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知道嗎?孩子的養育要堅持做到「慢養」「牧養」和「順養」

家長們知道嗎?孩子的養育要堅持做到“慢養”“牧養”和“順養”

(圖片源於網絡)

有人說養育孩子就像放風箏,雖能體驗到放風箏的快樂,但放飛者得不停地跑動,使勁地拽線,風箏才能越飛越高。這線如果拽得太緊,不肯放手,那你手中的風箏,將永遠也享受不到翱翔藍天的酣暢。如果操之過急,拔苗助長,或拽線過猛,就可能會扯斷風箏線,那你的風箏就飛得無影無蹤了。作為孩子父母的你我,會是哪一類放飛者呢?

有人說孩子就像一塊乾透的海綿,有水就能吸收,不管髒水還是淨水,吸收了淨水就很難再吸收髒水,吸收了髒水就很難再吸收淨水。孩子以最大的熱情吸收著所有新鮮的一切,等到他們想有所選擇的時候,發現有些可能早已在他的骨子裡根深蒂固了。

有人說孩子就是一個問路人,而父母是指路的仙人,如果我們有一桶水,不應該就給他一桶水甚至只給他一瓢水,而應該指給他一條江河。但我們做父母的心中可都存有浩瀚的江河嗎?

有人把教育孩子通俗的比喻成蓋樓房,如果沒有很好的地基蓋得再高風一吹就會倒,但要蓋樓,我們得有兼設計、施工、監理等數職於一身的本領。

又有人說家庭教育似第一道染缸,父母教得好,養得好,好似白絲染成紅底子;父母教養不好,就好比白絲一下缸,就已經染成黑底子。可置身社會,我們自己都覺得如同霧裡看花,水中望月,我們該給孩子染怎樣的顏色,才是最時尚暢銷的呢?

孩子需要養育。養育孩子的“養”字應該怎麼理解呢?怎麼才能更好地把握呢?教育實踐證明,養育孩子有三個方面的講究。具體說,就是慢養、牧養、順養。

家長們知道嗎?孩子的養育要堅持做到“慢養”“牧養”和“順養”

(圖片源於網絡)

一、“慢養”

“慢養”不是故意“慢”,而是在育人上尊重生命,有耐心,不盲從,不急於求成,更不能夠急功近利,應該讓生命按著自身的規律一點兒一點兒地成長。生命的成長是需要日積月累的,不能夠“催化”成長。現在困擾許許多多家長的,是社會上教育的功利主義傾向日益嚴重,導致我們許多家長盲從了不正確的教育做法,都去催化孩子的成長,如同“揠苗助長”,過度“施肥”。

和“慢養”相對的,自然就是“快養”。如今“快養”的現象非常嚴重。幼兒教育小學化,小學教育中學化,學生學習奧數化,人生成長分數化。這樣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過度“施肥”就使得學生“營養失衡”。我這裡說的“營養失衡”是指兒童的成長被異化,不能夠很健康地成長。

在兒童的成長上,如果我們不能夠靜下心來,不能夠耐心地去育人,那麼兒童就會在這種“快養”的教育當中失去真正的自我,兒童的生存權、受教育權和自由生活權就會受到破壞。

家長們知道嗎?孩子的養育要堅持做到“慢養”“牧養”和“順養”

(圖片源於網絡)

二、“牧養”

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說法。“牧養”有“放養”的意思,但不是放手不管,而是比喻我們要像有經驗的牧人放牧一樣,把羊群帶到肥美的草地,讓羊盡情地吃草——我們要把兒童引到更廣闊的、富有意義的知識空間,激發兒童主動學習的願望和熱情。

從這個角度上講,激發兒童求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牧養”的核心價值。比如讓一個兒童熱愛閱讀,讓一個兒童有目的地去實踐,去參觀各種博物館,去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活動等。這種“牧養”的方式都是有利於調動兒童成長的積極性的。他們會非常快樂、非常主動、非常積極地參與到活動當中。

現在的更多的家長對孩子進行“圈養”,這無疑是個問題。兒童活動交往的範圍很小,成長方式也非常單一,甚至枯燥。許多兒童每天就是上學、做作業、寫試卷、上培訓班,有的在幼兒時代就過早學習系統學科知識。於是,家長替代了孩子的成長,他們束縛了兒童的發展。“圈養”讓兒童的生命失去了更多的意義與光彩。

家長們知道嗎?孩子的養育要堅持做到“慢養”“牧養”和“順養”

(圖片源於網絡)

三、“順養”

“順養”,我們不能夠把它理解成溺愛,也不能夠理解成放任自流,不是說孩子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那樣就失去了我們教育實際存在的價值。我這裡說的“順養”,指的是要因材施教,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尊重兒童健康甚至高雅的興趣和愛好,促其有個性地成長,鼓勵他成為最好的自己。當一個學生有自己的興趣愛好的時候,我們家長、老師,應該呵護,應“順木之天性”,發展他的個性,開發他的潛能。

以上是自己基於對兒童生命成長的理解而提出的觀點,其內涵是尊重生命,尊重兒童,培植精神,養育人格,讓兒童自由成長,讓生命快樂健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如果所有的家長,所有的老師,所有的學校,乃至整個社會,都能夠更多更深層次地思考兒童,發現兒童,尊重兒童,才是真正為了兒童,才能使我們所營造的環境更有利於兒童的成長,讓孩子們天天快樂!

家長們知道嗎?孩子的養育要堅持做到“慢養”“牧養”和“順養”

(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