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是什麼意思?

過去在農村家族觀念很強, 人與人之間靠血緣關係能更好的應對外界環境的不確定性,可是隨著人們活動範圍的擴大,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不再靠血緣關係來維繫了,代際之間的感情也越來越淡化,農村俗語“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正是體現了這種感情淡化。

農村俗語“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類似的俗語還有“一輩親,兩輩淡,過了三輩不管飯”,“一表三千里”更是一針見血的把這種血緣關係的淡化刻畫出來。

同輩之間的關係是最近的,例如親兄弟,親姐妹之間的關係,但是兄弟姐妹的下一代跟自己的下一代間的關係就是堂、表關係了,堂表兄下一代之間的關係就更為疏遠了。

農村俗語“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雖然是“熟人社會”,但熟人之間關係的維繫是需要成本的,各種近親遠親加在一起要幾十上百人,就拿平時人情來往來說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所以農村人很默契的就是,你不來我不往,不代表沒血緣關係,關鍵時候再去“架勢”。

農村俗語“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是什麼意思?


就拿農村喪事來說,農村有“出五服”之說,五服之內的親戚,是要穿喪服的,這裡的“五服”就是自己這一代,向上、向下再各延伸4代,即總共九族。其實五服中血緣較遠的親戚也就在最嚴肅的喪事中參與一下,平時很少來往的。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像是“熟悉的陌生人”。

農村俗語“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是什麼意思?


人是社會動物,更是感情動物,人並沒有因為血緣的淡化,而彼此再無交集,姓氏文化、尋根文化等血緣文化,再一次把相隔幾千裡的人們聚集在一起。

農村俗語“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了了”是什麼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