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塵學堂 在丁山尋壺過程中的尷尬往事

知塵學堂 在丁山尋壺過程中的尷尬往事記得之前去丁山,擺放一些工藝師的時候,總是會當面提出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問題,希望能夠得到標準答案的我經常會讓工藝師們無言以對,場面甚是尷尬,哈哈!

知塵學堂 在丁山尋壺過程中的尷尬往事

現在已經學乖了,知道有些問題不能問只能自己琢磨,還有些問題他們也不知道,問了也白問。

比如說在不瞭解對方是不是做代工壺的時候去問人家為什麼紫砂壺要代工,行業就不能更規範嗎@¥#&$%*:-(……這要是人家正是靠代工發家致富的怎麼整?怎麼回答?

再比如說看到人家工作室有方壺有花貨還有傳統器,全是落Ta的章,我以前會傻傻的拍馬屁說:“XX老師您真厲害,什麼壺都做得這麼漂亮!”每當我這樣恭維對方的時候人家基本是不接話或者呵呵的一笑而過,當時真心覺得這才是大家風範,謙虛低調;現在想想人家以為你在罵他呢,還謙虛,再說下去人家就要翻臉了……

知塵學堂 在丁山尋壺過程中的尷尬往事

還有拍馬屁拍到馬腿上的一次,去一位刻繪老師工作室參觀,貨架上全是各式各樣的紫砂壺,反過來看印章都是他的印章,崇拜之情油然而生,脫口而出:“XX老師您真厲害,既能刻繪又能制壺,平均下來您一天能做幾把壺啊?”當時這位老師正在刻一個生坯,直接就沒理我,我以為他沒聽見,又走過去他身邊重複了這句話(一半拍馬屁一半是真的好奇),誰知道人家抬頭看了我一眼又繼續做事了。我去,這什麼情況,難道會刻會做就很拽嗎?現在想起來也只能呵呵了,怪自己太蠢才會無意中戳到人家的軟肋,還把自己的小白屬性暴露無遺……

知塵學堂 在丁山尋壺過程中的尷尬往事以上都是觸及了一些敏感話題造成的尷尬,例子還有很多我就不再贅述;下面是一些站在消費者角度去找工藝師答疑解惑的問題案例,也是尷尬的要死。

某次和工藝師喝茶過程中聊到泥料,我就想起在陶瓷城見過一個比較特殊的泥料,店老闆介紹說叫“原礦黑金沙”,我就問這是什麼泥,工藝師朋友愣了一下很抱歉的衝我笑了笑,說他不知道……

還有一次問工藝師全手和半手工壺的外觀區別,比如內壁章、泥門、接口、模具線等等,人家聽得雲裡霧裡,很無奈的說這些都不是鑑別手工與否的絕對標準,還是要看實物。知塵學堂 在丁山尋壺過程中的尷尬往事

還有一次,受朋友之託,發來幾張照片讓我的工藝師朋友看看泥料和做工,價值幾何,值不值得入手?我倒是一五一十當回事來辦,被人家狠狠的鄙視了一回;首先照片拍得角度不對(壺都拍變形了),看不出整體比例,顏色也失真,細節就更加看不到。我哪位朋友就說了一句話:“如果憑著這樣的照片我能回答你這些問題,不用做壺了,改行鑑寶得了!”

知塵學堂 在丁山尋壺過程中的尷尬往事總結經驗,發生以上尷尬情況有幾點原因:一是自己太外行,根本不瞭解一些行業潛規則,問了些不該問的問題(至少問錯人了)。二是工藝師們大多是專注於紫砂壺製作,銷售環節都是他們的弱項;我老是拿著商家杜撰出來的問題找他們求證,其實他們根本就不知道或者根本就沒有這種說法,完全在兩個頻道交流,牛頭不對馬嘴也就是必然結果。

現在知道,關於一些特殊性的泥料都是煉泥廠經過拼配得來的,別說有什麼調泥大師,基本都是想當然的嘗試一點點,燒出泥樣後再來看效果,不好的就算了,效果好的就會穩定下來取個好聽的名字,推薦給工藝師們。工藝師制壺看效果,哪有那麼多人真正懂泥料?所以這類專業問題應該找煉泥廠去問。再要和制壺者深究下去,人家總不能說自己不知道吧……

知塵學堂 在丁山尋壺過程中的尷尬往事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在沒有充分把握下,不要亂拍馬屁,也不要問些稀奇古怪的問題。這樣做既是尊重了工藝師本人,也是保護了自己不被輕易看出斤兩,不容易被忽悠。

如果實在忍不住想問,這裡準備了幾個問題,拿去唬唬工藝師或許管用……這是多少碼的泥?燒得幾號窯溫?感覺您這壺溫度不夠啊!哈哈,問完這幾個問題就別說話,試試出水效果再順便問問容量後就可以問價格了,一般見你能問出這幾點,工藝師不敢忽悠,報出來的價往往不會虛高。

以上言論純屬瞎扯,大家權當一樂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