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中國佛教知識:佛、羅漢、菩薩有什麼區別?

極簡中國佛教知識:佛、羅漢、菩薩有什麼區別?

一、羅漢、菩薩、佛

羅漢,是阿羅漢的簡稱,小乘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就叫阿羅漢果。修持佛法的人達到了脫生死,即不再生死輪迴就叫阿羅漢。我國漢族地區佛寺常塑有十八羅漢像,其實本應是十六羅漢。

據佛經上說,佛陀曾囑咐他的十六位弟子不入涅槃,住世濟人。西元二世紀師子國(今與斯里蘭卡)慶友尊者作的《法住記》記載了十六位羅漢的姓名,這本書由我國玄奘法師譯出。

後代畫家畫像時不知為什麼卻畫成了十八羅漢,據推測可能是把慶友與玄奘也畫了進去,但在標姓名時,雖把慶友標為第十七位住世羅漢,卻重覆地把第一位羅漢的名字標在第十八位羅漢上。宋代即有人指出這一錯誤,然而十八羅漢卻已經在我國廣泛流傳開了。

菩薩,是梵文菩提薩埵(duo)的簡譯音。菩提意思為覺悟,薩埵意譯為有情意的生物或眾生。大乘佛教認為,以阿羅漢果為修行的目標還不夠,應修持佛果,即達到成佛的境地。但在成佛前,應先作菩薩,即一面修持佛果自度,一面教化眾生,度眾生到極樂彼岸。

佛經中常提到的及在我國漢族地區影響較大的菩薩,有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和彌勒菩薩。

佛,是佛陀的簡稱,梵文的意譯。意思為覺者,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覺有三個意思:自覺、覺他(使眾生覺悟)、覺行圓滿。

極簡中國佛教知識:佛、羅漢、菩薩有什麼區別?

二、和尚、僧、尼

和尚,是從梵文而來,原義是“師”。本是一個尊稱,具有一定資格,能為人師的才能稱和尚,但後來習俗上被作為一般出家男眾的專用稱呼。

僧,是僧伽的簡稱,本義是指出家佛教徒三人以上的團體,後來習俗把出家的個人也稱為僧。無論男女,都可以稱為僧,不能把僧和尼對舉,作為佛教出家人男女的區別。

尼,是從沙彌尼、比丘尼的字尾而來,是對出家女眾的簡稱。正確的稱呼是出家的男子受十戒的(其一般年齡在20歲以下)稱沙彌,受俱足戒的稱比丘;出家的女子受十戒的(一般年齡也在20歲以下)稱沙彌尼,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尼。

極簡中國佛教知識:佛、羅漢、菩薩有什麼區別?

三、寺、院、庵

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機構的名稱,如“大理寺”、“太常寺”,又引申為官署。漢代設有鴻臚寺,用以招待四方賓客。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從西域來的僧人漸多,遂在洛陽建白馬寺,專供外來僧侶居住。這就是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處所,都可總稱為寺的由來。

院,本是寺內的一部分,寺內的別舍。後來佛教僧人也單獨用院作為居住處所的名稱,但院的規模一般比寺略小。

庵是專指佛教出家的女眾(比丘尼)居住的處所。

極簡中國佛教知識:佛、羅漢、菩薩有什麼區別?

四、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護法神,俗稱四大金剛。佛教傳說東南西北各有一神守護,故此得名。

我國漢族地區寺院,常常在山門兩側塑上他們的像。其中,身為白色,手指琵琶的是東方持國天王;身為紅色,手纏繞地龍的是西方廣目天王;身為青色,手持寶劍的是南方增長天王;身為綠色,一手持傘、一手持銀鼠的是北方多聞天王。

韋馱,也是佛教傳說中的護法神。在我國漢族地區佛寺中,常被塑在天王殿彌勒佛之後,面對釋迦牟尼像,其形象為身穿古代武士服,手持金剛杵。

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載,唐代高僧道宣夢見一神,自稱:“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如來欲入涅槃,教弟子守護贍部(南瞻部洲)遺法。”

極簡中國佛教知識:佛、羅漢、菩薩有什麼區別?

五、佛教的節日

佛教有許多節,我國漢族地區佛教的重要節日有兩個:

一是四月初八日的佛誕節,亦稱浴佛節。在這一天,寺院裡要舉行“浴佛法會”,僧眾們以香花燈燭茶果珍餚供養佛像,並用各種名香浸水泡洗釋迦牟尼誕生像,作為對釋迦牟尼佛誕生的紀念。

二是七月十五日的孟蘭盆節,另稱中元節,民間習俗稱為鬼節。“孟蘭盆”是梵文的意譯,意思是“救倒懸”。佛經傳說,釋迦牟尼的弟子目犍連看到死去的母親在地獄受苦,如處倒懸,便求佛救度。釋迦牟尼要他在七月十五備百味飲食供養十方僧眾,可使其母解脫。後來,在這一天寺院裡都舉行多種佛事活動,以超薦歷代祖先。

除上述兩個節日外,在二月八日釋迦牟尼出家日,二月十五日釋迦牟尼涅槃日,臘月初八釋迦牟尼成道日,寺院中也要舉行紀念活動。

另外,與諸佛、菩薩有關的日子,寺院裡,也常舉行一些紀念活動,比較重要的如農曆七月三十為地藏菩薩生日,九華山地藏道場舉行盛大地藏會。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日觀音菩薩的誕生、成道、出家的紀念日,普陀山觀音聖地舉行重大慶祝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