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間的河工有多豪奢?桌上這三道菜 皇帝做夢都想不到

清宣宗道光皇帝,是清代歷任皇帝中,最為艱苦樸素的一位。他不好吃穿,吃個雞蛋就嫌奢侈,穿個套褲要打補丁;他不好聲色,逢年不放煙花,過節不排新戲。在道光的倡導之下,他的後宮妃嬪們,都過著勤勞儉樸的生活,堪稱清朝歷代皇室的楷模。

然而,道光年間,雖然是皇室最為儉樸的年代,但也是朝野上下割裂最為嚴重的時代。道光皇帝志大才疏,眼界太窄,管得好自己身邊的后妃,卻看不清地方的情況。在道光絞盡腦汁想著一分錢怎麼掰成兩瓣花的時候,地方河工漕運之奢靡,遠遠超出了其想象。

薛福成《庸庵筆記》記載:

“道光年間,南河風氣之繁盛。維時南河河道總督駐紮清江浦,道員及廳汛各官環峙而居,物力豐厚。每歲經費銀數百萬兩,實用之工程者十不及一,其餘以供文武員弁之揮霍、大小衙門之酬應、過客遊士之餘潤。凡飲食衣服車馬玩好之類,莫不鬥奇競巧,務極奢侈。”

道光之所以從牙縫裡扣錢,無非是國庫空虛,用度不足。然而在地方,朝廷每年劃撥數百萬兩的治水經費,就有九成被漕運河工所貪汙浪費,實屬駭人聽聞。

道光年間的河工有多豪奢?桌上這三道菜 皇帝做夢都想不到


說起官員侵吞公帑,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貪汙。然而,比貪汙更令人痛心的,是沒有節制的浪費,尤其是餐桌上的浪費,從當時一個老文員的口中說出來,更加令人驚詫不已。

這些地方官員到底要怎麼揮霍,才能每年都侵吞掉朝廷劃撥的數百萬兩白銀的呢?薛福成所遇到的這位文員,介紹了當時河工餐桌上幾道常見的菜。

這第一道菜,是一碗豬肉。這道菜的用料,就是普通的家豬,但品嚐起來卻特別美味,但客人們卻不知為何。有一天,一個客人半夜起床上廁所,發現地溝裡躺了幾十頭死豬。詢問廚師,才知道原來那道菜的做法,是先把幾十頭豬困在室內,派人拿竹竿追趕讓其力盡而死,然後取豬背上精華一片,作為這碗豬肉的食材。

道光年間的河工有多豪奢?桌上這三道菜 皇帝做夢都想不到


這幾十頭豬的背肉,僅僅足夠供應一桌宴席,其餘的肉便仍在地溝裡,任其腐爛發臭。有人感慨如此做法實在太過浪費,而廚師卻哈哈大笑,說:“何處來此窮措(醋)大,眼光如豆。我到才數月,手扶數千豚,委之如螻蟻,豈惜此區區者乎?”

可見在當時地方河工官員眼中,這般浪費,已經是司空見慣的閒事,反而認為覺得浪費的人才是小家子氣,沒見過大世面。

老文員介紹的第二道菜,是一道鵝掌。和前面這盤豬肉一樣,也是將活鵝放在鐵籠中,置於炭火之上。鵝被燻烤而死後,直取其雙掌,剩下的鵝肉全部廢棄。第三道菜,則是一道駝峰。選取健壯的駱駝綁在柱子上,以滾沸的湯水澆灌駝峰,然後取其峰做菜,餘下的整頭駱駝,也逃不開被浪費的命運了。

道光年間的河工有多豪奢?桌上這三道菜 皇帝做夢都想不到


而且,老文員介紹的這三道菜,還只是地方官員奢靡生活中的冰山一角,只道是“略舉一二”而已。然而,為何當時河工漕運對國帑的侵蝕,會如此嚴重呢?

這項積弊,還得追溯到乾隆時期。在乾隆中後期,因乾隆皇帝好大喜功,數次南巡,四面開戰,到處都要花錢,便開了捐官之例,有錢人只要花錢,就能買官做。然而,那麼多捐錢買官的人,一不能留在中央,二不能給予實缺,於是漕運、河工便成了安排這些冗餘人員的最佳地點。

而這些地方,又缺乏有效監管,久而久之,就成了紙醉金迷的法外之地。當時正值清王朝內憂外患之時,食不果腹而落草為寇的饑民大有人在,而地方官員的生活卻如此奢靡,正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最佳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