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常见的 “马路杀手”你知道有哪些呢?

道路上常见的 “马路杀手”你知道有哪些呢?

在国内,你会遇到中国式的过马路、随时可能摔倒在车前的路人、飞驰乱窜的电动车等种种防不胜防的“马路杀手”。面对如此复杂的路况,驾车外出时危险随时都可能发生,而如何在危险发生之前,提前采取正确的操作化解潜在的危机是很有必要的。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那些道路上常见的 “马路杀手”有哪些。

道路上常见的 “马路杀手”你知道有哪些呢?

女司机

一说到那些惹不起的“马路杀手”,大家先想到的很可能就是“女司机”。纵观各大媒体,报章,网媒等,不难发现媒体会用上“女司机”这关键词,故意突出“女司机”的标题吸引观众和点击率,之前出现的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情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现象。

道路上常见的 “马路杀手”你知道有哪些呢?

有人对美国的交通事故案件进行统计后表明,十几年前女性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比男性更安全。除了16到25岁的女性以外,女性驾驶行为与男性的危险程度一样。而造成“女司机惹不起”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媒体的放大和误导,另一方面可能是女性先天对于空间、抽象类事物的理解就弱于男性而产生。毕竟在网上找一个男的倒车十几遍倒不进库的视频实在少,当然像大熊猫那样少也可能会有。

电瓶车

对于国内飞驰乱窜的电瓶车,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那灵活的车身、庞大的基数、还可以不上牌、这些条件都是它造成交通事故高发的原因。电瓶车无视交通法规闯红灯、逆向行驶等司空见惯。汽车肇事还有人管,两轮电瓶车肇事逃逸估计连人都找不到。就算抓到人,电瓶车不买保险撞到人,两手一摊说没钱的事故也不在少数。

道路上常见的 “马路杀手”你知道有哪些呢?

汽车与电瓶车发生交通事故中,只要汽车按照交通规则驾驶,一般都不会有太严重的赔偿。因为骑行的电动车很多都是“超标”的,事故中会定属为两轮机动车范畴,而且很多都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的。当然就算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但也会负次要责任,需承担不超过10%的赔责任。

抢黄灯

黄灯是通知机动车减速制动的信号,不是叫你加速通过。在中国,任何信号灯对遵守法规的车与人都有用,但对没素质没长眼的人,什么灯都不好使。黄灯是可以进的,但要减速谨慎进入。

道路上常见的 “马路杀手”你知道有哪些呢?

车辆盲区

汽车四周的主要盲区有:前方盲区、后方盲区、左方盲区和右方盲区。主要遮挡部位就是车内的A、B、C柱,和车头车尾。这些视线盲区是天然存在的,对咱们的行车安全非常不利。

道路上常见的 “马路杀手”你知道有哪些呢?

那么没有消除盲区隐患的装备呢?答案是有的,目前已经相对成熟的有盲区检测系统(BSD,blind spot detection),只要你换道,后面出现比你车速快的车辆,立马报警,免除变道盲区出现不速之客之忧。倒车有倒车影像和倒车雷达,更逆天就是360全景,能把盲区消灭到可接受的范围了。

开车门不看外面

很多时候汽车在非机动车道临时停车,电动车、自行车很难处理和汽车保持距离,只能占机动车道,这时候车门突然打开,就算骑自行车猛地被车门撞倒也有可能头部着地造成严重损伤。这时,自行车出现在本来就不应该在的机动车路上,那么责任就只有相互承担了。这个司机开车门不看外面责任重大,但电动车不避开停着的汽车,也有一定失误。

道路上常见的 “马路杀手”你知道有哪些呢?

道路上常见的 “马路杀手”你知道有哪些呢?

其实乘车人员在车门打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有没有车过来,可以先开一个小缝观察,这个是常识啊!当然也有车厂在车门侧边安装警示灯,作为停车开门提醒,只是效果不明显。

道路上常见的 “马路杀手”你知道有哪些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