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交通人」甘為城市掌明燈

「我身边的交通人」甘为城市掌明灯

「我身边的交通人」甘为城市掌明灯

一盞、兩盞、三盞……隨著夜色的降臨,廈門市海滄區馬青路主幹道上的路燈被漸次點亮。華燈初上,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匆匆而過,而這時,趙喜臣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趙喜臣是廈門市公路局橋隧維護中心海滄路燈站的站長,同事們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老趙。老趙和他的同事們負責島外海滄路段所轄路燈的安裝和維護。他們喜歡叫自己“路燈人”,是這座城市“眼睛”的守護者。他們用一盞盞明亮的路燈,點亮廈門的夜空,守護每一個夜歸人。

16載光陰守護城市明燈

夕陽西下,趙喜臣身著橘色工作服,沿著路邊幾十步一停,仔細檢查路燈的運維情況,直至深夜。2002年,趙喜臣從老家黑龍江來廈門便進入了路燈站工作,一待就是16年。“基本沒準點吃過晚飯,加班加點、值班輪守、緊急搶修倒是家常便飯。”趙喜臣說。16年間,他無數次檢測線路、處理危杆、搶修被盜電纜。而最令他難忘的,則是2010年的那個除夕夜。

那一天,作為站長的老趙,像往年一樣,主動承擔起了值班巡查的工作。冬夜裡,寒風呼嘯,冷雨下個不停,巡查中老趙發現興港路近一公里的路燈全部不亮,整條路一片漆黑。他立馬叫上司機蔡師傅一起幫忙搶修。為了讓行人能夠安全回家團圓,老趙根本顧不得打在身上的雨水,一門心思都放在了搶修上。直到控制櫃送上電,所有故障路燈被點亮,老趙才發現,被雨水打溼的身子幾乎已經要凍僵了。“雖然很冷,但是爭分奪秒的感覺很有成就感。”老趙回憶道。

巡查結束後,回到站裡,老趙才顧得上吃一口重新熱過一輪的年夜飯。即便如此,趙喜臣還是吃得很滿足——路燈及時修好了,比什麼都重要。

老趙說,自從當了路燈人,他已經很久沒有好好休假了,每次法定節假日都要值班。“不僅是我,我們這裡沒一個人能把一個長假都享受完。”

路到哪兒,路燈就到哪兒

作為路燈站裡的“老人”,老趙既當站長又當師傅,對於每個新來的員工,他總是不厭其煩地教導他們:“修燈的時候,安全布控要做到位。”“安全起見,擺路標儘量擺遠點,如果要真有什麼事,也有個迴旋的餘地。”

因為每天鐵錘、鐵鍬整天不離手,每天都是“負重行軍”,儘管有絕緣塑膠手套等防護工具,老趙手上仍然疤痕累累,佈滿老繭,一到冬天裂口處更是疼痛不已。路燈維護常常需要查找地下線路,低頭“撅”在坑裡久了,一天下來腰痠背痛,嚴重時腰都直不起來。有時還要坐上十幾米高的路燈車,開展危險度較高的高空作業。

談到這些,老趙卻還不在意:“看到路燈都齊刷刷地亮著,人們在路燈下散步行走,那種感覺,看著我心裡就特別舒服。身上再累都不值一提了。”

對老趙而言,每盞路燈都像他的孩子,一定要親自管、親自看著才放心,哪個不亮,他比誰都著急。路燈看似只是不起眼的城市設施,但“路燈人”卻把每一盞路燈都看得很重、很重。

1778盞,這個數字,趙喜臣瞭然於心——從興港路到馬青路,再到翁角路,這些年隨著城市化的高速發展,海滄路燈所負責的區域面積也在不斷增加,管轄路燈數量也逐年攀升,但每一盞路燈下都有老趙埋頭工作的身影。“路到哪裡,路燈就跟到哪裡。”老趙如是說道。(作者:張薇 張桂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