一輩子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可是去世後卻沒有一點點黃土是屬於他,想想都悲哀。

朱元璋治國期間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大力扶持,背後故事很痛心

在父母親去世之後,朱元璋為了給父母找一塊安葬的地方,可謂是吃了很多的苦頭,流了很多的眼淚,可謂當時是他流淚最多的時候,他放棄了屬於男人的尊嚴,在鄰里之間一直祈求別人,然後“表演”著一場場痛哭流涕的戲碼,他還可笑的以為能夠用這痛哭流涕,楚楚可憐的戲碼打動他們,可是依然無用,因為當時普通人家幾乎和他家也沒有什麼多大的區別,都屬於是自身難保,最後走投無路,他不得不去敲當初他做工的地主劉德的家門,祈求他,一次次的求他,可是劉德可謂是真正的鐵石心腸,即使當時的朱元璋那麼真誠的求他,他也無動於衷,最後還是果斷的拒絕了朱元璋的哀求,還不止如此,他還不忘對朱元璋多家諷刺,然後把他痛打出門,想到這裡,朱元璋當時悽慘的樣子都有點讓人心痛,誰能想到在之後至高無上的皇帝,在之前還受到過如此的羞辱。

朱元璋治國期間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大力扶持,背後故事很痛心

當時十七歲的朱元璋還天真的以為眼淚可以換來別人的同情和可憐,可以還來安葬雙親的土地,可是現實告訴他,當時的社會最不缺的就是眼淚,他的付出是無用的,此時的朱元璋應該也清醒了不少,應該也領悟到了時間所謂的人情冷暖,不過上天還是眷顧他的,不會讓他這麼可憐下去,最後一個叫做劉繼祖的鄰居是個老實人,雖然他家也不富裕,但是他看家朱家兄弟可憐,於是就答應將朱元璋的父母葬到自己家的地中了,當時朱家兄弟趕緊找來幾件破衣服,將父母的身體包住草草下葬了,也許大家會說,當時沒有棺材嗎?有的,只是朱家兄弟用不起,所以我們大明王朝的第一位太上皇最後就這樣被安葬了,連個棺材都沒有,應該是史上最窮酸的太上皇了。

朱元璋治國期間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大力扶持,背後故事很痛心

這件事在朱元璋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也是一道無法癒合的傷口,特別是記得地主劉德對他的冷酷無情,鄰居劉繼祖對他的幫助,在當時修建皇陵的時候,朱元璋還說道:田主德不我顧,呼叱昂昂,既不於地,鄰里惆悵。忽伊兄慷慨,惠此黃壤。這件事使得他認識到了富人的無情,窮人的慷慨。這對他之後治理大明王朝的政策上也有一定的影響,也是這件事終於終結了他渾渾噩噩的童年,他開始了一個屬於他的新生活,在之後朱元璋成就了之後,他一直記得劉繼祖對他的幫助,對已經死去的劉繼祖和他的夫人大家追封,還對劉氏後人頗為照顧,總是會召他們進京,然後封賞一番,之後修建皇陵的時候也不用他們將祖墳遷出,還讓他們可以隨時出入皇陵,這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可謂是莫大的榮耀。

朱元璋治國期間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大力扶持,背後故事很痛心

後來朱元璋在統治期間,大肆的打壓一些富人,然後將政策無條件的傾斜給窮人,這也是當時這件事在他心裡留下的後遺症,這個故事是血淋淋的教訓,也是一個讓人很心痛的教訓,很多人都表示這個事情很痛心。今天就給大家講到這裡,下一節將講述朱元璋的初露鋒芒。大家對朱元璋治國期間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大力扶持,背後故事很痛心還有什麼其他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朱元璋


朱元璋治國期間對富人堅決打擊,對窮人大力扶持,背後故事很痛心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安徽鳳陽人,漢族,生於濠州鍾離(明朝建立後改為鳳陽),字國瑞,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名朱元璋。政治家,戰略家,軍事統帥,明朝開國皇帝。 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元朝,1356年被部下諸將奉為吳國公。同年,攻佔集慶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