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民國時期,大大小小的軍閥,演繹了該時期大混戰、大動盪的歷史。就其軍閥本質而言,他們都是擁兵自重,大者掌控中央政權,次者分疆裂土,小者坐擁一隅,彼此為權力與地盤爭相廝殺。但就單個軍閥而言,他們的政治追求、品行操守、個人作風等,又存在很大差異,其結局也往往大相徑庭;而同一軍閥在不同時期,也有著不同的表現。

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梁士詒的倒臺,令張作霖怒不可遏,他不甘心就此輸給吳佩孚,不僅致電指責徐世昌,並且宣稱將對直系付諸武力。而張作霖對直系用兵以獨霸北京政權的想法由來已久,直皖大戰不久奉系便開始大肆擴軍,除在東北招兵外,還派人在通州招兵,為直奉大戰做準備,並與皖系殘餘勢力,以及孫中山聯絡,與段祺瑞、孫中山組成“反直三角同盟”。

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1922年4月19日,一切準備就緒,張作霖通電宣佈,將率兵入關,“以武力為統一的後盾,掃除禍國殃民、結黨營私、亂政幹紀之分子”。吳佩孚也反唇相譏,列舉張作霖十大罪狀,辱罵張作霖為“白山黑水之馬賊”,表示“佩孚以身許國,為國鋤奸,惟有盡我天職,除暴安良,義無反顧”。張作霖立刻反擊,歷數吳佩孚罪狀,將吳佩孚比作安祿山、史思明。

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4月29日,張作霖對奉軍下達總攻擊令,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由於奉軍兵力武器皆在直軍之上,最初的戰事對奉軍有利,特別是東線,捷報頻傳。然而,西線戰場上,吳佩孚對奉軍實行包抄作戰,使奉軍背腹受敵,加上奉軍第十六師鄒芬所部陣前倒戈,西線奉軍迅速潰敗。

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西線戰敗消息傳來,東線奉軍士氣大減,而吳佩孚也迅速加入到東線作戰,使得東線戰勢驟然逆轉。5月4日,張作霖親赴落垡督戰,希望能扭轉戰局,無奈奉軍兵敗如山倒,敗局已定,張作霖不得不下達了退卻令,率兵向關外退去。

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奉系兵敗撤退後,直系掌握了北京政權。5月10日,徐世昌在吳佩孚的逼迫下,下令解除張作霖東三省巡閱使、蒙疆經略使、奉天督軍及省長等本兼各職。張作霖雖然戰敗,但主力部隊並未受到大的創傷,“東北王”的聲勢依然浩大,加上有日本人做後盾,張作霖根本沒把中央的命令放在眼裡。5月12日,張作霖在灤州宣佈獨立,19日,東三省宣佈實行聯省自治,張作霖被推舉為東三省保安總司令兼奉天省長。牢牢控制住東三省的張作霖,從戰敗的第一天起,就開始為下一次進軍中原做準備。

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奉軍兵力武器皆在直軍之上,在如此優勢下迅速潰敗,不能不令張作霖深刻反思。奉軍素質低下已是不爭的事實,而舊的綠林以及行伍出身的軍官,是無法帶出一支訓練有素、能參與到現代化戰爭中的軍隊的。於是,張作霖開始招攬人才,重用新派將領,並於1922年秋成立整軍經武最高執行機關——“東三省陸軍整理處”,實行“精兵主義”,將奉軍重新整編為27個旅,統一名稱為“東三省陸軍”。

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1922年8月,張作霖在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下設航警處,後在葫蘆島炮臺山建立航警學校,為海軍培養和輸送人才。1923年春,張作霖又設立“東三省航空籌備處”,並設立航空學校,積極培養航空人才,選拔優秀青年到國外受訓,並從德國、法國花重金購進大批新式飛機。此外,還擴建兵工廠,擴建陸軍糧秣廠,製造先進武器和軍需用品。

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即便這樣,張作霖仍舊擔心,憑藉奉軍一己之力,不足以與直系相抗衡,於是積極聯絡同樣仇視直系的皖系段祺瑞、皖系浙江督軍盧永祥、南方孫中山,再組“反直三角同盟”。就在這時,曹錕通過賄選當上總統,吳佩孚目空一切,獨斷專行,到處樹敵,張作霖看準直系內部紛爭不斷,極力拉攏吳佩孚的死對頭、受吳佩孚排擠的馮玉祥。

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1924年,聽聞馮玉祥將與李德全女士結婚的消息後,張作霖派張學良前去祝賀,並將他拉入“反直三角同盟”。此後,張作霖和馮玉祥多次聯絡,得知馮玉祥缺乏軍餉後,慷慨解囊,秘密資助其140萬元,戰前兩人還達成協定:“如兩軍相遇,均應向天空鳴響。”

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1924年9月3日,直系江蘇督軍齊燮元為從皖系浙江督軍盧永祥手中收回上海,發動了江浙之戰。張作霖立刻抓住時機,以反對直系發動江浙戰爭為名,率22萬大軍,向九門口、山海關、熱河進軍,9月15日,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

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戰爭首先在熱河地區爆發,因為此地為直軍防禦最為薄弱之處,趁著直軍援軍未到,奉軍展開迅速而猛烈的進攻,於10月初佔領熱河全區。在山海關正面戰場,奉軍投入重兵,對直軍發起猛烈進攻。但直軍藉助有利地形,頑強抵抗,奉軍始終無法打開突破口。

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於是,張作霖令姜登選、韓麟春轉而向防守薄弱的九門口發起進攻,於10月8日順利佔領九門口,17日佔領石門寨,戰局對奉軍十分有利。但接下來,由於直軍援軍抵達前線,戰局急轉而下,19日,九門口又被直軍重新奪回,兩軍在山海關一帶形成對峙局面。

民國軍閥……張作霖與吳佩孚的較量

就在兩軍難分勝負之時,23日,馮玉祥倒戈回京,發動北京政變,吳佩孚離開前線回救北京,張作霖得訊後,立即派人印刷大量傳單,用飛機投擲直軍陣地。傳單上寫著:“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吳佩孚陣前逃跑,直軍退路已被奉軍阻斷,唯有投降一條途徑。”這則消息在直軍中掀起軒然大波,直軍軍心立即潰散,內亂迭起,而奉軍則迅速切斷直軍後路,使得直軍全線崩潰。至此,第二次直奉大戰以奉軍獲勝而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